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鍔和黃興是老鄉,也是朋友,但政見不同。蔡鍔不喜歡黨派政治,只誇國家強大。黃興是同盟會元老,又是國民黨核心,自然離不開這裏。
1,蔡鍔的支持是袁的好幾倍
在壹般人眼裏,蔡鍔就是對付袁。事實上,除了袁世凱稱帝,蔡鍔整體上是支持袁世凱的行為。因為蔡鍔主張中央強,國家強。
(蔡鍔)
辛亥革命後,蔡鍔出任雲南巡撫。與其他省份不同,蔡鍔壹方面廢軍,壹方面不要中央報銷,依然交中央的錢。在首都問題上,支持北京為首都與聯盟要求南京為首都是不壹致的。
在政黨政治方面,蔡鍔在雲南限制同盟會,為了防止壹家獨大,蔡鍔鼓勵其他發展,比如他的老師梁啟超的政黨。同時,嚴禁軍人涉足政黨。二次革命中,蔡鍔支持袁世凱,積極出謀劃策,西南四總督聯名通電反對“二次革命”。在各地的督軍中,蔡鍔還是去了北京。
(國防戰爭)
保家衛國戰爭期間,梁啟超所在的進步黨與蔡鍔走得很近,國民黨基本上沒有接觸。
2.國民黨核心人物黃興是國民黨的核心人物。南京政府時期,黃興參與了十次反清起義的壹半以上,自然是重要的宣傳對象。
(黃興)
在辛亥革命中,黃興在武昌擔任戰時總司令,先後在漢口和楊霞作戰,雖然戰敗。
(武昌攻防戰)
南京淪陷後,黃興任副元帥,代行元帥職權。孫文回國後,積極支持孫文。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黃興任陸軍總長。
(要求袁俊采取行動)
第二次革命,在南京組織軍隊參加北伐戰爭。黃興是國民黨早期的軍事核心人物。雖然屢戰屢敗,但他行事光明磊落,追求理想純粹自然,是後來宣傳的首選。黃興和蔡鍔雖然都是民初的重要人物,但不同的是他們根本不是壹個體系。
民國時期的兩位英雄:黃興和蔡鍔——壹戰中的屢敗屢戰與功名
論名氣,黃興比蔡鍔大得多,是同盟會的創始人之壹,也是孫中山的得力助手。有壹段時間,他的個人聲望幾乎與孫中山齊名,被稱為“孫凰”。但黃興還是比較有自知之明的,壹直生活在孫中山手下,所以在聯盟中沒有鬧分裂矛盾。不過,黃興雖然人品不錯,但作為早期的革命家,他的軍事指揮水平確實不太好。可以說,他壹生指揮過無數次戰役,卻從來沒有贏過壹場戰役!武昌去世前,他在兩廣策劃並指揮了多次武裝暴動,均以失敗告終。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廣州黃花崗起義,讓人落淚。七十二名革命者壯烈犧牲,黃興左手被兩指打斷,結果還是失敗。後來武昌革命壹舉成功,黃興奉孫中山之命回國主持大局,赴武漢任戰時總司令。結果幾經戰鬥,被北洋軍打敗,直接導致革命成果被袁世凱竊取。後來袁世凱稱帝,孫中山又調兵造反。二次革命中,黃興在軍事上依然大權在握,但還是被北洋軍打得落花流水。最後,黃興不得不流亡美國。可以說,黃興壹生身經百戰,卻從未打勝仗。
而蔡鍔則和黃興截然不同。雖然只比黃興小八歲,但他從來沒有當過職業革命家。蔡鍔早年雖參加過小規模的反清起義,但起義很快失敗。從這次失利中,蔡鍔體會到了軍事專業知識的重要性。後來在袁世凱的支持下,蔡鍔前往日本,在日本士官學校學習軍事,回到雲南訓練新軍,在雲南軍中頗有名氣。後來武昌首義成功,蔡鍔率領雲南新軍響應革命,當選雲南巡撫。但是蔡鍔不是那種貪財的人。他是當時最早意識到軍事幹預弊端的監督者之壹。革命成功後不久,他主動放棄軍權,成為北京名義上的軍事參議員,被袁世凱軟禁。於是,就有了“蔡鍔和小鳳仙”的緋聞。
當然,黃興也是壹個沒打過勝仗的大英雄。他為推翻滿清王朝而奮鬥的精神,屢敗屢戰的勇氣,足以讓他名垂青史。黃興去世後,國學大師章太炎寫下挽歌:“無公則無民國,有史則有人。”形象地說明了黃興在辛亥革命中的歷史地位。
