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莊子·三木》:“見蟬,得美影,忘其身。當妳看到它的時候,妳會忘記它的形狀;不同的喜鵲從中受益,見利忘義。”漢·韓影《漢詩傳》:“螳螂欲吃蟬,不知黃雀在後,托著脖子啄吃。”
典出《戰國莊子·外篇·山姆第二十》“見蟬忘其身,螳螂爭之,見之忘其形;不同的喜鵲從中受益,見利忘義。”
《劉向說苑》卷九簡媜“園中有樹,樹上有蟬。蟬在呻吟,喝著露水,我不知道螳螂在後面!螳螂委身於蟬,全然不顧明知黃雀在旁!黃雀伸長脖子去啄螳螂,卻不知道彈丸在它下面!他們三個都想得到他們以前的好處,而不管他們後來的問題。”
慶忌雲草堂筆記卷四《淮西雜誌》14:“後來幾年,聽說山東有個道士被雷劈了,或者道士過度自盡,然後受到天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轟炸機在後,這叫。"
春秋時,吳王要攻打楚國,說:“敢諫者死!”。這時候底下有個小夥子,知道人說輕了,勸也沒用,會暴死。只有那天拿著彈弓,在後院遊泳,露出自己的衣服,是第三次。吳王問他,對他說:“後花園裏有樹,蟬在樹上喝露水。不知道螳螂要不要在後面抓他們!而螳螂作勢要撲過去,我才知道黃雀在它旁邊躡手躡腳!黃雀伸頸只為啄螳螂,不知樹下彈弓!他們都想得到從前的好處而不顧將來的麻煩!”吳王聽後覺得很有道理,拒絕出兵。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形容演技只有前後。或者目光短淺,只看眼前利益,卻不知道未來的麻煩會接踵而至,這種表達經常被用到。
這個成語出自劉向的《說鄭源劍》。
書中有這樣壹個故事:春秋時期,吳國國王壽孟準備攻打荊狄(楚國),遭到大臣們的反對。吳王非常生氣,在召集大臣的會議上警告說:“誰敢阻止我出兵,就把他處死!”
盡管如此,還是有人想阻止吳王出兵。宮裏壹個年輕的侍衛官想出了壹個好主意:每天早晨,他帶著彈弓和子彈在宮殿的後花園裏遊蕩,露水連續三天浸濕了他的衣服和鞋子。吳王很驚訝,問:“這是為什麽?”衛兵說:“花園裏的大樹上有壹只蟬。它唱歌,喝露水,卻不知道有壹只螳螂正在接近它。”螳螂想抓蟬,卻不知道旁邊還有壹只黃雀。而當黃雀準備啄螳螂的時候,它怎麽知道我的彈丸已經瞄準它了呢?他們三個都只顧眼前利益,看不到背後的災難。”吳王很受鼓舞,於是取消了軍事行動。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提醒人們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不考慮後患。
金色回答時間2008-03-13 23:12
向當局報告
劉翔
回答時間2008-03-13 23:23。
向當局報告
魚和蚌競爭,漁翁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