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認為壹切都是由水組成的,水是萬物之源。這個觀點可能是看到海水蒸發的過程形成的。據傳說,他的座右銘是“水是最好的”。泰勒還宣稱“萬物皆有上帝”。泰勒對希臘哲學有重要影響。據說阿那克西曼德是他的學生。還有壹個傳說是畢達哥拉斯早年拜訪了泰勒並聽從他的建議去了埃及進行研究。
赫拉克利特(約公元前540年~公元前480年)是古希臘哲學家,艾菲爾學派的創始人。出生在艾菲爾,壹個貴族家庭。他的文章晦澀難懂,充滿了隱喻。赫拉克利特的理論是以畢達哥拉斯的理論為基礎的。他借用畢達哥拉斯的“和諧”概念,認為對立和沖突的背後有壹定程度的和諧,但協調本身並不引人註意。他認為沖突讓世界充滿生機。赫拉克利特也認為火是萬物之源,“萬物為火所代替,火也為萬物所代替。”赫拉克利特還認為,壹切都是流動的,壹切都在不斷變化。他的名言是:“人不能兩次踏入同壹條河,因為這條河和這個人都不壹樣。”蘇格拉底因此稱赫拉克利特為“流浪者”。赫拉克利特的對立理論指出,世間萬物都是相對的,不了解惡就不可能了解善。赫拉克利特認為上帝是覆蓋整個世界的東西。但他經常用邏各斯(即理性)代替上帝。他認為世界上有“普遍的理性”來指導自然界發生的壹切。
畢達哥拉斯(希臘語∈υθαγ?ρα?約580-500年前),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和音樂理論家。出生於薩摩斯島,早年遊歷埃及,後定居意大利南部城市克羅頓,並建立了自己的俱樂部。公元前510年,畢達哥拉斯因為反對派的叛亂,再次遷往梅達彭頓,直至去世。畢達哥拉斯的哲學受俄狄浦斯的影響,有壹些神秘的因素。他認為社會上有三種人,靈魂屬於輪回的結果。但同時,從畢達哥拉斯開始,希臘哲學開始產生數學的傳統。畢達哥拉斯用數學來研究音樂,由此產生的“和”的概念也對後來的古希臘哲學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畢達哥拉斯也是發現畢達哥拉斯定理(西方也稱畢達哥拉斯定理)的第壹人。
在宇宙學中,畢達哥拉斯結合了米利都學派和他自己關於數字的理論。他認為世界有很多但有限,堅持地球是圓的,但他拋棄了米利都學派的地心說。畢達哥拉斯對數學的研究還產生了後來的理念論和* * *論。也就是說,懂事和懂事是有區別的。感性的東西是完美永恒的,感性的東西是有瑕疵的。這壹思想被柏拉圖發揚光大,從此統治了哲學和神學。
蘇格拉底(希臘語:∑ρρ?τη?(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亞裏士多德,他的壹個學生,是柏拉圖和柏拉圖的學生,也被稱為“希臘三賢”。生於佩裏克萊斯統治的雅典黃金時代,死於雅典的衰落。(伯羅奔尼撒戰爭後三十人暴君集團覆滅後的時期)。出身貧寒,父親是雕塑家,母親是助產士。蘇格拉底是壹個個性鮮明的歷史人物,充滿傳奇色彩,褒貶不壹。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的老師。他壹生沒有寫作,他的言論和思想多見於柏拉圖和色諾芬的著作,如《蘇格拉底言行錄》。蘇格拉底最後因為觸犯了當時權貴的利益,被迫喝下有毒的紫羅蘭汁而死。他的職業生涯長期依賴於教育。蘇格拉底的教學方法獨特,經常以啟發和辯論的方式進行教育。蘇格拉底是柏拉圖哲學路線的創始人。蘇格拉底重視倫理,是古希臘第壹個提出用理性和思維尋找普遍道德的人。他是道德哲學的創始人。他強調道德是由理性引導的,所以“德性即知識”,認為善源於知識,惡源於無知。在歐洲哲學史上,首先提出了唯心主義的目的論,認為壹切都是上帝創造和安排的,反映了上帝的智慧和目的。提出“認識自己的無知”的命題,認為只有放棄對自然的追求(因為那是上帝的地盤),承認自己無知的人才是聰明人。最有知識的人是上帝,知識最終來自上帝。真正的知識是服從上帝。在邏輯學上,亞裏士多德認為蘇格拉底提出歸納論證,從具體事實中找出確定的論據,註重用壹般定義的方法來準確解釋概念。蘇格拉底的哲學思想主要認為對錯是有標準的。據說蘇格拉底家庭生活不幸,妻子是個潑婦。
