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人名言 - 蘇軾:把生活當作藝術

蘇軾:把生活當作藝術

很榮幸受到光之論壇的邀請,給大家講壹講我心目中的文化巨人?蘇軾。

蘇軾生活在壹個豪門輩出、文化最發達的時代。11世紀中葉,經過唐末長期戰亂,宋朝致力於文化復興。經過近100年的積累,逐漸湧現出壹大批文化巨人。王國維先生在《宋代金石學》中有壹段話。天水曾經有很多方面的人類情報活動和文化,比如之前的漢唐,之後的元明,都是抓不住的。。陳寅恪先生也說過,?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了幾千年,在趙宋時期達到頂峰?。可見,這兩位著名的國學大師都把宋代視為文化的巔峰。

關於蘇軾的文化成就,我們知道的是,蘇軾是宋代散文、詩歌、詞的集大成者。文是唐宋八大家之壹,是宋代的代表。蘇軾和辛棄疾是豪放派的代表。另外,蘇軾是宋代四大書法家之壹,他的畫是文人畫的代表。此外,蘇軾在思想、政治、哲學、社會倫理、博物學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思想的寬容

思想的寬容與蘇軾從小接受的教育是分不開的。蘇軾出生於四川眉山。歷史上四川有名的文人很多,他們都有壹個共同的特點?讀書不僅僅是讀儒家,還讀其他百家、小說、雜記,所以這裏出現的司馬相如、楊雄、李白等人與中原的文人有很大的不同。?蘇軾是壹個很好奇的學者,博物學知識很淵博。他和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在醫學和藥物學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們生前是敵對的,但死後,他們的藥方被後人合編為蘇神·梁芳。這說明文化的意義是可以超越政治派別的,他們對人類文化的貢獻是被後人認可的,所以在傳播的過程中,文化的力量超越了政治的力量。

蘇軾韓愈被後人稱為?韓朝蘇海?韓愈是正統儒生。他曾經寫過原道,把老莊和佛教都當成異端。他認為把其他壹切思想都統壹在儒家正統之下,必然會顯示出他的狹隘。蘇軾很不壹樣。他認為,在中華民族的文化積澱中,各派都有各自的精髓。他曾寫過《龍井論辯頌》,是蘇軾為和尚龍井的口才所作的悼詞。口才大師屬於佛教天臺宗,蘇軾喜歡天臺宗和禪宗。當時兩派存在矛盾,所以蘇軾在寫這篇悼詞時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說:孔子和老子不同,儒釋道分宮,其間禪法互攻。我看到了大海,北面,南面和東面。河流雖然不同,但都是壹樣的。?他反對儒佛之爭,也反對佛教內部宗派之間的攻擊。蘇軾認為,各派各有妙處,所倡導的是人類精神的普遍原理,就像每壹條流向大海的河流,無論是浩瀚的河流,還是潺潺的溪流,都有自己的意義和價值。

蘇軾和王安石是宋代兩位偉大的文學家,他們在政治上是敵對的,但更重要的是,蘇軾並沒有王力可王安石的文化觀念。蘇軾在給章雷的信中說。寫作的衰落並沒有今天這麽糟糕。它的源頭真的是來自王,王的文筆不壹定不好,麻煩在於讓人喜歡自己。?王是王安石,說王安石文章精妙,但最大的缺點是什麽?這樣人才能和自己在壹起?讓每個人都像他壹樣。蘇軾指出?既然孔子不能使人相同?據說孔子手下的每個弟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和長處。蘇軾還做了壹個絕妙的比喻,壹片各種植物都能生長的沃土。相似的是它們紮根的土地,不同的是這些植物不壹樣。但能長出統壹植物的土地只有壹種,那就是鹽堿地,那就是?在貧瘠的土地上,到處都是黃毛白蘆葦,和王的壹樣。?這樣文化變得單壹,思想被禁錮。這種禁錮是很可悲的,所以王安石的藝術成就很高,但他的學生中真正的文化巨人並不多。現在對我們社會最大的啟發就是思想的包容。馬克思對普魯士的書報審查制度感到憤怒。他說:妳贊美大自然令人愉悅的多樣性和無盡的財富。妳不要求玫瑰散發出和紫羅蘭壹樣的芬芳,但妳為什麽要求世界上最富有的東西?精神只能以壹種形式存在。後來王安石政治上的失敗,也是因為他太樂於助人,不聽批評。他的新法成了貪官謀取私利的工具,繼任者都是禍國殃民的亂臣。就這樣嗎?跟王壹樣?由此產生的文化和政治沙漠。另壹方面,蘇軾的思想包容性對我們很有啟發。

