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神舟飛船。
Mbth:神舟飛船
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
發射基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自然:載人飛船
發射火箭: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
先進性:世界前三
歷史:中國第壹艘載人飛船。
飛船結構分為四部分:軌道艙、返回艙、推進艙和附加艙。
軌道艙呈桶狀,是航天員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地方。軌道艙調整了布局設計,以便安裝應用系統設備和宇航員的食物和飲水裝置。軌道艙後端底部有壹個艙門,宇航員可以通過這個艙門進入返回艙。軌道艙的外側安裝有兩個類似鳥翅膀的太陽能電池翼,軌道艙所需的電能由這兩個太陽能電池翼提供。
返回艙是載人飛船返回地球的唯壹艙室。飛船起飛、上升進入軌道、返回著陸,航天員都在返回艙裏。神舟六號的返回艙形狀像壹個鐘,它的艙口與軌道艙相連。宇航員可以通過這個艙門進入軌道艙。返回艙是飛船的指揮控制中心,航天員座椅安裝在艙內。飛船起飛、上升、返回地面時,航天員都躺在座位上。返回艙裏還安裝了航天員在飛行中需要監控和操作的儀器設備。航天員可以通過這些儀器隨時判斷和了解飛船的工作情況,必要時還可以手動幹預飛船的系統和設備的工作。
推進艙也叫儀表艙或設備艙。推進艙長3.05米,直徑2.50米,底徑2.80米。安裝推進系統、電源、軌道制動,並為宇航員提供氧氣和水。
它是圓柱形的,裝載著推進系統的發動機和推進劑,提供飛船調整姿態和軌道、制動減速所需的動力,以及電源、環控和通信系統的部分設備。兩側各有壹對太陽能翼,太陽能翼的面積除三角形部分外為2.0×7.5米。加上前軌道艙的電池翼,產生的功率將是聯盟號的3倍,平均超過1.5 kW,幾乎相當於富康AX新浪潮汽車的電源提供的功率。這些電池翼除了提供大量的電力外,還可以圍繞連接點旋轉,這樣無論航天器如何運動,都能始終保持最佳方向以獲得最大的電力,省去了大量“向太陽傾斜”的機動動作,使航天器在保證太陽電池陣朝向太陽的同時,也能持續觀測地球。
設備艙的後部是飛船的推進系統。主推進系統由四臺大型主發動機組成,位於推進艙底部中央。四對用於姿態修正的小推進器分別布置在推進艙側裙周圍,說它們比主推進器小,比其他輔助推進器大很多。此外,推進艙裙外還有壹個小型輔助螺旋槳。
附加段也稱為過渡段。
神舟壹號發射時間:10月20日1999 165438+6: 30: 7。
神舟二號發射時間:2001年1天1天1小時3秒。
神舟三號發射時間:2002年3月25日22時15秒。
神舟四號發射時間:2002年2月30日00:40+65438。
神舟五號發射時間:65438年6月9時+2003年10月航天員:楊利偉。
神舟六號發射時間:6月65438+10月65438+2月9: 00: 00航天員:聶海勝、費。
神舟七號於2008年9月25日21: 10: 04成功發射。航天員:翟誌剛,景博明太空行走!
