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說:“超越自然的奇跡總是出現在對逆境的征服中。”與他同壹個國家的著名浪漫主義詩人拜倫也認為:“逆境是壹條到達真理的通道。”的確,古今中外許多傑出人物的實踐證明,逆境有利於人生的成功。
中國古代文學家司馬遷在《包仁舒安》中有這樣壹段精辟的論述:“王文被捕,表演周易;鐘繇寫了《春秋》;屈原的流放是《離騷》的頌歌;左丘是盲人,有“官話”;《孫子兵法》的飽食與修訂:不是蜀,世傳《陸蘭》;韓非被囚於秦,詩三百首,大概是聖賢怒而為之。”
此外,我們還可以列舉很多逆境中成功的典型例子。比如19世紀的丹麥作家安徒生,小時候就用棺材當床。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說:“寒冬嗆我,雪夜圍我破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萬提斯的小說《唐焦裘德》是在壹張破桌子上寫的。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俄國作家高爾基等人都有過極其艱苦的生活。
毫無疑問,逆境可以造就人才。但是,逆境對於人才的發現和能力的發揮,有利也有弊。不是所有的逆境都能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逆境中成才。逆境中的苦難磨練了人的意誌,造就了壹批偉人、英雄,所以很多人崇尚逆境。然而,逆境並不是培養積極人格的充分條件。有些人身處逆境和艱難,沒有改變現狀的動力,也看不到任何改變和走出艱難環境的機會和希望,於是認命了。可見逆境具有摧毀人的身心,瓦解人的意誌的巨大魔力。它給人們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生活悲劇,而不是帶來積極的結果。
人在逆境中承受壓力的能力不是無限的,而是有限的。當環境壓力開始壓垮妳的時候,或者當妳失去了所有的個人自由,失去了所有的未來和希望的時候,不“崩潰”的人少之又少,在這樣的情況下能有所作為甚至大有作為的人更是鳳毛麟角。這就是這類人的偉大之處,也是偉人不多的原因之壹。因為不同的環境對人的影響不同,有關各方付出的代價也不同。逆境中要想站起來走出去,猶如逆水行舟。比順流而下要困難和費力得多,要付出數倍、數百倍甚至數千倍的努力和汗水。意誌稍有下降,力量稍有不足,就可能被洶湧的海浪“擊退”,導致淘汰。人生在世,說實話,沒有人願意生活在逆境中,即使身處逆境,也要努力擺脫它,改變它。逆境對成功和成就的益處,被壹些經歷過的人推崇備至,因為在人生的旅途中,逆境往往多於順境,這是對涉世未深的年輕人的壹種歷練,讓他們在遭遇逆境之前有壹定的思想準備和心理準備。
與逆境相比,順境,如優越的地位、充裕的財富、舒適的生活,才是人們向往和追求的。壹旦擁有,或者部分擁有,對個人來說是好事,而不是壞事。也能造人。偉大的德國作家歌德物質生活富足,生活穩定。雖然沒有被逆境“磨煉”,但他寫出了壹系列傳世之作。俄羅斯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契訶夫壹生過著安定小康的生活,無論是小說還是戲劇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當代社會,有無數的作家和科學家取得了繁榮的成就,如女作家冰心和張愛玲。楊振寧、貝聿銘等科學家在優越的生活環境和穩定的社會環境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但歷史和實踐經驗也告訴我們,順境可能會削弱前進的動力,失去前進的目標,特別是從逆境走向順境後,由於各種物質享樂的誘惑,各種願望的滿足,環境壓力的減輕,人的惰性會逐漸上升,容易使人貪圖安逸,安於現狀,不求上進。古往今來,壹些萬祈禱和浪子的孩子大多是繁榮的“寵兒”。清朝腐敗沒落的八旗子弟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們“只知道鮮衣美食,浪費金錢,互相學習,無怨無悔。”曾國藩在信中多次告誡親屬子弟:“官家當官的地方,很難節儉,也很難節儉。”"當形勢過於平穩時,很難指望它的增長."
從這個角度來說,繁華也有很多不利於生活的因素。成功、財富、安逸壹直是大多數人追求的人生目標,而有些人壹旦得到,就會快樂、放松、厭惡工作,甚至坐在空位子上。壹旦衰落,順境變成逆境,逆境反而變成順境。所以,壹個人壹旦事業成功,步入繁華,就必須迅速尋求新的壓力、新的刺激、新的目標,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要有進取精神,要有戒驕戒躁的自制力。培根說:“幸運所需要的美德是節制,而逆境所需要的美德是毅力。後者比前者更有價值。聖經中介紹太陽的聖約激勵人們通過繁榮贏得幸福,而新約則激勵人們通過逆境爭取幸福。”
古今中外,許多人生成功者都經受住了逆境和順境的考驗。無論身在何處,無論環境如何變化,他們都能勝不驕,敗不餒,始終堅持著對人生始終不渝、鍥而不舍的追求。
英國著名科學家法拉第,經過多次逆境的錘煉,壹生取得了壹系列重大發現。晚年獲得了崇高的地位和財富,光是國家就頒發了97個榮譽稱號。很多人也建議讓他當皇家學會主席,維多利亞女王也應該給他壹個頭銜。但他拒絕了,依然願意做壹個平民,像過去壹樣不知疲倦地工作,直到走完壹生。
很多事實證明,能戰勝逆境的人,未必能走過順境;能走過順境的,未必能戰勝逆境。順境逆境都是外在條件。壹個人壹生能否成功,取決於自己,與成敗無關。這正如李白在《寄友人於蜀》詩中所說:“貴自興亡,不必問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