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漢奸”。?
“漢奸”曹操多半是被逼出來的。?
現在想來,項羽的時間還是比較自由的。當時中央集權的專制制度還在萌芽階段,實驗時間不長,秦死了,人們也就沒把那件事當回事。天底下只能有壹個
壹個皇帝,不管是神、是人、是豬、是狗,都必須絕對忠誠,否則奸、匪的概念還沒有真正形成。人們至今記憶猶新的是分封天下,分封諸侯,五霸繼位,七俠共存,楚羌南征,秦巴西征,主盟會議的提交,是男是女。諸侯自由宣戰,媾和,結盟,收稅,不把天子放在眼裏。文人與武士,遊俠與刺客,自由自在地周遊列國,遊走於諸侯之間,擇其師而為之,根本不把陸官銜當回事。田子方甚至攻擊魏王,說學者之間不需要互相爭論,馬上去他國。棄原君如棄草鞋。總之,那個時候,只要壹個人有實力,有能力,有能力,他就可以為所欲為。即使我們運氣不好失敗了,也沒有人會說閑話。所以雖然說“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但是陳勝向皇帝宣戰,戰敗,也沒有人說他是寇,是匪。不像宋江等人,即使被拉攏,也擺脫不了土匪、土匪的帽子。?
這是壹個不斷征服,戰爭頻繁,相互吞並,弱肉強食的動蕩時代。也是壹個英雄和虎豹的時代。它可能對弱者不公平,但它為強者提供了壹個自由的世界。所以不管怎麽說,項終於放開了自己的脾氣。即使他失敗了,他還是壹個體面的失敗者,那麽多人對他頂禮膜拜,懷念他。相比較而言,曹操就落後多了。就算他成功了(其實他已經很成功了),還是會被畫成壹個大白臉。?
曹操似乎註定只能是壹個“壞人”。?
曹操,又名孟德,謚號阿藏,沛國橋縣人,今安徽亳州市人。《三國誌》說陳壽是西漢宰相曹參的後代,這是無稽之談。因為曹操本來就不應該姓曹。他的父親曹嵩只是曹騰的養子。曹嵩和曹騰沒有血緣關系,就算證明曹騰是曹參,和曹操有什麽關聯?事實上,曹嵩的親生父母究竟是誰,在當時是壹個謎,連陳壽也只能說“生老病死無從判斷”。所以連知道親生父母的曹操都弄得有點“來歷不明”。?
曹操生活在壹個糟糕的時代。他生在東漢,長在淩帝。他生於永壽元年(公元155),在平三年(公元174)入仕。桓、靈帝時期是漢朝最黑暗、最混亂的年代。所謂“喪期”,幾乎就是君昏庸奸詐的代名詞。在這樣的時代,做壹個“好人”真的很難。他要麽是被陷害的,要麽是個懦夫。曹操不想被殺,不肯膽小。當然,他必須是壹個“壞人”。總之,曹操是因為來歷不明,生不逢時而倒黴。?
其實曹操的時代和項羽的時代大相徑庭。即使他出身富貴,也不壹定能有所作為。自從我們的流氓英雄劉邦在組織上讓天下為尊,他的曾孫皇帝劉徹在思想上讓天下為尊之後,那些有著英雄氣質和高尚精神的虎豹,無論是文是武,思考問題還是做事,都被清理幹凈了。收拾的方式還是大棒加胡蘿蔔,只是胡蘿蔔有了流蘇,大棒變成了狼牙棒,沾了血。太史公司馬遷只是為李陵說了幾句公道話,得罪了武帝的虎威,被判貪汙罪,使其有男有女有男。農民宜顏沒有說話。他只是在別人議論國事失敗的時候微微翻了下嘴唇,被認為是“屈尊俯就”(肚子裏誹謗朝廷和令尊),應該處死。難怪當時長安有50萬人,俘虜16.7萬人。怪不得大夫讓石堅寫信打東西,馬字寫的少了點,嚇死他了。所有這些事情都發生在才華橫溢的漢武帝時期。漢武帝壹直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壹,也就是所謂的“秦煌漢武,唐宗宋祖”。在他手裏,漢帝國的疆域擴大了壹倍多,達到500萬平方公裏。因此,他常被視為英雄。但我想,在他鐵血戰士鐵拳的統治下,英雄業績是偶有,但英雄氣概不會有。?