柏拉圖(希臘語:∏ λ?τ ω ν,英文:柏拉圖,約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是古希臘哲學家,其主要哲學思想是唯心主義,對西方哲學思想影響巨大而深遠。原名阿裏斯托爾茨,他在家族中排行第四。柏拉圖被他的體育老師取了個綽號。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亞裏士多德的老師。《理想國》是他最重要的作品。柏拉圖出生在雅典,接受了良好的貴族教育。大約二十歲時,他開始跟隨蘇格拉底。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受審並被判死刑,柏拉圖逃往麥加拉避難。後來,他遊歷了各地,包括西西裏、意大利南部、埃及等地。公元前387年,柏拉圖回到雅典,創建了學院。學院的名字與學院的地址有關,學院的位置與傳說中的希臘英雄學院有關,因此得名。書院是西方最早的教學機構,是中世紀西方發達的大學的前身。該學院存在了900多年,直到公元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關閉。該學院受畢達哥拉斯影響很大,課程設置類似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傳統課題,包括算術、幾何、天文學和聲學。公元前367年,柏拉圖再次旅行。此時,該學院已經成立20多年了。他來到錫拉丘茲,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但被強行流放。公元前360年,他回到雅典,繼續在學院裏講課和寫作。柏拉圖的主要哲學思想都是以對話的形式記錄下來的。在柏拉圖的對話錄中,有很多是以蘇格拉底的名義進行的對話,所以很難區分蘇格拉底的思想和柏拉圖的思想。
亞裏士多德(希臘語:α ρ ι ο ο?λη?)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科學家、教育家。他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他總結了自泰勒斯以來古希臘哲學發展的成果,第壹次將哲學與其他科學區分開來,開創了邏輯學、倫理學、政治學和生物學的獨立研究。他的學術思想對西方文化和科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亞裏士多德把科學分為:(1)理論科學(數學、自然科學和後來稱為形而上學的第壹哲學);(2)實用科學(倫理學、政治學、經濟學、戰略與裝飾);(3)創造的科學,即詩學。
簡介
說到古希臘哲學,就不得不提到三個連續的人物: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他們三人壹起創立了今天的西方哲學。亞裏士多德雖然是柏拉圖的學生,但他的觀點和柏拉圖有很多不同。柏拉圖是理想主義者和理性主義者。柏拉圖認為,我們的物質世界其實是壹個不完美的世界,背後有壹個完美的“觀念世界”。另壹方面,亞裏士多德認為我們對世界的理解來自我們的感官。因此,實際上亞裏士多德的哲學開創了後來的科學方法。亞裏士多德的著作今天仍然存在。大部分是教科書式的文獻,很多甚至是亞裏士多德學生的筆記。中世紀早期,由於新柏拉圖主義的盛行,亞裏士多德的著作沒有被翻譯。但在12世紀,亞裏士多德主義開始興起,他的著作被翻譯成各種歐洲語言,形成了中世紀晚期的經院哲學。這種哲學後來被早期現代哲學家如伽利略和杜卡爾所駁斥。
壹生