有意思的是,蔡鍔和黃興還有壹次軍事交流,那是袁世凱剛剛稱帝的時候。孫中山和黃興正在籌劃對袁的第二次革命,但蔡鍔認為此時軍事上反對袁的時機還不成熟,於是向黃興傳話,要求黃冷靜看待形勢,不要輕舉妄動。太可惜了!敗將黃興不聽蔡鍔的勸告,依然我行我素,導致了他人生中最後壹次大敗。黃興未完成的反袁大業最終由蔡鍔完成。
反袁大業完成後的第二年,黃興於10月31916死於上海,8天後,蔡鍔於10月8日+019165438死於日本福岡。民國二傑,壹代驕橫,隕落。1917年4月中旬,兩位民國開國元勛葬於長沙著名的嶽麓山上的州。按其歷史功績和地位,屢戰屢敗的黃興,還是比壹戰成名的蔡鍔強..所以嶽麓山山頂的黃興墓也比半山腰的蔡鍔墓略高。
黃興與蔡鍔的革命經歷。
屢敗屢戰的黃興,真的是奮鬥了壹輩子,壹次都沒有成功過。在孫中山的英明領導下,黃興組織了幾十次革命,壹次比壹次慘敗。
因為孫中山是廣東人,仰慕太平天國運動的洪秀全,所以在思想上受到洪秀全的影響。大家壹定知道太平天國運動的軌跡,就是從廣西金田起義,然後壹路北伐,兩年後才到達南京。孫中山也希望進行壹次北伐,壹場南北統壹的戰爭。於是,孫中山將起義地點定在兩廣,先後請黃興參加或指揮欽州、防城起義,鎮南關起義,欽州、連州、上思起義,雲南河口起義。時間和地點不同,只是失敗是壹樣的。
直到武昌起義成功,這種失敗才停止。
很多人認為辛亥革命的成功也是在同盟會的領導下完成的。現實歷史中並非如此。當時參加武昌起義的湖北新軍想請黃興帶隊,黃興沒來得及趕到湖北。湖北新軍提前發動起義並取得成功,令人尷尬。
黃興趕赴湖北參與指揮時,曾與清軍交戰過壹段時間,為各省獨立贏得了寶貴時間。然後黃興被北洋新軍打走了。黃興的偉大之處在於,即使屢敗屢戰,也是屢敗屢戰,越挫越勇!
在民國初年的政壇上,黃興也很活躍。畢竟為了這張票,黃興努力了這麽長時間。光鮮亮麗的玻璃杯和壹碗紅酒怎麽了?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黃興任陸軍總長。後來孫中山辭職給袁世凱讓路,黃興只好靠邊站。
後來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黃興又帶頭。結果他失敗了,流亡日本。為了中國革命黨,他和孫中山分手了。1916年病逝,享年42歲。可以說他的野心沒有得到回報。對於黃興的評價,章太炎的評價是最高的:“無公非民國,歷史必有人。”
二戰後成名的蔡鍔短暫的歷史,仍然高度評價了近代偉大的愛國者、民國初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民主革命家、傑出的軍事領袖蔡鍔。如果只看標題,可能會覺得孫中山不夠格,但蔡鍔名副其實,很了不起。
蔡鍔和黃興雖然都死於1916年,但他們都比黃興晚出生八年,而蔡鍔死時才34歲,所以英年早逝。
蔡鍔的壹生很短暫,他從事革命活動的經歷更短。他只做了兩件大事。壹個是辛亥革命時期在雲南領導辛亥革命,壹個是第壹個反對袁世凱稱帝,掀起保家衛國的戰爭。
但兩次事件相差四年,奠定了蔡鍔的歷史地位。在民初的投機政治舞臺上,蔡鍔始終順應歷史潮流,投身革命運動。他是壹個堅定的革命者,但歷史對蔡鍔是不公平的,可惜他在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後,34歲就病逝了。
1917年,北洋政府在長沙嶽麓山為他舉行了國葬,蔡鍔成為民國史上“國葬第壹人”。縱橫評價蔡鍔是二戰後的曇花壹現。在浩如煙海的歷史中,能留下名聲的人並不多。黃興和蔡娥都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