第壹,傷寒學派
創始人:張仲景
著作:《傷寒論》(古名:《金匱要略》),後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
特點:兩千年前,地球上的環境比現在冷得多,人們的保暖措施和衣服也遠不如今天保暖,所以在當時,以寒為主要病因的疾病占了河南和湖南所有疾病的大多數,而張仲景是河南和湖南活躍的醫生。他根據當時的氣候和地域特點,認為治療當時常見的感冒疾病,應該用溫藥,因此提出了許多重要的理論,並重視用藥。他在中醫領域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大致相當於《射雕英雄傳》中王重陽的地位。中日兩國都稱他為“醫聖”,他的著作被稱為“方劑學之祖”,他的鎮派之寶桂枝湯被稱為“鼻祖”。
名方:桂枝湯、小柴胡湯、白虎湯、小青龍湯等。
歷史與現狀:在歷史時期,傷寒學派曾經無比輝煌,被奉為四大經典著作之壹。學習者眾多,其高手如雲。但由於其祖先水平較高,其所有弟子與全真七子極為相似,無壹能超越其祖先。如今,這所學校已經處於萎縮狀態,學校的碩士人數明顯減少。很多自稱“傷寒大師”的“教授”已經可憐了。
因為作者受傷寒影響,自始至終,無論何時確診,大部分藥方都是傷寒方或傷寒法,應該是手動有效。我覺得傷寒真的是個好學校。想起老師說的“經典能治大病,經典能治怪病”(其中經典指傷寒方子),我並不覺得遺憾。
二、前進牌
創始人:孫思邈
作品:錢進·方耀,錢進·方藝
特寫:孫思邈
名方:胃經湯(至今仍是中醫非手術治療肺危重癥的重要方劑)等。
歷史與現狀:孫思邈醫德極其高尚,提出《大醫精誠》壹文警示後世醫者,令當今醫德如此低劣的醫者汗顏。他的兩本書是唐代以前醫學成就的集大成。為了不殺死生物,他從不使用動物藥物(如蛇、蜈蚣、蠍子、羊肉、雞內金等。),而是用了所有毒副作用低的植物藥。被後人尊為“藥王”,不恥下問。書中記載了許多外來藥方和少數民族藥方,他善於養生。他在100多歲時去世。雖然學校裏有很多專家,但是當他們逐漸傾向於養生的時候,其實如果能通過養生預防疾病,也就達到了中醫“防病”的最高目標。許多現代的“健康專家”或“教授”都出自“千女派”。在保健圈,他們能超越“千女派”真的是絕無僅有。
第三,局裏派人
學校創始人:人多,但寫的是裴宗元和陳。
著作:太平惠民合劑處方
特點:宋代合劑局(原名惠民局)是相當於現在的國家中成藥總公司的企業,也可以簡單理解為與同仁堂規模相近的中成藥制造企業,屬於國家創辦的中成藥制造企業。為了統壹生產規範、工藝、配料等。,國家專門編纂了《太平惠民合劑局》壹書,匯集了全國各地名醫的經驗名方,再去粗存。經過實驗發現。而這本書成為了中國第壹部藥典。
名方:藿香正氣散(近代改為膠囊或液體)、逍遙散、至寶丹、紫雪丹(後兩者為兩種救命三寶,效果遠勝安宮牛黃丸)、四君子湯等。
歷史與現狀:在歷史時期,要想成為壹名好醫生,只需要把這本書背好就行了。畢竟他是千千萬萬中醫專家的絕活。想壹想令狐沖對付五嶽劍派的手段吧,五嶽劍派正是十大神兵的精華所在。這麽多中醫專家創作的壹本書價值多少?答案是無窮無盡的。我最喜歡的藥方之壹就是其中之壹。所以後來很多中醫成了地方黨,很多醫生也是,直到今天。局派有壹個致命的缺點。基礎好的話,不妨用裏面的方子,這樣可以收支平衡。如果基礎壹般或者太差,那麽我們往往無法理解專家們出招的深刻含義。更多情況下,弊大於利。
第四,暖校
創始人:李東垣(高力)——溫補脾胃。
張景嶽(張介賓)——打開生命之門。
著作:李東垣的脾胃學說。
張景嶽的《凈月全書》
特點:雖然同為溫補學派創始人,但根據各自對《黃帝內經》的把握和對臨床經驗的側重,壹個專治脾胃陽之溫,壹個則關心命門之火。按照學派的說法,人之所以能生存,全是陽的作用。舉個簡單的例子,活人和死人最大的區別就是溫差十幾度。就是這樣壹個溫差,壹個生命就結束了,可見我們身體的重要作用。小孩子都是陽氣滿滿的,所以總是不老實的上躥下跳,所以才會長大。當它們長到壹定時期,就可以繁殖下壹代。陽氣漸衰後,人會變老,所以陽氣少的老人不愛活動,怕受涼。溫補學派總是強調陽的極端重要性。無論如何診治疾病或藥材,壹般都偏愛用溫性的中藥來補益人體,臨床效果不錯。尤其是張景嶽,把兵法和陣法融入到中醫對付疾病的方法中,頗有深意,值得玩味。
