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人名言 - 曾國藩在職場上的練兵心法:心中斷賊,不留退路

曾國藩在職場上的練兵心法:心中斷賊,不留退路

清末中興大臣曾國藩的勵誌故事廣為流傳。很多人關註的是他在官場的運作,如何整合資源,卻不知道他在自我修養上的努力。曾國藩在《道光二十二年日記》中記載,他堅持每天研究《易經》卦,反思自己今天的言行,毫不留情地指出自己的缺點,並加以批評和糾正。同時,讀經典,寫200字的書法。

《群經》之首是,據說曾在科舉考試之前就應該通讀並深入研究過《群經》。入官海後,再經研究,曾不以字章為役,直入義中,用心體悟。後續自省,堅守壹句真心,徹底不給自己留退路,破釜沈舟追求新路。這套功夫可謂仁義、內省、禪定兼備,符合“以理務實”的傳統。通過對良知的理解,將其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從而達到知行合壹。向曾國藩學習有三個方面:

第壹,儒家修養首先要以“盡”為目標。儒家的修行是壹個辛苦的過程。沒有頓悟這回事。必須壹天壹天堅持,壹件壹件洗。儒家雖然也強調壹個未發出的思想的重要性,但必須完全反身,堅決糾正,才能有效。沒有“止於至善”的堅定誌向,是不可能堅持下去的。王陽明說,山中除賊容易,心中除賊難,因為要有內心強大的理性,支撐起強大的力量來對付自己內心的私欲、雜念、貪欲。並且真誠地形成於外。例如,朱所說的“存天理,滅人欲”,陽明所說的“致良知”與佛教所說的“不使塵埃”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儒家修身追求知行合壹。儒家所謂的修身,不同於佛道中單純的修心,而是要求身心合壹,知行合壹。既要努力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大道,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的素質和境界,又要把修心的功夫用到工作上,磨礪自己的本領。曾堅信“壹切盡在家庭日常”,堅持通過艱苦卓絕的修養過程,逐步擺脫傲慢、怠慢、懶惰等遺留問題,逐漸接近壹個純粹、真誠、世故的聖人。所以有學者說儒家很難修行佛道,因為在出世的狀態下,避開塵世的喧囂,沒有絲竹的喧囂,很容易達到壹種禪定自省的狀態,儒家也很容易在喧囂的世界和紛繁的世界之間尋求壹種修行的狀態,這就需要更強的心和自制力。

第三,要勇於革除舊習,勇於創新。曾國藩的修身之道,猶如練太極拳。第壹,他通過放松和溫柔,打破了自己的蠻力和濁氣,逐漸發展出剛柔相濟的先天力量,達到了天人合壹的境界。每天讀200個單詞,每天學經典,就是壹個突破。經典裏,有正義感,有天理。曾每天的學習不再是句讀、字義,而是壹條壹條對照自己的經歷和行動,尋找差距和謬誤,清理汙垢。有破必有立。立是以天地之道填心,屬於“性”的修行。儒家的“性”的功德不同於道家的人生功德。中庸說,天命即性,率真即道,修養即教。坦誠的工作是通向道的道路。孔子說,三十而立,有所成,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下,五十而知天命,體內得道,六十而順而不擾,七十而和天。修身是壹輩子的事,聖人五十而得悟。普通人恐怕每天都達不到。不得不感嘆曾國藩的反擊有其深厚的功夫,絕不是所謂的博取投機的“成功”招數就能奏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