曹操活在桓、陵的世界裏,情況每況愈下。漢朝和它所代表的制度裏裏外外都散發著屍臭。事實上,自從王莽篡位富國之後,漢朝就再也沒有重整旗鼓。外戚擅權,宦官獨斷專行,軍閥獨霸,奸臣想盡辦法奪權,貪官想盡辦法賺錢,老百姓只好吃觀音土。道德的滑坡更是雪上加霜。當時的民謠說:“賜壹秀才,不識書,賜壹孝子,君父必分居”;“直如弦,死在路邊,彎如鉤,逆著印”,可見誠信不誠信已經成為壹種時尚。這壹點都不奇怪。既然壹個王朝、壹個制度容不下君子,那就只能培養小人;既然聽不到真話,大家都得說假話。當大多數人鬼鬼祟祟或畏首畏尾,當烏龜膽小如鼠或老鼠挖洞,當權力傲慢唯物,卑鄙被鼓勵高尚被打擊,這個社會就很難有什麽英雄氣質和高尚精神,也很難產生虎豹。是的,只有狗和羊。庸俗的狗是由粗糙的狼退化而來,平庸的羊是披著羊皮的狼,是黃鼠狼。
這時候如果突然出現壹只老虎或者豹子會怎麽樣?大家都會把它當成不祥的怪物,就像童話裏的鴨子認為小天鵝是醜小鴨壹樣。但鴨子們只是嘲笑醜小鴨,那些庸俗的狗和平庸的羊就會蜂擁而至,為老虎或豹子畫壹張大臉。?
這就是曹操的命運。?
曹操的命運似乎早就決定了。?
曹操小時候也是個“問題少年”。他年輕時和項羽、劉邦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比他們更喜歡讀書。史書記載,曹操年輕時“好飛鷹為走狗,遊蕩不休”。他叔叔受不了。他經常提醒曹嵩要管教兒子。曹操知道了這壹點,想出了壹個聰明的辦法來對付他那愛管閑事的叔叔。有壹天,曹操看到叔叔從遠處走來,立刻歪著嘴。叔叔問他為什麽,他應該是突然中風了。叔父立即又去報告曹嵩。當曹嵩叫曹操去看壹看,沒有動靜。曹操趁機說,我不會在任何風裏!就因為我叔叔不喜歡我,就說我壞話。底部有這樣壹個“狼”的故事。曹嵩自然不相信他叔叔後來說曹操的話。?
說實話,曹嵩很少過問兒子的教育問題。曹操自己的詩裏說:“移民無三,沒聽過朝廷語言。”所謂“三遷”,就是孟子的母親為了保證兒子有壹個好的環境,不受不良影響而三遷。所謂“上朝”,就是孔子的兒子兩次走過庭院,孔子叫他去教育他,壹次學詩,壹次學禮儀。好像曹操小時候爸爸媽媽都不怎麽管教他,所以沒有家教。所以他“放蕩於任俠,未能治業”,與劉邦年輕時的“好酒好色”、“不務家產”並無太大區別。?
曹操的死黨袁紹、張渺等人也是類似的角色。他們經常聚在壹起惡作劇,事情非常出格。有壹次,壹戶人家結婚,曹操和袁紹去看熱鬧,甚至想偷新娘。他們先是躲在別人的花園裏,天黑了,突然大聲喊:“有賊!”"參加婚禮的人跑出了房子,而曹操趁亂鉆進了洞房,搶走了新娘。匆忙中沒走好,袁紹就陷入了多刺的灌木叢中,動彈不得。曹操急中生智,大叫:“賊來了!”袁紹壹急,猛地跳了出來。曹操詭計如此之多,難怪《三國誌》說他“少機智,有權數”。?
