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懂針懂藥才是好醫生。——孫思邈《備急千金方》卷三十,針灸穴位,主對齊法。
3、醫生雖是壹條道,但性命攸關,敢於謹慎!——張介賓《鏡月全書卷三列傳·史靜水火錄》
4.如果妳想救人,想學醫,可以,但是如果妳想盈利,就不行。——許的《醫學的本質》。
5,知其淺而不知其深,尚不得而知。知其偏而不知其全,尚不得而知。——程對醫學的認識
6.如果妳能對妳的疾病三思,妳就永遠不會失去妳的藥物。——沈《食本草協編病機賦》
7、病絕不能藏,藥不能抓。——倪·《北醫案·兩城案》
8.讀古書,首先要有洞見,博采眾長,融會貫通,做到書外悟,不陷書裏,才是好讀書人。——顧壹清《醫學上的壹個收獲》
9.治未病者,要潤肺清胃;中醫治療的人,要清胃滋腎;治未病者,宜滋腎補肺。——程
10,自古無良方,但世醫不知病。——孫壹奎《赤水朱軒序》
11,以名治國,名醫在世,人比人值錢。——郭
12,悲廢之悲,墮學之昧。這是壹部經典著作集。——孫思邈《備急用錢序》
13.於是,慈濟歲時,花了壹百塊錢就向經方求教,三十歲時,勤於服藥餌三天以上。——孫思邈《千翼序》
14,醫生是仁者,聖人用它來資助那些不如自然的人,那些昂貴的人,幫助窮人,使他們起死回生。——聶尚恒《活的年輕心法》第壹卷
15,學而無知,讀書不能光。——葉·《眩暈臨床指南醫案壹》
關於醫學的勵誌格言
1,讀書不臨床,當不了醫生;不在診所學習就當不了醫生。——陸九之《世界食補醫書·李冠賢仿意序》。
2.生而不病死,醫而不死。不學醫就不用學醫了。——吳唐《溫病辨證序》。
3,哪裏看病,哪裏貴。——張介賓的《景嶽全書總目》
4、就醫途徑微乎其微,微不可忽視;藥的處方是最寬的,寬了就不能不小心。——梁拓軒《癤子全書序》。
5.夫醫精要,不是先有認識,後有辨證,後有用藥。如果原因不明,證據是什麽?證不辨,醫學有什麽用?——吳《本草離原序》
6、大夫用藥,如將軍用兵。——趙《秘術通論》
7、人不窮,可以不學醫;醫生不窮,不能用藥。——陳師鐸《天穴奧誌》卷十六:對醫生的六點忠告。
8、壹個人的生死,壹個家庭的關系,如果有錯,有什麽遺憾?——吳尚賢《李漁駢文續》簡介
9.學醫,總要多讀書,多讀書。自然,妳有壹個深刻的肚子,胸中有壹把標尺。——張萬祥《張萬祥醫案》
10,寸足無力,勿汗,寸脈無力,勿汗,汗會殺陽;腳脈無力,不可多汗,多汗會殺陰。程中嶺
11,覆蓋博士的生活是極其困難的,不可能讓傻子去做。——徐陵《傷寒論·醫貫卷》
12,醫療從業者,明天想明白陰陽五行原理,開始明白天地之和,人生病的原因。——吳倩等《醫宗金鑒運氣之鑰》
13,病有錯寒,證有是非。壹個微小的差別就會損害它的壹生。——楚成《楚辭》
14,如果壹個丈夫樂於助人,他的學業會壹天比壹天輝煌;如果妳只靠溫飽生活,妳的知識就會局限於粗鄙。——葉《臨床指南醫案序》。
15,醫學非專業不能過,非專業不能精。只有妳精通了,專家了,妳才能約到博。——趙·《村村寨醫話稿》序言
中醫經典名言
1,懷疑和批評很難區分。不要跟風,隨波逐流,壹錯再錯。——王肯堂《墾唐醫論卷·雜記》。
2、醫生,非愛心人士,不可托付;如果妳不聰明懂事,妳就不能被任命;不誠實賢惠,不可信。——楊全《物論》
3,藥貴,不煉則害人。——陳夢雷等編著《醫部古今圖書集成大全》。
4、醫學不是用藥難,而是鑒定難。——文醫案中文在寅的咳嗽
5,夫藥用,命系,和平安妙,還在想,鐘敬明審,還要等證。如有疑問,應參加考試進行驗證。——王叔和《脈經序》
6、蓋博士出於儒術,不讀書明事理,終歸庸俗無知,不能疏通之變。——李詠
7,人命最重,有個寶貝女兒,壹面助之,德不止此,故以為名。——孫思邈《備急用錢序》
8、盡量以藥為兵。善用兵者,必知兵之能,而後用之以制敵;善於使用藥物的人也必須知道藥物的能力,然後他們才能使用藥物來治療疾病。——張錫純《醫熱錄》
9、博士,書不熟,理不明,理不明。因為臨床證據徘徊,沒有固定意見,藥證不符,所以很難有效。——吳倩等《醫宗金鑒舉隅》
10,世界上沒有治不好的病,有治不好的醫生;醫學沒有替代品,也有替代不了的人。——楚成《楚辭》
11,沒有不變的德行,當不了醫生。陳夢雷
12,博士的人生如將軍的部隊,壹定要立誌而後戰。——倪·《北醫案·兩城案》
13,人要有才華,讀萬卷書,才能治病。——王炳衡《重慶堂管理案件隨筆》。
14,孜孜以求古法,博采眾長。——張繼《傷寒論序》
15.關於心,規矩是明察秋毫,而名是小心翼翼。多讀書,辨證,會讓妳思路清晰,知識淵博。——魏理同《金匱要略》第壹卷本義
16,博士,意也。善於用心才是好醫生。——孫思邈《錢進方藝針灸》
17,夫藥為用,命靠。——王叔和《脈經序》
18,藥和活人壹樣可以殺人,不成功便成仁,有時候不準送,但是可以不小心!——劉長奇《白喉治療要領:白喉應避免服用外用藥》
19,很難知道壹個醫生是否真誠,如果知道的很差,會比不知道更有罪。——吳《植物名實考辨》。
20.蓋醫則知命。懂醫,就懂命。——趙學敏《坦尼婭內部編譯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