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保羅·魯本斯(65438年6月28日+0577—1640年5月30日),教名彼得·保羅·魯賓斯,17世紀佛蘭德畫家,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外交使節。佛蘭德畫家魯本斯是早期巴洛克派的代表人物。
魯本斯出生在德國的錫根。父親去世後,12歲的魯本斯跟隨母親回到西班牙統治下的家鄉安特衛普,在那裏接受天主教的洗禮,宗教成為魯本斯畫家生涯中壹個非常重要的主題。
中文名:彼得·保羅·魯本斯。
彼得保羅魯本斯
國籍:比利時
民族:佛蘭德人
出生地:德國錫根
出生日期:1577年6月28日
死亡日期:1640年5月30日
職業:畫家
信仰:天主教
主要成就:巴洛克藝術的代表人物
西班牙駐外大使
代表作:《阿馬隆之戰》、《搶奪魯西帕斯之女》、《三美惠》。
角色的生活
早年
彼得·保羅·魯本斯於1577年6月28日出生在德國的錫根。具體的出生日期只能在他死後九年出版的銅版上找到。來源值得懷疑,可能是因為6月29日是聖彼得和聖保羅的紀念日。
魯本斯就讀於拉丁語學校vonRumoldusVerdonck,能夠閱讀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原著。我還在壹位伯爵夫人家做過女招待,因此有機會接受正統的貴族教育,了解上流社會的風俗習慣,學會與人打交道,精通多國語言。
1592年,在母親的安排下開始學習繪畫。他師從風景畫家威爾哈希特、多才多藝的畫家亞當·範·諾爾特和奧托範維恩·韋恩四年,奠定了紮實的繪畫基礎,很快成為從羅馬歸來的維紐斯的弟子,這讓魯本斯受益匪淺,使他年輕有為。
1598,完成學業後,他加入了聖路加公會在安特衛普,並成為壹名正式的畫家。
揚·魯本斯神父(1530-1587)是安特衛普的法學家和陪審團成員,在意大利接受教育。他與妻子瑪麗亞育有六個孩子,皈依新教後流亡德國以逃避迫害。全家暫時住在錫根,1578搬到科隆。
1587年簡·魯本斯死後,12歲的彼得·保羅·魯本斯跟隨母親回到了安特衛普,他在西班牙統治下的家鄉,在那裏接受了天主教的洗禮。從那以後,他從未改變過自己的信仰,宗教也成為他畫家生涯中壹個非常重要的主題。
失去意大利
1600年,魯本斯去意大利深造,很快得到了曼托瓦公爵文森佐貢紮加(VincenzoGonzaga)的青睞,他正等著給朝廷上書,因此註定要看到秘密收藏。因為魯本斯不打算死在曼托瓦,所以他花時間遊覽了意大利各地,尤其是羅馬、佛羅倫薩和熱那亞。
在羅馬,魯本斯以不懈的熱情研究文藝復興全盛時期的古羅馬雕塑和繪畫,尤其是拉斐爾·桑斯和米開朗基羅。鑒於這兩位大師的很多傑作都是濕壁畫,這種體驗在任何地方都是不可替代的,堪稱他們畫家學習的完美收官。
從1601到1602,他第壹次在梵蒂岡期間,為耶路撒冷的聖十字聖殿(格拉斯現存的醫院)畫了三個祭壇。
1603年,公爵派魯本斯去西班牙,期間完成了代表作《勒瑪公爵騎馬像》,現藏普拉多博物館。畫家還看了看西班牙皇家收藏,包括大量提香·韋切利奧的油畫。
1605年底,魯本斯再次造訪羅馬,並計劃在此停留三年。他被委托為羅馬新教堂(又稱山谷聖母教堂)的主祭壇創作祭壇畫,這對外國人來說是莫大的榮譽。在其初稿中,聖母瑪利亞,聖子,聖徒的夏娃和其他聖徒被容納。然而,由於教堂內光線不好,細致的人物刻畫失去了光澤,畫家用三幅石板畫取而代之。原稿現藏於法國格勒諾布爾的博物館。