這麽喜歡惡作劇的孩子,很可能是不討人喜歡的,很多人都不把他當回事(這在世人看來並不奇怪)。但是,邱認為曹操是壹個“人才”,將來會是唯壹壹個平定天下的人。因為曹操雖然調皮不守規矩,但他不是壹般的流氓或者紈絝子弟。他“才華橫溢,力量強大,能夠傷害他人,博覽群書,特別擅長兵法”,這正是亂世所需要的人才。因此,喬玄很看好曹操,也很信任他的妻子。還建議他和許紹交朋友,看看許紹怎麽說。?
徐紹,字將軍,汝南平輿(今河南平輿)人,是當時最著名的鑒賞家和評論家。每月初壹,他經常發表對當時人物的評論,稱之為“月旦評論”和“月南月旦評論”。不管是誰,壹旦被封號,就身價百倍,在世俗中流傳,以為很美。要知道,在漢魏六朝時期,評人是社會上的壹件大事。任何人想要進入上流社會,都必須經過權威批評家的鑒定,從而決定自己的價值,就像今天的歐美藝術市場,只有權威批評家稱贊的藝術作品才能賣出高價。曹操自然希望得到徐紹的稱贊。但不知曹操太壞,曹操得到的評價眾所周知:“壹個管理天下的得力大臣,亂世中的奸臣。”據說曹操為了得到徐紹的評語,費了不少心思和功夫,無論曹操如何請求,徐紹都不肯開口。最後,許紹被曹操逼得想出了這句話。但就這樣,曹操的壹生,雖未蓋棺,卻已決定。?
顯然,許紹也看出了曹操是個人物。至於是成為壹個有能力的大臣還是漢奸,那就要看他是在人間還是在亂世了。所謂“治天下之能臣,亂世之奸臣”,也可以理解為治天下之能臣,擾天下之奸臣。這樣,強奸能不能做,就看曹操的主觀意願了。這裏就不討論了。?
成為人物,素質自然;在什麽世界,都是運氣。?
曹操倒黴了。他遇到亂世,當了漢奸,就在劫難逃。其實曹操壹開始是想做壹個有能力的大臣。公元174年,二十歲的曹操升任孝宗。孝順是孝子,誠實是老實人。有了這個頭銜,妳就邁出了職業生涯的第壹步,就像現在有了學位就可以報考公務員壹樣。不久,曹操被任命為洛陽北部統帥,負責洛陽北部的治安。這個差使,官不大(工資400石),權力不多,但責任大,麻煩多。因為天子腳下,有很多有權有勢的人,沒有壹個是可以惹的。然而,首都當地的安全無法維持。於是曹操壹到,就翻修府衙,造五色棍,每門旁掛十幾根。"那些違反禁令的人將被用棍子打死."幾個月後,果然死了。建碩的叔叔,被靈帝寵信的宦官,依仗侄子的熱權,無視曹操的禁令,公然禁止夜行。曹操也不含糊,立刻用五色棍打死了這個家夥。這是殺雞儆猴。從此治安狀況大為好轉,曹操在朝野聲名鵲起。
大約從174到189,曹操還是想當大臣。歷任洛陽北都督,濟南校尉(老城在山東省歷城縣東),標軍中校尉。在此期間,他被免除壹次職務,兩次辭職,三次被召去談判。在宦海沈浮中,他看透了朝廷和官場。他清楚地看到,東漢末年無望,天下之亂不可逆轉。即使不亂,腐朽的朝廷和官場也不需要什麽“能臣治天下”。曹操曾上書朝廷,力諫時弊,泥牛入海杳無音信。身為洛陽尉,執法如山,打擊豪強;作為濟南宰相,他消滅了官僚,安定了地方。這壹切都沒能整頓平臺,力挽狂瀾,也沒有產生。
影響有多大。他的壹切努力對衰落的王朝都無濟於事;對於壹個暴虐的權臣來說,就像搖樹,就像向石頭扔雞蛋。之所以沒有造成殺身之禍,只是因為曹嵩是大後臺。但朝廷以“能師古”為借口,派他去做壹個有職無權的閑職官員,也就不難看出他的用心了。曹操素以《任俠酒色》聞名,而此刻卻被稱為“能學古知”,似乎頗具諷刺意味。曹操學問不錯,但長於管理天下。不用其長其短,其實並不想?利用他。?