處方:李東垣補中益氣湯
張景嶽——左歸丸、右歸丸等。
歷史與現狀:隨著地球的逐漸變暖,我們的生存環境也在發生變化。理論上,寒性病因導致的疾病更少,溫性學派似乎不會再占據主要地位。事實上,現代男性陽痿的發病年齡越來越年輕,女性子宮受涼率也在上升。新寒邪引起的疾病,還是需要我們溫補派來互助。在歷史時期,疫情導致了溫病學派的出現,從而結束了溫病學派在中醫史上的絕對主導地位。直到今天,除了東北三省等壹些省份外,溫病學的力量還沒有占據主要地位。
動詞 (verb的縮寫)打擊邪惡勢力
創始人:張()
著作:《儒教》、《家事》,這不是張從正自己寫的,而是他的私人弟子和其他人寫的。
人物:張,抨擊邪派,醫術兼惡。熟悉中醫的人都知道,張的診斷和各種治療並沒有什麽特別之處,都是循規蹈矩的黃帝方法。然而,作為普通人和普通庸醫,他們往往無法理解張的相對深厚的功夫。所以感覺他有點像金庸先生筆下的黃老邪。壹切都不合理,不正統,不落俗套。估計張先生自己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惡,所以名字中的“從右”二字大概也是“從右變惡”的意思。張強調壹切疾病都是邪氣侵入體內所致,所以他強調先行者壹定要除邪氣,邪氣走了,正氣自然就安了(邪氣走了,就安了),即“外忙內不安。”也暗合了中國著名的拳法“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他擅長用發汗、嘔吐、下法治療患者,效果非常理想。但由於這三種方法在治療疾病的同時,患者或多或少是不能接受的,所以相對來說,患者相對不願意接受大病、重病、怪病、疾病、疑難病。
名稱:少
歷史與現狀:人就是這樣。他們渴望病情好轉。即使他們遭受壹些痛苦,這也沒什麽。稍有好轉後,又不願意忍受治療的痛苦,比如針灸,比如手術,比如嘔吐,嚴重腹瀉。所以這個學派只是以非常好的臨床效果存活到了今天,但是它的很多精彩技術已經消失了,很多好的技術被其他學派吸收了。
六、溫病派(寒病派)
學校創辦人:劉。後世有吳友克、葉、、薛、等大師。
著作:《溫病辨證》、《醫案臨床指南》、《疫學理論》等。
特點:從創始人開辦學校開始,大多數人都強調人的疾病與火有關,比如情緒會化為火,季節氣候會化為火,吃太多辛辣油膩的甜食會化為火。他們還認為,壹般的病化為火,人體往往陰虛,往往陽盛,而人體又像幹柴,容易受到熱火的侵襲,所以要註意感冒藥的使用。
處方:銀翹散、桑菊飲等。
歷史與現狀:歷史時期,每當瘟疫流行,保衛人民生命的醫學家往往以溫病學派居多。總的來說,溫病派的專家對溫病的療效不錯,對其他疾病的療效略遜壹籌。現代溫病學派的大師主要在北京、廣東、上海。
七。匯通學校
學校創始人:唐宗海、張錫純、朱培文、雲鐵橋,幾乎同時,與唐年長。
著作:《論血證》、《向西醫學習》等。
特點:我們老祖宗提倡的不是完全的中西醫結合,而是“洋為中用”、“洋為中用”,就像《遊擊隊之歌》裏唱的簡單道理,就是“沒有槍炮,敵人造了我們,沒吃沒穿,敵人送我們前進”。驢和馬只能生騾子,騾子永遠不會有後代。這個簡單的道理古人都懂,我們的祖先何嘗不是。但是在那個洋人侮辱中國文化的時代,如何用西醫武裝中醫,讓中醫更好的生存和發展,所以那個時代的中西醫結合和今天的中西醫結合有很大的不同。
名方:處方多,知名少。
歷史與現狀:提到匯通學派壹定很陌生,但如果提到“中西醫結合”的專家,恐怕沒人知道。對於這類專家,真的很難提出什麽合適的形容詞。其實就像三國誌的名言“久和久分”,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都是自然界發展到壹定階段的必然和可觀的產物。到了結合或者分離的階段,自然會遵循自己的規律,哪怕只是壹點點勉強,所以我們現代的中西醫結合是比較不成功的。很多西醫連中醫是怎麽回事都不知道就敢開中醫。這種披著中醫外衣的“偽中醫”,和日據時期的漢奸壹樣,是中醫消亡的主要原因。多麽可怕。
其實五千年文明史裏不止七個流派,無論是中醫還是中醫。在壹些小學校,如眼科的傅,傷科的劉,針灸的王和,兒科的,婦科的,內科的華佗,外科的李時珍,外科的等等,還有解放後中國的四大名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