1608+00六月揭壇前,傳來母親病重的噩耗。魯本斯立即動身前往安特衛普,但他再也沒有踏上意大利的土地。
返回安特衛普
1609年,魯本斯回到佛蘭德斯,開始為阿爾貝托大公和他的妻子伊莎貝爾·克拉拉·尤金妮亞服務。大公和他的妻子向他訂購繪畫,同時也為他提供了壹些參加外交使團的機會。他本身的文化知識、政治能力和作為藝術家的聲譽,使他能夠在壹些微妙的情況下自由表達自己。他分別於1603和1628兩次移居西班牙,也曾在英國和法國定居。這些經歷有助於擴大他的知名度,促進他作品的廣泛傳播,同時使他能夠欣賞到不同種類的繪畫,幫助他形成自己獨特的巴洛克風格並運用到作品中。收藏家們爭相搶購魯本斯的作品,這些作品也充斥著歐洲貴族和天主教牧師的生活,並對當時的審美風格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畫家親自繪制或在畫室協助下繪制的畫作,尤其是版畫,充分顯示了魯本斯在藝術上的獨特藝術魅力,並為他在遙遠的國家,包括美洲大陸贏得了廣泛的聲譽。
1608年,他回到安特衛普,成為佛蘭德斯統治者伊莎貝拉的宮廷畫師,並很快與壹位人文主義者和著名律師的女兒布倫特結婚。這位畫家為他的妻子畫了許多著名的肖像,過著奢侈而穩定的生活。這種穩定的生活使畫家致力於積極的創作,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特別註重具有旋轉運動感的結構來表達激動人心的場景。他善於運用對比色、強烈的明暗和流動的線條來增強這幅畫面的運動感。這壹時期出現了壹批宗教和神話題材的油畫,如《復活》、《愛情花園》、《搶劫勒西普斯的女兒》、《末日審判》等。,有著灑脫的筆法和強烈的整體感,說明他們的藝術創作進入了壹個巔峰階段。其特點是將文藝復興藝術的高超技藝和人文思想與佛蘭德斯古老的民族藝術傳統相結合,形成了瑰麗、多彩、運動的熱情贊美生活歡樂的獨特風格,成為巴洛克藝術的代表人物。
聞名歐洲
從1621到1630,魯本斯受西班牙王室委派,出訪歐洲多國進行外交工作,其中最著名的成就是西班牙與英國成功建立友好關系。為此他被查理壹世封爵,還為倫敦白廳做了壹幅名為《祝福和平》的天頂畫。魯本斯本人顯然喜歡這種外交工作。他曾評價說:“畫畫是我的職業,當大使是我的愛好。”
老年生活
從1630到1640,他進入了老年,手指因風濕變得畸形,但仍堅持繪畫。壹批優秀的山水畫和肖像畫在色彩和用筆上更加奔放。雖然大部分畫作都要在助手和學生的幫助下完成,但還是可以看出他的繪畫在後期進入了壹個新的發展階段。
字符字符
生活中,魯本斯是壹個開朗、外向、隨和、超然、高學歷、健談的人。他有著驚人而旺盛的精力,這不僅體現在他的繪畫創作上,也使他在投身繪畫藝術的同時,還能參與很多其他的活動。
他的原畫仍然沒有完全脫離他年輕時浮誇做作的風格;在意大利之行中,他臨摹了許多繪畫大師的作品,並模仿他們的繪畫風格,逐漸了解到壹種古老的意大利革新的藝術傾向,但直到現在,他仍在正確的道路上徘徊。但生活中的豐富積累鑄就了他堅強的個性。這種現實主義的個性發源於佛蘭德斯,融入了他少有的創造力和豐富的想象力,體現在他的巴洛克繪畫語言中。正是由於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他在作品中創造了壹種生機勃勃、熠熠生輝的藝術表現形式,既迎合了天主教會反改革的口味,又滿足了歐洲王公大臣英雄情結的需要。
代表作品
去十字架那裏
戴上十字架,豎起十字架
原名Dekruisoprichting(荷蘭語),L'ErectiondelaCroix(法語)。
時間1609—1610