亞裏士多德出生在色雷斯的斯塔基拉,他的父親是馬其頓國王的醫生。公元前366年,亞裏士多德被送到雅典的柏拉圖學園學習,在那裏生活了20年,直到他的老師柏拉圖去世。柏拉圖死後,亞裏士多德離開了雅典,因為學院的新領導更同情柏拉圖哲學中的數學傾向,這讓亞裏士多德無法忍受。但從亞裏士多德的著作中可以看出,亞裏士多德雖然不同意波塞冬等學園新領導的觀點,但仍與他們保持著良好的關系。離開學院後,亞裏士多德第壹次接受了他以前的同學赫米阿斯的邀請,去參觀小亞細亞。赫米亞當時是小亞細亞沿岸的米西亞的統治者。亞裏士多德也在那裏娶了赫米阿斯的侄女。但在公元前344年,赫米阿斯在壹場暴亂中被謀殺,亞裏士多德不得不離開小亞細亞,隨家人前往米泰裏尼。三年後,亞裏士多德被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召至故鄉,成為當時年僅13歲的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古希臘著名傳記作家普魯塔克認為,亞裏士多德向這位未來的世界領袖灌輸了道德、政治和哲學教育。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亞裏士多德也利用了自己的影響力,在亞歷山大大帝的思想形成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正是在亞裏士多德的影響下,亞歷山大大帝始終關心科學,尊重知識。然而,亞裏士多德和亞歷山大大帝的政治觀點可能並不完全相同。前者的政治觀建立在衰落的希臘城邦之上,而亞歷山大大帝建立的中央集權帝國對於希臘人來說無異於蠻族的發明。公元前335年腓力死後,亞裏士多德回到雅典,在那裏建立了自己的學校。學院的名字(呂克昂)是以阿波羅神廟附近的狼殺手(呂克昂)命名的。這期間,亞裏士多德壹邊講課,壹邊寫了很多哲學著作。亞裏士多德講課時有在走廊和花園散步的習慣。也正因為如此,書院的哲學被稱為“逍遙哲學”或“流浪哲學”。亞裏士多德這壹時期的作品也很多,主要是《自然與物理學》中關於自然科學和哲學的內容,使用的語言比柏拉圖的對話錄晦澀得多。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基於課堂筆記,有些甚至是他學生的課堂筆記。所以有人把亞裏士多德視為西方第壹本教科書的作者。亞歷山大死後,雅典人開始反抗馬其頓的統治。由於與亞歷山大的關系,亞裏士多德被指控不虔誠,不得不在加萊避難。他的學院移交給了狄奧弗拉斯圖。壹年後,公元前322年,亞裏士多德因為壹場多年積累的疾病去世。關於他因為無法解釋潮汐現象而投毒或跳海自殺的傳言完全沒有根據。
哲學
亞裏士多德雖然是柏拉圖的學生,卻是第壹個公開批判柏拉圖的人。他特別反對的是柏拉圖哲學中關於數學的部分。有人認為,當時的亞裏士多德雖然熟悉數學,但他從來沒有理解過柏拉圖的數學。此外,亞裏士多德還批評了柏拉圖的相論。雖然他認同壹個事物的“形式”是不可改變的,但他認為這個“形式”本身並不存在,而是人們感受到真實的事物後形成的概念。所以他認為“形”其實就是事物本身的特征。他指出,我們的任何想法或概念都是通過感官進入我們的意識的。但亞裏士多德並不否認人是理性的。正是有了理性,人們才能區分不同的感官印象。但同時他指出,在人類感官體驗任何事物之前,理性是完全真空的。亞裏士多德認為自然界存在因果關系。他認為自然界有四種不同的原因。古希臘人的“因”的概念不同於現代的“因果”的概念。“因”對應“為什麽”,不對應“結果”。即客觀原因、物質原因、動力原因和形式原因。亞裏士多德提出了邏輯學中所謂的三段論。在接下來的兩千年裏,他的理論壹直是西方唯壹公認的論證形式。在倫理學上,亞裏士多德強調了所謂的“中庸之道”。這可能類似於希臘自然主義哲學家的“和諧”概念。他認為人不應該偏向任何壹個極端,只有平衡才能過上幸福和諧的生活。亞裏士多德認為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除非生活在社會中,否則就不是真正的人。他還提出了三種好的政治制度:君主制、貴族政治和民主政治(他稱之為“政體”)。
科學觀