神舟壹號於10月20日6時30分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1999165438發射升空,飛船返回艙於次日3時41分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成功著陸。這次發射首次采用了技術車間垂直組裝測試飛船和火箭組合體,整體垂直運輸到發射場,遠距離測試和發射控制的新模式。在原有空間TT&C網的基礎上,中國新建的符合國際標準體系的陸基空間TT&C網也在此次發射試驗中首次投入使用。飛船在軌運行期間,地面測控系統和分布在公海的4艘“王源”號測量船對其進行了跟蹤監測,並成功開展了壹系列科學實驗。神舟飛船的成功發射和回收是中國航天史上的裏程碑,標誌著載人航天技術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神舟二號飛船於2001 1 1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飛船返回艙在軌飛行7天後成功返回地面。神舟二號飛船是中國第壹艘全尺寸無人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三部分組成。與神舟壹號實驗飛船相比,神舟二號飛船的系統結構得到了擴展,技術性能得到了提高,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相同。“神舟二號”首次在飛船上開展了微重力環境下的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空間天文學和物理學等領域的實驗,包括:半導體光電材料、氧化物晶體、金屬合金等材料的晶體生長;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在太空晶體中生長;對植物、動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和分離的細胞和組織的空間環境效應進行實驗。飛船在軌運行期間,各種儀器設備性能穩定,工作正常,獲得了大量有價值的數據。與神舟壹號實驗飛船相比,神舟二號飛船的系統結構得到了擴展,技術性能得到了提高,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相同。
神舟三號飛船於2002年3月25日在中國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二號F”捆綁式大推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4月1日,神舟三號飛船返回艙按計劃在太空與軌道艙正常分離。經過7天的飛行試驗,滿載科技實驗儀器設備的返回艙於4月1日返回地面。軌道艙在太空在軌停留時間超過180天,* * *繞地球飛行2821圈,圓滿完成了空間環境監測、大氣成分監測、紅外探測等壹系列科學實驗,獲得了大量有價值的科研數據。“神舟三號”是無人飛船的原型,技術狀態和載人飛船壹模壹樣,只是上面沒有宇航員。神舟三號搭載了人體代謝模擬器、擬人生理信號設備和假人,可以定量模擬航天員呼吸和血液循環系統中的心跳、血壓、耗氧量、產熱量等多項重要的太空生命生理活動參數。飛船配備了逃生系統,如果在火箭發射升空過程中出現意外故障,可以確保宇航員的生命安全。
神舟四號飛船進入太空時的姿態2002年2月30日,我國研制的神舟四號飛船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成功進入預定軌道。2003年6月5438+10月5日,神舟四號如期在太空飛行6天18小時,繞地球108圈,在完成預定的空間科技試驗任務後,準確降落在內蒙古中部。這個飛船的技術狀態和載人飛船完全壹致,只是沒有載人飛船。飛行期間,先後開展了對地觀測、材料科學、生命科學實驗、空間天文和空間環境探測。按照正式載人飛行的要求,本次試驗設置了陸地和海上多個應急救援區域,救援人員到位並進行相關演練。
神舟五號飛船2003年6月65438+10月9時,我國自主研制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從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9時9分50秒,神舟五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這是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在神舟五號載人飛船中執行任務的38歲宇航員是楊利偉。他是我國培養的第壹代航天員。他在太空中繞地球飛行了14圈。經過21小時23分60萬公裏的安全飛行,於16日6時23分成功降落在內蒙古主著陸場。
神舟六號飛船65438年6月+10月65438+2005年2月,神舟六號飛船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據神六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介紹,神六的構型與神五相同,由返回艙、軌道艙和推進艙三個模塊組成。因為這次飛行沒有交會對接任務,飛船取消了附加段。根據神舟六號飛船在太空飛行的狀態,三個模塊從前到後的安裝順序是:軌道艙、返回艙、推進艙。
2008年9月25日21: 00,搭載著中國三名航天員翟誌剛、劉伯明、景海鵬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9月27日,16: 41: 00,航天員翟誌剛首次出艙活動,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出艙活動技術的國家。
神舟七號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組成。飛船軌道艙是新研制的,首次在神舟飛船軌道艙上增加了“氣閘艙”功能,包括艙內減壓回收系統、艙外活動有線和無線通信系統、艙外活動顯示界面、照明和攝像裝置、艙外航天服接口支持系統等。安裝“天聯壹號”數據中繼衛星終端,具有圖像和聲音下載功能。人性化的設計理念貫穿於設計、研制、生產的全過程,神舟七號處處體現著人機工程學中人與飛船的完美結合。神舟七號宇航員報告說,這是歷史上最漂亮、最舒適的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