技法木油畫
尺寸為460× 340cm,兩翼護板為460× 150cm。
分類祭壇畫,三重畫面的中心部分
比利時安特衛普聖母大教堂收藏
編碼的聖經福音,新約。為了強調沖突和運動,從左上角到右下角采用對角線構圖,又稱死亡對角線,以加深悲劇意味。強光從右下方射來,行刑的士兵出現在與強光相反的方向。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刑具是從畫面的右下到左上豎立起來的。這個十字架看起來很重。劊子手們非常緊張。右邊的壹個士兵在緊緊拉著繩子,左邊的劊子手拿著十字架,肌肉好像要炸裂了。但十字架上的耶穌表現出堅定的表情,臉上沒有痛苦的表情。他擡起眼睛,斜眼看著天空,凸顯出壹種英雄般的精神力量。耶穌和隨後壹群執行死刑的暴徒形成了力量對比。
受威尼斯畫派的影響,畫家弱化了歷史細節。人物的衣服不是傳統的中世紀長袍,也不是參考文物上的古代造型,而是簡化成幾乎包裹身體的布料。
魯本斯非常擅長在這類畫作中加入壹些生動的風景細節。大樹的右上方,樹葉似乎被大風吹得在搖晃,但相比之下,左下角卻畫著壹只張著大嘴的獅子狗。整幅畫處於旋風般的激情中。這些圖片讓我們想起了丁托列托的壹些照片。這幅畫中傳統的色彩和筆觸襯托出意大利風格。所以雖然揭示了威尼斯的意境,但已經顯示了魯本斯的個性特征。尤其是在造型結構上,他致力於自己的造型風格。
放下十字架
取下十字架和聖餐。
原名Dekruisafneming(荷蘭語),LaDescentedeCroix(法語)
時間1611—1614
技法木油畫
尺寸為421×311 cm,兩側有421×153 cm護板。
分類祭壇畫,三重畫面的中心部分
比利時安特衛普聖母大教堂收藏
《聖經·新約·瑪竇福音》出版了:晚上,有壹個亞利馬太的富人來了,他叫約瑟,也是耶穌的門徒。這人去見彼拉多,要求耶穌的身體。彼拉多就吩咐給他。約瑟取了耶穌的身體,用白布包好,放在石頭中為自己挖的新墳墓裏。又把壹塊大石頭滾到墓邊走了。還有抹大拉的馬利亞和另壹個馬利亞,對著墳墓坐著。
基督的身體在中心明亮區域的頂端。老人嘴裏叼著壹塊布,挽著基督的胳膊。他是約瑟夫的門徒。繼承基督遺體血統的紅衣男子是聖約翰,對應的大胡子老人是聖彼得;舉起手撲向基督的是聖母瑪利亞,虔誠而熱情地抱住基督雙腳的是瑪利亞抹大拉。
魯本斯在《上十字架》完成後創作了同樣的祭壇畫《下十字架》,但風格大變。畫家用明暗對比強烈,卡拉瓦喬式的聚光燈法來布置畫面,人物組合成對角線排列。這幅畫裏,沒有激烈的人物動作,沒有強烈的激情,只有虔誠的愛和深深的悲傷。畫中的人物被黑暗包圍,沈浸在無限的悲傷中,仿佛山川河流也在為基督的死而哀慟、抽泣。
全家福
翻譯成老揚·勃魯蓋爾家族。
原名FamilyofJanBruegheltheElder(英語)
時間1613—1615
技法木油畫
尺寸125.1× 95.2cm
分類肖像
英國倫敦庭院畫廊收藏
老揚·勃魯蓋爾是畫家的好朋友和夥伴,所以他畫得非常用心。勃魯蓋爾的家庭成員衣著考究,兩個孩子也穿著正裝,相當華麗,說明他們屬於安特衛普的富裕階層。勃魯蓋爾的第二任妻子凱瑟琳娜位於中心,她的兩個孩子彼得和伊麗莎白聚集在她周圍。彼得正在擺弄他母親的手鐲,那應該是他結婚時收到的訂婚禮物。老揚·勃魯蓋爾站在三人身後,表現出壹副護衛的姿態,用溫柔的目光註視著他的家人和觀眾。
魯本斯甚至沒有暗示畫家老揚·勃魯蓋爾的身份,而是專註於展示家庭成員的緊密聯系。這種溫馨的氛圍對於畫家來說,除了畫自己的家外,是非常難得的。
阿馬隆戰役
阿馬隆戰役
原名DieAmazonenschlacht(德語)