亞裏士多德標誌著古希臘科學史上的壹個轉折點,因為他是最後壹個提出整個世界體系的人,也是第壹個從事廣泛經驗考察的人。在天文學中,亞裏士多德創立了運行的天體是物理實體的理論。在物理學中,亞裏士多德認為物體只有在壹個不斷作用的推動者的直接接觸下才能保持運動。亞裏士多德認為,“真空”不可能存在,因為空間必須充滿物質。只有這樣,物理效應才能通過直接接觸傳遞。後世的物理學家牛頓指出了亞裏士多德論斷的謬誤,指出“力不是保持壹個物體運動的直接原因。”力只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可以說,在牛頓經典力學體系的大廈建成之前,整個西方世界都被亞裏士多德的物理學統治著。
藝術觀
在戲劇方面,亞裏士多德的《詩學》是第壹部探討古希臘悲劇藝術的總結性著作。在他的書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模仿理論,認為悲劇“用壹定的長度描述嚴重的事件和模仿行動;目的是喚起憐憫和恐懼,導致這些情緒的凈化;主角經常遭遇意外的不幸,導致悲劇的發生,於是悲劇的沖突就變成了人與命運的沖突。“這是藝術史上第壹次討論戲劇的本質,這也開創了亞裏士多德的詩學傳統。他的觀點後來被古羅馬的賀拉斯發展到詩歌藝術中,間接影響了整個西方藝術史..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公元前212)是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出生於西西裏島的錫拉丘茲。阿基米德去過亞歷山大。據說他在亞歷山大居住時發明了阿基米德螺旋提水器,至今仍在埃及使用。第二次布匿戰爭期間,羅馬軍隊圍攻敘拉古,最後阿基米德死於羅馬士兵之手。
科學成就
阿基米德發明了用於天文測量的十字測角儀,並制作了測量太陽與地球夾角的儀器。他最著名的發現是浮力和相對密度原理,即物體在液體中的表觀重量等於液體的重量,後來以阿基米德原理而聞名。在幾何方面,他創造了壹種求圓周率的方法,即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米德有句名言:“給我壹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他壹生致力於體積和浮力的科學研究。有壹個有趣的故事。當國王讓金匠用純金打造皇冠時,國王因為懷疑金匠添加了雜物,就讓阿基米德鑒定。阿基米德壹直在思考鑒別的方法。就在他進浴缸洗澡看到水溢出的時候,他實現了利用浮力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方法。他高興地跑出浴室,喊道:“我找到了!”我壹時忘了我是裸體的。此外,阿基米德還在幾何方面取得了數學成就。阿基米德是第壹個談論科學的工程師。他在研究中使用了歐幾裏德的方法,先假設,再用嚴密的邏輯推導出結果。他不斷地尋找壹般原則,並將其應用於特殊項目。他的作品總是融合了數學和物理,所以阿基米德成為了物理學之父。他把杠桿原理運用到戰爭中,他為賽拉斯鴿子辯護的事跡廣為人知。他還用同樣的原理導出了壹些球體和旋轉體(橢球體、旋轉拋物面、旋轉雙曲面)的體積。此外,他還討論了阿基米德螺線(例如蒼蠅從勻速旋轉的轉盤中心向外走留下的軌跡)、圓、球、圓柱的相關原理及其成果。阿基米德有效地利用了歐幾裏得的逼近概念。他提出圓內接多邊形,類似的圓外接多邊形。當邊數足夠大時,兩個多邊形的周長會從上到下逼近圓的周長。他先用六邊形,然後把邊數壹個壹個的翻倍,直到達到96邊形。π的估計值在3.14163和3.14286之間。此外,他還計算出球的表面積是最大內切圓面積的四倍。並且他推導出了圓柱內接球體的體積是圓柱的三分之二,這個定理就刻在了他的墓碑上。
工作
方法學
浮體上
這本書討論了物體的浮力,並研究了旋轉彈丸在流體中的穩定性。
在球和圓柱上
這本書從幾個定義和公理出發,推導出50多個關於球和圓柱體的面積和體積的命題。
平面圖形的平衡或其重心
本書以幾個基本假設為基礎,通過嚴格的幾何方法論證力學原理,並求出壹些平面圖形的重心。
沙子計數器
這本書主要是設計壹個可以表示任意大數的方法。
杠桿上
關於裂錐曲面和球面
拋物線的求積
