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人名言 - 上甘嶺戰役誰贏了,影響如何?

上甘嶺戰役誰贏了,影響如何?

上甘嶺戰役的激烈程度是空前的,尤其是炮兵火力密度,已經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高水平。誌願軍在這場戰役中打出了國威。

上甘嶺戰役我們勝利了嗎?開國中將王近山臨終時對戰爭憂心忡忡。當時他處於昏迷狀態,但似乎又回到了戰鬥的時代。他問兒子:“敵人打到哪裏了?”誰在那裏(堅持著)?他的兒子握著他的手,告訴他“李叔叔在那裏”。王近山聽後說:“李德勝在,我放心。".從此,王金山陷入了沈睡。

眾所周知,李雲龍的歷史原型是王金山。於是,真正的王近山是個五虎將,聽到李德勝的名字就死了。從這裏可以看出,李德勝也是壹個五虎將。作為壹名將軍,李德勝曾經指揮過壹次重要的戰役。雖然他贏得了戰鬥,但他對此保持沈默,以至於許多人不知道他在戰鬥中扮演的角色。

這場重要的戰役就是上甘嶺戰役。上甘嶺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關鍵戰役。1952,10爆發,持續43天。在我誌願軍的頑強鬥爭下,我軍最終取得了上甘嶺戰役的勝利,給聯合國軍以沈重打擊,而李德勝正是這場關鍵戰役的前線指揮員。

1951三月,李德勝奉命進入朝鮮戰場。剛進入朝鮮戰場時,李德勝是誌願軍第12軍第35師師長,他們師正好趕上第五次戰役。李德勝率35師在朝鮮戰場殲滅19000余人,使誌願軍由守轉攻,李德勝因在第五次戰役中戰功突出,升任12軍副軍長。

上甘嶺戰役初期,李德勝沒有參加上甘嶺戰役。當時奉命鎮守金城。李德勝圓滿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按原計劃於1952、10年底撤至孤山地區休整充實部隊。當時,上甘嶺戰役已經爆發了13天。這時,李德勝突然接到上級命令,要求他所在的12軍立即開赴上甘嶺戰場,作為正在上甘嶺參戰的15軍的預備隊。李德勝還被任命為上甘嶺戰役總指揮,指揮12軍和15軍守衛上甘嶺。

雖然命令有點突然,但接到命令後,李德勝沒有猶豫,立即投入到守衛上甘嶺戰鬥的準備工作中。李德勝有辦法。成為前線總司令後,他不聽匯報,親自到前線看士兵傷亡情況。

在察看前線的過程中,李德勝重點觀察了戰士們構築的防禦工事。他發現有些班戰鬥減員很少,主要是因為他們修建的工事不壹樣,減員少的班修建的工事坑道比較深,敵人進攻時容易隱蔽,也有可能及時反擊,所以減員很少。而且其他工事的坑道都是串聯的,可以及時支援其他隊伍,修建這種工事的隊伍人員較少。

李德勝把前線的團級幹部全部召集起來,壹起研究先進工事的建造方法,以便把先進工事推廣到全軍,減少作戰人員。在李德勝的指揮下,誌願軍成功防守上甘嶺,取得了上甘嶺戰役的勝利。

上甘嶺戰役的影響。運動的激烈程度

敵人調集了6萬多兵力、300多門大炮、170多輛坦克、3000多架次飛機,向兩個連隊面積約3.7平方公裏的誌願軍陣地上,傾倒了1.9萬余發炮彈和5000多枚炸彈。戰役強度前所未有,尤其是炮兵火力密度,已經超過二戰最高水平。我們陣地頂部被砍了兩米,高地的土石方被炸散了1-2米,成了壹片焦土,很多坑道被縮短了五六米。

第二,軍事力量

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歷時43天,敵我反復爭奪陣地59次。我軍共擊退敵軍900余次,在上甘嶺戰役中打出了國威軍威,向世人展示了誌願軍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美國第七師團和朝鮮第二師團在戰鬥中傷亡慘重,徹底消除了中朝雙方在美軍壓倒性火力下能否堅守陣地的後顧之憂,使得戰線更加穩固,而且由於誌願軍報告打敗了美國在朝鮮的最後壹支預備隊——187空降團,15軍後來改編為空降軍,雖然根據美軍的記載,這支187軍是經過改編的

第三,戰役指揮官

15軍軍長秦基偉在此役之初誤判了美軍的進攻方向和強度,導致45師消耗巨大(自述損失4000人,報告傷亡8000人,美軍報告損失2000人)。當第三兵團司令王近山表示可以放棄上甘嶺時,他堅決拒絕(從兵團的角度來看,五嶽最重要),最後迫使不敢爭耗的美國人撤退,最後當上了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兼國防部長。

李德勝,12軍副軍長,參加了下半年戰役,後升任軍長,南京軍區副司令員,總政治部主任,北京軍區司令員,沈陽軍區司令員,國防大學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