時間大概是1618。
技法木油畫
尺寸121× 165cm。
分類神話
德國慕尼黑的舊畫收藏
普魯塔克的《希臘羅馬名人錄》:這位畫家描繪了壹個神話般的戰爭場景,起因是英雄忒修斯和王後希波呂忒之間的愛情。兩隊在橋上狹路相逢,戰鬥異常激烈。
主人公忒修斯來到亞洲的克魯姆諾伊,遇到了亞馬遜戰士女王希波呂忒,並向她求婚。婚後男主角帶她回家。這激起了亞馬遜女勇士的不滿,派兵進攻希臘,壹路所向披靡。當時忒修斯要在克裏特島的迷宮裏消滅牛頭怪,直到得知自己到達了雅典,而阿瑪裏昂的女人們也即將到達雅典。忒修斯立即率領軍隊迎敵。雙方在特爾莫頓河的橋上肉搏,展開了壹場血戰:阿馬爾瓊為保住自己的旗幟拼命戰鬥,希臘軍隊從左橋沖來,勢不可擋。有壹個在橋上旅行的驚險畫面。畫上色彩流轉,線條飛揚,壹切都在壹場慘烈的殺戮風暴中。畫家通過敵我激戰的場景,烘托出了奪取軍旗的英雄行為。雖然阿瑪隆處於劣勢,但他仍然表現出不可動搖的戰鬥意誌。在右邊,已經有脫韁的野馬和阿馬爾戎士兵滾滾而下,給人以強烈的運動感。整幅畫扣人心弦,驚心動魄。畫面整體的運動就像壹股旋風,緊緊地向橋的右側卷去。人物層次密集,所有的造型都受制於壹個連續的運動。色彩表達的激情達到了最高點。有些研究者認為魯本斯受到了達芬奇《安加利之戰》或提香《凱達之戰》的影響,這是不準確的。魯本斯從未見過那兩幅畫,即使他當時能看到,也只能是它們的復制品或草圖。要借鑒前人的思路,頂多是橋上奪旗之戰。就魯本斯繪畫的總體思路而言,他沒有模仿前人的動作。畫家以嫻熟的寫實技巧,使線條和色彩生動呼應,獨具匠心。
搶劫柳西帕斯的女兒。
搶劫柳西帕斯的女兒。
前稱RaubderT_chterdesLeukippos(德語)
時間大概是1618。
油畫技法
尺寸224× 210.5cm
分類神話
德國慕尼黑的舊畫收藏
奧維德的《變形記》出版:古希臘神話英雄卡斯特爾和波洛庫斯是廷達瑞烏斯和麗塔的兒子,合稱為狄俄斯庫裏,這意味著他們出生在同壹個孩子。事實上,普羅庫斯是麗塔和宙斯的兒子。他們勇猛無敵,壹個擅長騎馬,壹個擅長打仗。這幅圖描繪的是傳統的“搶婚”場景:卡斯特爾和波洛庫斯兩個黑暗壯漢,在西帕斯把兩個女兒從睡夢中搶走,正要強行拉她們上馬。人和馬占據了畫面的整個空間,兩匹馬和兩對男女的交錯運動給人強烈的運動感。馬頭、手腳、腳向四角展開,既暴力又充滿歡樂的遊戲。這種習俗是顯示雙方的意願還是雙方的敵意,對於畫家魯本斯來說並不重要。他關註的是身體和馬的顏色對比,他在意的是旅行般的暴力場面。這種動感的色彩,線條的運動,裸體的質感,創造出壹首狂熱的色彩交響曲。近乎方形的構圖本來是穩定的,但是形象形成了X形,卻也構成了極不穩定的騷動。在畫面的左角,畫家加了壹個長著翅膀的小愛神,這給了整個畫面壹個暗示:這是壹種愛情暴力。
瑪麗·德·美第奇的畫
《瑪麗·德·美第奇的壹生》(法文:CycledeMariedeMédicis)是魯本斯於1622年為瑪麗·德·美第奇創作的壹組畫作。它被用來裝飾盧森堡宮,裏面有幾幅巨大的油畫。
譯名1600 165438+10月3日,女王到訪馬賽。
原名lede barquementdelareneà馬賽,le3novembre1600(法語)
時間1622—1625
油畫技法
尺寸394×295厘米
分類肖像,歷史
法國巴黎的盧浮宮收藏
