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在它演變成“洛麗塔”的專有名詞之後,洛麗塔驚人的隱藏屬性,就像俄裔美國小說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小說《洛麗塔》壹樣,成為了壹個經典的不可言說的禁忌詞。
就像“妳懂的”已經被引申為壹些心照不宣的約定俗成,洛麗塔也因為那難以言說的海量信息成為了當下流行文化的壹部分。但如果把1962上映的斯坦利庫布裏克版《洛麗塔》簡單粗暴地視為嘩眾取寵的情色片,顯然有失偏頗。
這是壹部意味深長的電影,試圖以壹個離奇的故事和三個非正常戀愛關系中的人物,對人類理性的門檻、感性的極致、欲望的終點進行徹底而深入的探索。影片給出的結果令人沮喪。即使是優雅、莊重、冷靜、內斂的高級知識分子(人類精英),在年輕欲說再見的欲望面前,也很難堅守人性的底線。
港版《洛麗塔》翻譯過來就是“壹棵梨樹打壹棵海棠”,這是壹個詩意的比喻,基本概括了這部電影的故事:壹個中年男人和壹個未成年少女之間的畸形愛情。
在單純美好的十四歲,少年時代的男人亨伯特墜入了愛河,同為十四歲的初戀女友的不幸離世,似乎讓他瞬間成熟,但隱藏在心底的迷戀和渴望卻生根發芽。
四十歲的時候,男人認識了同齡的單親媽媽夏洛特和她古怪叛逆的女兒洛麗塔。
夏洛特被壹個成熟且博覽群書的男人吸引,兩人順利結婚。然而,這個男人並不像看起來那麽簡單,而是對自己青春的迷戀和渴望的死灰復燃,而這種渴望的焦點就是他新婚妻子的女兒洛麗塔。
男人試圖通過日記來發泄對洛麗塔的情欲,並試圖用最後壹絲理性來壓制這種欲望,把它鎖在抽屜裏。
然而,夏洛特的好奇心打開了這個不可觸摸的潘多拉魔盒。於是,在夏洛特的不幸死亡和洛麗塔的主動戲弄下,亨伯特撕掉了壹切偽裝,讓畸形的欲望生根發芽。並最終毀了自己、洛麗塔和其他無辜者的生活。
這部電影用壹個隱喻的故事,嚴肅地討論欲望對人類的影響。
《洛麗塔》是壹部徹頭徹尾的悲劇,其根源在於欲望。
如果說欲望是人類的原罪,那麽追求欲望的過程看似是聰明的人類的占有,實則是愚蠢的喪失。當理性的遮羞布擋不住人的欲望時,自我毀滅的末日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