曹操不得不重新考慮自己的人生道路選擇。?看來能治理天下的大臣不能當大臣,曹操只好當他的奸夫了。?
其實當漢奸可能比當大臣更過癮。?
做壹個稱職的部長不容易。第壹是忠誠,第二是能力。忠誠無能叫平庸,有能力不忠誠叫奸詐,都不是有能力的大臣。但是,光有忠誠和能力是不夠的,大家必須承認這壹點。這第三項是最難的。因為嫉妒別人的能力是官場通病;懷疑手下的忠誠是皇帝的通病。所以,歷史上有本事的大臣,沒有幾個有好下場的。要麽是生前被貶,要麽是死後被罵,以至於生前死後都沒人說閑話,也就是諸葛亮。?
可是,諸葛亮活得好累啊!?
諸葛亮的形象千百年來壹直是不成形的。在壹般人眼裏,他家老先生很帥。無論發生什麽,結果都是事先預定好的。計劃也很現成,甚至很早以前就寫好了,裝在袋子裏,就等著到時候執行者打開。我不用親自上陣殺敵,也不用擔心這個。就戴個大頭巾,搖個鵝毛扇,泡壺菊花茶,擺個棋盤,然後“有說有笑好酷。”?
其實諸葛亮的心理壓力很大。劉備和諸葛亮的相遇,壹直被認為是仁義道德的典範。尤其是著名的“三顧茅廬”,千百年來壹直被那些想當官裝腔作勢的文人羨慕得要死。其實他們君臣之間的猜忌和防範,沒有壹天不是藏在心裏的。畢竟君臣關系不是朋友,最信任的人往往同時也是最懷疑的人。因為雙方在壹起這麽久了,彼此接觸很深,也很了解對方。這不能不小心。看白帝城委托孤兒的說法。表面上看起來是內心不設防,信任偏激。其實就是懷疑和防範。劉備對諸葛亮說,我把兒子托付給我丈夫了。王先生覺得他還行,就幫他壹把;如果沒有,就廢了他,取而代之(如果繼承人可以補,就補;如果是無能,可以自己拿)。這是胡說八道!劉禪的無能,這是顯而易見的,還用看嗎?無非是知道諸葛亮的才華是“曹丕的十倍”,而他的兒子又沒用,放心不下,故意說實話,把他放在軍中。智者諸葛亮當即表態:“我敢竭其力,奉忠節,而後死。”他決心幫助智力相當於高中生和初中生的阿逗。?
陳壽說劉備的托管,“心性無罪,君臣誠意最高,古今軌道也盛。”這種說法要麽是奉承,要麽是無腦。正如孫勝所說,如果妳是賢惠的,就不需要說這些廢話;如果委托壹個非人類,就相當於教唆他人造反。“幸運的是,劉禪是黑暗和虛弱的,他沒有猜測的危險。諸葛亮之策,足以止異端,故同異之心,無以起。”這只說對了壹半。劉備能把壹個孤兒托付給別人,全是因為諸葛亮的信任、忠誠和謹慎,沒惹出什麽麻煩。但是說劉禪從來沒有懷疑和嫉妒是不對的。諸葛亮死後,蜀漢各地的人都很想念他,想為他建壹座廟,但劉禪拒絕批準,說這是“前無古人”。可見,劉禪心裏是嫉妒諸葛亮的。其實壹個人只要當了皇帝,就會嫉妒比自己能力強的大臣,越弱智越嫉妒。因為所有的傻子都壹樣,只要手握大權,高人壹等,就會自我感覺良好,自我吹捧。壹旦發現妳的男人比妳強,妳就會惱羞成怒,就會想趕緊走。劉禪也是壹樣。只是有賊心無賊膽,無賊膽無賊力。所以我得在諸葛亮死後做點小事情,發點力。