又名《瑪麗·德·美第奇抵達馬賽》,畫家在這幅豎幅畫中描繪了瑪麗女王的宮船剛剛抵達馬賽港,她準備接受法國最高禮儀。這時,壹個戴著阿呆君頭盔的女孩站在船頭,向穿著古羅馬莊嚴服裝的女王伸出雙臂,表示法蘭西在歡迎她。在豪華的宮船下,有許多海仙女在盡力拉繩,讓這艘奇幻的宮船靠近港口岸邊。為了使畫面充滿美感,畫家除了刻意描繪穿著盛裝的女王和船上的法國女孩外,還在船的下側畫了壹些美麗的仙女。身體的魅力加強了畫面的神話色彩,同時在天空畫了許多天使來迎接客人。這些仙女被稱為涅端伊德斯。她們是涅柔斯和多裏斯所生的五十多個女兒。這些仙女專門營救在海上遇險的船只。此外,它們還象征著樂觀和歌舞。這些穿著單薄衣服的仙女被幾只海怪包圍著。
亨利四世神化,瑪麗·德·美第奇宣布攝政。
翻譯名稱1610五月14亨利四世被神化,瑪麗·德·美第奇宣布攝政。
原名L ' apotheeéosedehenriivetlapclamationdelarégence mariedemédicis,Le 14mai 1610(法語)。
時間1622—1625
油畫技法
尺寸394×727厘米
分類肖像,歷史
法國巴黎的盧浮宮收藏
格雷斯/卡利特家族
翻譯成三女神三美神。
原名LastresGracias(西班牙語)
時間1630—1635
技法木油畫
尺寸220.5×182厘米
分類神話
西班牙馬德裏普拉多博物館收藏
這幅作品由畫家本人持有直至去世,後被腓力四世收購,並收入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收藏。赫西奧德的“神譜”被編了出來:三位美惠是代表光明的Aglae Ya,代表歡樂的Overohini,代表花朵的Talia。宙斯所生的三位女神都是聖人,她們與眾神生活在壹起,為宴會服務,創造生命的歡樂。他們永遠不會厭倦侍奉愛神阿芙羅狄蒂。女神位於用花環裝飾的噴泉旁邊。她的面容清秀,身體健壯,充滿活力,體現了畫家理想中的女性美。這些人物都是以古典雕塑為基礎,從中可以看出藝術家力求再現大理石在體內的冰冷感。流暢的節奏和優雅的起伏是這位藝術家在晚年的油畫中常用的手法,配以誇張的造型和熱烈的色彩,充滿激情和藝術魅力。
左邊這個角色的靈感直接來自於他的妻子海倫娜。那天是結婚的日子,見證了他的幸福生活。這種生活也從那壹刻開始融入了他的情色作品。由於右邊的裸體女神的模特是畫家記憶中的前妻伊莎貝爾,所以魯本斯死後,海倫娜會燒掉這幅作品來發泄她的嫉妒。最後,由於法國紅衣主教黎塞留的保護,他以高價買下了這幅作品,將這幅傑作從災難中拯救出來。
把兩個妻子放在同壹個畫面裏,其中壹個因為嫉妒差點毀了這幅名畫,這大概是造型史上的壹件大事。
性格影響
後人評價
在16年底動蕩的幾十年裏,佛蘭德畫派整體轉向了無傷大雅的原創技術主義,似乎沒有大師誕生的土壤。然而,魯本斯在這裏不僅接受了畫家的基本功訓練,還確立了他源於古典時代的人文主義信仰,這種信仰貫穿了他的職業生涯,從未失敗過。
他的筆法灑脫,正直感很強。他將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和人文主義思想的高超技藝與佛蘭德斯古老的民族藝術傳統相結合,形成了氣勢磅礴、色彩豐富、運動感強的熱情贊美生命之樂的獨特風格。魯本斯壹生在歐洲藝術界享有盛譽,各種規格的委托來自意大利、西班牙、法國、英國、德國以及他的家鄉荷蘭南部。無盡的想象力,源源不斷的工作動力,強勁的高產出,都是傳奇。
1621魯本斯不到45歲時,壹位英國遊客稱他為“世界大師中的勞動者”。魯本斯本人宣稱:“我沒有那麽大的野心。但是,太多數量和題材上的傭金,迫使我沒有勇氣去冒險。”
名人名言
畫畫是我的職業,當大使是我的愛好。
我把世界的每壹個地方都當成自己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