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首先被稱為掃帚,因為它們在物理上很相似。在中文裏,“惠”的本義是掃帚。“彗星”壹詞在古希臘語中的意思是“頭發”。根據《天文評論》,“彗星是有頭有尾的奇怪恒星。他們常被稱為掃日星和掃把頭。”彗星由壹個閃亮的霧狀球體和壹條長得像掃帚的“尾巴”組成。
在浩瀚的宇宙中,絕大多數天體都有自己的運動規律,它們的軌跡和時間都是可以預測的。根據這壹規律,古人可以很好地觀察和研究天文學,並將其成果應用於日常生活。然而,彗星的活動總是難以捉摸。它們轉瞬即逝,難以捉摸。所以古人對彗星壹直有著復雜的恐懼和敬畏。
所以在這種心理作用下,迷信的古人把彗星當成了戴著頭巾的鬼魂,甚至戰爭、饑荒、洪水、瘟疫等災難的不祥預兆也是可以理解的。“彗星撞月”曾被古人視為不祥之兆。漢代的彗星圖也將其描述為“長尾雉”,並將不同形狀的彗星與各種災害對應起來。如今,這些說法缺乏科學依據。中國最早的彗星記錄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武王統治時期。據專家統計,從商代到20世紀的古籍中有關彗星的記載約有550條,其中直接記載的約有250條。雖然古人視彗星為不祥之兆,但不可否認的是,古人的好奇和執著也為天文學家日後揭開彗星之謎提供了詳實而有價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