在螺旋上
讓-雅克·盧梭(1765438+2002年6月28日-65438+2078年7月2日)是瑞士和法國的哲學家、作家和政治理論家。盧梭出生在瑞士日內瓦的壹個鐘表匠家庭,祖上被從法國流放到瑞士。因為家境貧寒,他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育。做過學徒、打雜、家庭秘書、老師、流浪音樂人等。後來被通緝,流亡國外。最後是巴黎東北部的厄門農維爾。他母親在他出生後就去世了,而他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他。盧梭提出,在自然狀態下(動物的狀態,人類文明和社會出現之前的狀態),人本質上是善的,是“高貴的野蠻人”。好人被他們的社會經歷折磨和侵蝕。而社會的發展導致了人類的不幸延續。盧梭的《論藝術與科學》(1750)強調藝術和科學的進步並沒有給人類帶來好處。他認為知識的積累加強了政府的統治,壓制了個人自由。他總結說,物質文明的發展實際上摧毀了真誠的友誼,取而代之的是嫉妒、恐懼和懷疑。描述人與社會關系的《社會契約論》大概是盧梭最重要的壹部作品,它以“人人生而自由,卻無處不在枷鎖之中”這句話開篇。這本書出版於1762年,當時無人問津,但後來卻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反映西方傳統政治思想的著作之壹。與其早期作品相反,盧梭認為自然狀態是沒有法律和道德的動物狀態,好人只是因為社會的出現而存在。在自然狀態下,人們經常要相互競爭。通過與他人聯合,人們可以面對更多的威脅,所以每個人都願意聯合。人們團結起來,作為壹個集體存在,這就形成了壹個社會。社會契約是關於其成員社會地位的協議。在《論不平等》中,盧梭試圖將政府的出現解釋為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的契約。人們之所以願意放棄個人自由,被他人統治,唯壹的原因就是他們看到,在壹個有正式政府的社會裏,個人的權利、幸福和財產能比在壹個人人只關心自己的無政府社會裏得到更好的保護。但是,盧梭也指出,原始契約有明顯的缺陷。社會上最有錢最有權的人“欺騙”大眾,讓不平等成為人類社會永恒的特征。他在《社會契約論》中提到,應該重新考慮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的契約。政府不應該保護少數人的財富和權利,而應該關註所有人的權利和平等。無論什麽形式的政府,如果不對每個人的權利、自由和平等負責,就會破壞作為根本政治權威的社會契約。這壹思想是法國革命和美國革命的基礎。事實上,毫不誇張地說,法國革命和美國革命都是盧梭抽象的社會契約論的直接結果。盧梭是最早抨擊私有財產制度的現代作家之壹,因此也被認為是現代社會主義和* * *生產主義的創始人之壹(見馬克思)。同時,他質疑大多數人的願望是否壹定是正確的。他指出,政府應該排除多數人意誌的影響(見民主),捍衛自由、平等和正義。盧梭政治哲學中最重要的原則是,政治不應脫離道德。當壹個國家不能以德服人的時候,它就不能正常發揮自己的職能,也就無法建立起對個人的權威。第二個重要原則是自由,捍衛自由是建國的目的之壹。盧梭的教育觀深刻影響了現代教育理論。他降低了書面知識的重要性,並建議兒童的情感教育應先於理性教育。他特別強調通過親身經歷來學習。
“讓我們回歸自然”
在他早期的作品中,他把自然描述為原始人生活的原始狀態。後來在伏爾泰的批判下,他把自然描述為建立自己的人格和個人世界的過程的自發性。所以,自然意味著內在的狀態,完整的人格,精神的自由。相比之下,社會在文明的幌子下被禁錮和奴役。所以回歸自然就是要恢復這種自然過程的力量,擺脫外界的各種壓迫和文明的偏見。1782出版的自傳《自白》是最早也是影響最大的自曝作品之壹,毫不掩飾個人醜陋,對後世影響深遠。中國作家郁達夫深受盧梭自曝風格的影響。
盧梭被安葬在巴黎先賢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