事實上,即使劉禪對諸葛亮是真誠的,那也是無聊的。這家夥太蠢了。這不僅愚蠢,而且無情。淪為階下囚後,被移至洛陽,封安樂郡。壹天,請他吃飯,席間他特意表演了蜀國的歌舞。蜀國的老臣們看到後,都淚流滿面,只有劉禪還在吃喝,還在“笑”。司馬昭感慨地說,壹個人的冷酷怎麽會到這種地步?(人的無情可以更慘)!又有壹天,問他:妳很想念舒嗎?立即回答說:“我在這裏很開心,但我不想舒。”當我聽說這件事時,我告訴劉禪,如果下次我再問,我會告訴他,我們祖先的墳墓遠在甘肅和四川,沒有壹天我不想的。
閉上眼睛。後來,司馬昭又問了壹遍,劉禪照他說的做了。司馬昭說,我怎麽聽起來像是壹句真誠的話!劉禪馬上睜開眼睛,驚喜地說,沒錯,就是他!旁邊的人都忍不住笑了。當然,這也可能是為了保命裝傻。但即使裝傻也是無情的。事實上,除了成語“不思進取”之外,劉禪對中國的歷史沒有任何貢獻。協助這種事有什麽意義??
所以諸葛亮很累。我們要征服世界,哄孩子,卻又怕老的懷疑,小的不開心。我們能不累嗎?其實諸葛亮不是軍事家,而是管家。他要親自過問,親自指揮事情,這叫“動手”。這當然是天性謹慎,也是天性使然。如果他不這麽做,怎麽可能獨攬大權,人民不懷疑?他真的很怕犯錯!?
過度疲勞嚴重損害了諸葛亮的健康;沈重的壓力使他吃不下也睡不著。諸葛亮曾在桌子上給劉禪寫信:“受命的那天,我睡不好覺。”公元207年,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倒在北伐途中,享年54歲,比曹操少了十二年。諸葛亮的身體本來就很好。陳壽說自己“長八尺,儀容大異其人”,是個了不起的丈夫。不過度勞累,精疲力盡,怎麽可能壯年就死了??
諸葛亮兌現了自己的諾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實際上已經筋疲力盡了。蜀與魏交戰,與吳相持不下。蜀使到魏軍營,司馬懿不問軍務,只問飲食。當他聽說諸葛亮天壹亮就起床,直到深夜才睡覺,他不得不捫心自問20多棒的罰款,他的結論是:“天亮就要死了。”
做壹個能幹的大臣太累了,做皇帝不好。?
當皇帝當然好,但也要看怎麽做,能不能做。如果妳像劉勰(狄鹹),妳還不如不做。如果妳像袁術壹樣,妳會死的。?
袁叔,這個人很牛。他來自壹個貴族家庭。太爺袁安,張帝時司徒。曾曾叔叔常遠,壹個普通人;祖父唐遠,曾任司空、司徒、太尉;父親袁峰,司空;魏源叔叔,壹名教師。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的東漢官制,是百官中地位最高、權力最大的壹個。袁術的祖上,曾祖父、曾祖父、曾祖父、曾祖父都擔任過三公的職務,所以被稱為“四代三公”,是當時官場上炙手可熱的顯赫家族。?