人性的尊嚴

蘇軾愛玩,但他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蘇軾小時候和母親壹起讀《後漢書》。範滂傳。範滂將被殺死,因為他反對強人。他對母親說。我不後悔,但是我不能養老,但是我弟弟可以伺候妳媽。?但是他的母親對範滂說?壹方面名聲好,另壹方面又能長壽,這是不可能的。媽媽支持妳。妳能和當今的名人壹起去災難現場,是壹個母親的榮幸。?讀到這裏,蘇軾對母親說。如果我變成範滂,我媽媽會同意嗎?程母對蘇軾說:?如果妳變成了範滂,我就不能成為範滂的母親嗎?這個故事可以在蘇軾的弟弟蘇轍的《亡兄之子詹端明墓誌銘》、《蘇軾傳》中找到。少年時期受這樣的儒家政治性格影響,對蘇軾影響很大。蘇軾同時濟世的原則是不能屈服於君王的個人權力,而是尊重壹個道德原則。蘇軾曾在幾篇文章中表達過這樣的思想。例如,張墓誌銘中的最後壹段寫著?壹趟大路,妳對自己是珍貴的。維吾爾人求我,土匪求我。自秦漢以來,士子卑而驕。壹個普通的仆人很樂意得到它。功利主義,汙蔑是逃避的趨勢。我看著他,感謝他的努力。?也就是說,壹個士大夫要走天下之路。儒家之道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條路壹定是為了人民。壹個士大夫必須重視自己的行為,知道自己的人格是有尊嚴的。春秋戰國時期,文人認為,凡是有門路的君王,我們都服。秦漢以後,這種情況有所改變。從焚書坑儒,很多作家成了皇帝的俘虜。所以蘇軾認為秦漢以來?君子和君子?由於士大夫失去了獨立人格,國王的權力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只是壹個仆人,高興得到它嗎?當皇帝被授予官職時,他感到非常高興。當他的人格萎縮,失去了底線,他會變成?功利化趨勢,詆毀還是逃避?。蘇軾認為自己是士大夫,就算他是?誹謗?我們也要有足夠的勇氣去承受。

歷史上經常提到蘇軾。笑和罵都是文章?。他敢於對自己不喜歡的壹切發表自己的看法。王安石在政治上得寵的時候,蘇軾敢於下筆千言,批判他的新法。後來王安石讓他去開封做官,希望雜事能束縛蘇軾,但蘇軾仍堅持批評王安石政治失當。蘇軾的發言得罪了很多人,但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他在《四唐集》中說:言從心出,奔到口,吐則反人,茹則反人。我以為我寧願和別人對著幹,就吐出來了。?這意味著我的語言來自我的內心。吐出來會得罪,咽下去會得罪自己。蘇軾認為,我寧願得罪別人,也不願得罪自己,應該壹吐為快。這是他非常可愛的地方。按理說寫《四唐紀》就是要三思而後行,但是他寫《四唐紀》的時候說有必要嗎?沒有想法?沒錯為什麽?他說?君子以善為善,如善好色;也是不好的,比如惡臭味,事發後怎麽考慮,美惡兼顧,最好避開?作為壹個君子,本能的反應是喜歡好的東西,討厭壞的東西。我們還應該思考什麽?壹旦妳想好了,妳就會想出逃避的辦法。人壹旦有了反復的想法和猶豫,自私的想法就會萌芽。所以蘇軾說?所以,如果妳想著義,想著利,那麽義就失敗了;如果妳在面對戰爭時思考人生,戰爭將是無效的。如果我的丈夫很窮,他會失去生命,死亡會帶來好運,那麽我就有了生命。我從來不去想這件事是好是壞。如果是錯的,我會反對。就像本能壹樣,我根本不需要思考。遇到生死是命運,我不會回避。

蘇軾的這種精神可以說是難能可貴的。因為中國很多人的智慧是如何變得圓滑世故,如何對人講三分道理,或者如何在人前說,事後說瞎話,而蘇軾是壹個豁達光明磊落的君子。他用自己直覺的厭惡和喜好來對待生活。所以他總是那麽自信瀟灑,對追求物質毫無興趣,而是追求內心人格的升華。

下面兩首雖然是寫給青年朋友的,但也是蘇軾的自畫像,叫?我充滿了生命,我充滿了詩歌和書籍。?所謂詩書,就是壹種文化的代名詞。文化品位越高,自然氣質非凡,不是靠外在的化妝和修飾就能獲得的。我們評價壹個人的時候,可以說他很漂亮,但也很有氣質。美貌是外在的,氣質是內在的。所以,要把中國建設成文化大國,就要發掘其內在氣質。比如中國人出國旅遊,穿著闊氣,但很多不雅行為暴露了素質問題。這是過分追求外在而放棄了內在的升華。這種內在的精神就是人格的尊嚴,自己的尊嚴不是通過踐踏別人的人格而獲得的。人格的尊嚴必須是相互的。有人格的人才知道尊重別人的人格,所以蘇軾的人格對我們很有啟發。