袁術出身高貴,忍不住牛皮紅,不把別人當回事,包括他的弟弟袁紹。袁紹和袁術都是袁峰的兒子。袁紹年紀大了,卻是小老婆生的,也就是所謂的“小妾”。袁術是弟弟,但卻是“壹流”,所以自視甚高。軍閥割據時,袁紹、袁術兄弟都曾向自己的士兵進貢。不過關於袁紹的實力比較強,威望比較高,人緣比較好。所以很多諸侯豪傑都依附袁紹。袁術惱羞成怒,大罵諸侯不知明辨。他沒有跟隨他,而是跟隨了他們的奴隸袁家!並上書公孫瓚,說袁紹是丫鬟之子,非袁家後裔。這不僅激怒了袁紹,而且影響極壞,為他日後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然而,就是這麽壹件狂妄自大,頭腦簡單的事,讓他每天都夢想著當皇帝。孫堅有壹張詔書,在189年起義時被太監張讓等人丟失,後被孫堅獲得。袁術壹聽,便將孫堅夫人作為人質,強行帶走。有了這個寶藏,再加上誤聽了壹些民間傳言,他覺得中國下壹個皇帝應該是袁術。公元197年春天,袁術終於按捺不住,正式稱帝。此時曹操已經手握狄鹹,遷都許昌,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了。袁殊哪裏能出來跳平衡木?自然,我得收拾這個小醜。袁術又哪裏是曹操的對手?結果自然是失敗再失敗。公元199年,壹敗塗地,與人疏遠的袁術,終於發現皇帝已經做不下去了,決定給袁紹玉璽。因為舍不得扔掉寶貝,隨便送人,他覺得送給弟弟更合適(這時他又認了袁紹做哥哥),而且他也是袁家的人。然而,就連這個想法也無法實現,因為曹操已經派劉備在下邳(今江蘇邳州市)攔截,等他死。袁術無奈,掉頭回淮南。當他逃到距壽春(今安徽省壽縣)80裏的江亭時,終於病重。唉,他才當了三年半皇帝,還是假的。沒有人承認袁術據說死得很慘。他死時,身邊沒有食物。問了廚房,回答說只有三十幾棍的麥屑(音胡,壹棍十鬥)。廚子端上了麥屑,袁術卻咽不下。當時是六月,烈日炎炎,酷熱難耐。袁術想喝壹口蜂蜜糖漿,但是他不能。袁術壹個人坐在床上,嘆息了很久,突然尖叫起來:我袁術怎麽會到這個地步?大喊壹聲後倒在床下,吐血而亡。?
袁術應該知道這會發生在他身上。早在他剛有當皇帝想法的時候,就有很多人勸他不要。
魯莽行事,胡作非為。與他關系較好的陳貴不同意,而他的部下項燕、張帆、張承和孫策也從江東寫信表示反對。說有三分之二的天下,還是向殷投降。龔銘比不上周文王,漢獻帝也比不上殷紂王。他怎麽能取而代之呢?張承代表張帆,問他能不能贏得天下,“德不在眾”。如果眾望所歸,天下擁戴,就是庶人,也能成就王道霸權。意思是當皇帝和當太子黨沒關系。可惜這些苛刻的建議,袁術都是左耳進右耳出。他真的被利益蒙蔽了。?
袁術最蠢的地方就是,在所有人都想當皇帝又不敢出頭的時候,他恨不得做個出頭鳥。要知道,中國文化的傳統之壹就是“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尤其是在割據、勢力相當的情況下,誰挑這個頭,誰就成為眾矢之的。袁紹等人明白這個道理,所以盡管心癢也要忍著。曹操更是心中壹亮。孫權勸他當皇帝。他壹眼就看穿了孫權的鬼眼,說娃娃是想在火上烤我。袁術沒明白。他認為只要出人頭地,他就占了上風,別人也無可奈何。所以,就像先註冊偉哥的商標,先宣布自己是皇帝壹樣。沒想到,皇帝的頭銜不是商標,他也不是偉哥。結果他不僅自焚了,還自焚了。?
其實當不當皇帝和先贏沒關系。重要的是當時的實力和條件。而且,即使條件成熟了,也要裝模作樣,假裝拒絕,假裝卑微,三次放下,才假裝服從天意和民意,勉強接受。當然是虛偽了。但是中國人就是買。沒有這種虛偽,就會被認為是無恥。袁術沒有條件和實力,完全無視這些既定的操作程序。這不僅是曹操等人的敵人,也是中國文化的敵人。再加上他“生性高傲,自尊其事”,“不修法”,“奢侈無度,貪得無厭”,更是不得人心。在他的統治下,江淮空虛,百姓相食。他天天吃山珍海味,他的兵卻凍死餓死。這樣的混蛋,不失敗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