超越美學

蘇軾在《包惠唐吉》中提出的?君子可以暗示事物,但不能關註事物。暗含於物,雖略夠快感,雖尤物不足病。講究事,雖小事足以病,雖美事不足以樂?。作為壹個君子,我們可以把精神放在某件事情上,但不要太在意。這個?事情?對我們的生活有好處。事情?。他說,如果我們把精神放在事物上,我們都能快樂,盡管那是微不足道的外在事物;尤物是很美好的東西,所以不足以成為我們的病。但另壹方面,如果妳關註事物,如果妳把全部心思都放在這件事情上,即使是壹件很小的事情,也足以導致妳玩物喪誌。比如年輕人整天沈迷遊戲就夠了。?雖然尤物不夠好玩?妳不會因為太在意最好的東西而開心。當妳想占有它的時候,內心有壹種害怕失去它的恐懼。因為妳得到尤物後,妳害怕失去它,成為壹塊心病,妳無法幸福。蘇軾說?但是聖人從來沒有廢過這四樣東西,也講過意義。?聖人也喜歡五色五音五味,馳騁野獵。這四個都沒有問題,主要看對待他們的人的態度。然後蘇軾舉了幾個歷史上名人的故事。劉備喜歡喜結良緣,魏晉名士嵇康喜歡趁熱打鐵,另壹名士阮福喜歡蠟磚。這些愛好在普通人看來很無聊,但他們都很喜歡,並從中獲得快樂。蘇軾又說?壹切足以取悅於人卻不足以打動人的東西,無非是書和畫。?他說書畫是最好的藝術,讓人覺得快樂,但書畫還是能讓人生病。為什麽?我們說對待書畫有兩種態度,壹種是欣賞者的態度,書畫能讓我們感受到很多審美上的愉悅,但另壹種是收藏家的態度,收藏家拍賣行的態度。通常書畫都是作為壹種財富卷起來藏起來的,所以書畫成為了人們的負擔,不僅是負擔,更是災難。?都是拿兒戲害國,而且很兇。這種關註的災難,就是關註事物的後果。近年來,中國在反腐敗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許多腐敗官員被調查。很多東西沒有被欣賞過,而是被埋在或者收藏在家裏。結果呢?妳自己?危害國家?,也?兇?,坐牢。壹個人壹生中的很多財產對妳來說是沒有價值的。最有價值的是快樂。什麽能讓妳開心?還是財富,但這種財富是精神財富,並不比物質財富值錢多少。現在有些年輕人更追求物質財富,但我還是想勸妳,以詩為書,自得其樂。有時候過分關註事物,不知道人生短暫,那些東西其實對人生毫無價值。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妳不需要什麽錢,但妳仍然需要基本的生活資料。

再說蘇軾瀟灑的壹生。也就是他超脫的審美態度是如何讓他的人生變得非常瀟灑的。

蘇軾名篇《赤壁賦》雲:然而,耳聽河面清風,山中明月,相逢即美,取之不盡,是造物主無盡的藏身之所,是我和我兒子適合的地方。?什麽是審美?它是壹種超越功利,沒有任何欲望的活動。只要妳有欲望和功利,審美就會離妳而去。哪裏有欲望,哪裏就有煩惱和痛苦。蘇軾寫《赤壁賦》時,寫的是壹個有罪的身體。他說了什麽?江上清風,山中明月?它是我們審美的對象,而不是欲望的對象。

當我們談到他瀟灑的壹生時,壹定會想到蘇軾的壹生是跌宕起伏的。蘇軾晚年去金山寺,為別人畫了壹幅畫像,他在上面寫了詩。心如灰木,身如不拴舟。問妳職業,黃州惠州儋州?。黃州、徽州、儋州是蘇軾人生的滑鐵盧,是最倒黴、最失意的三個階段。怎麽就成了終身成就了?其實他的政治失敗恰恰成就了他的文化成功。黃州、徽州、儋州是他文化創作最豐富的三個時期,也是他對人生看得最透徹的三個時期。他在黃州留下了《赤壁賦》和《念奴嬌》。壹些優美的作品,如《赤壁懷古》、《定風波》等,描寫自然天氣的變化,暗含人生經歷。人的壹生中有很多風暴,但也有陽光燦爛的日子。對於壹個內心強大的人來說,外界的風浪不算什麽。沒有雨,沒有雨,沒有陽光。?妳就是妳自己,在任何困難的情況下都要樂觀地堅持自己的道德和人生立場。

在徽州,蘇軾的政敵們渴望聽到蘇軾表達痛苦和失意的詩詞,但蘇軾在徽州的生活卻很幸福。所以他的政敵把他貶到儋州,也就是現在的海南。但蘇軾從海南島歸來,寫的是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超脫苦難。?我不討厭南方的九死壹生,所以我會用我的余生去旅行。蘇軾把儋州的這幾年看作是最美妙的壹次遊覽,其境界遠高於唐代被貶的韓宗元。蘇軾也在儋州寫作?這些年來壹切都已足夠,我唯壹欠下的就是死亡?詩中說,他對生活中的壹切都很滿意,唯壹缺少的就是死亡。在當代人看來,說死是禁忌,但蘇軾直面死亡,是壹種精神上的偉大。

智慧觀察

蘇軾的內在力量不僅來自範滂這樣的儒家模式,還來自老子、莊子和佛教的影響。* * * *共同形成了蘇軾觀察人生的獨特智慧。

?從山峰和山谷的正面和側面,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去看廬山,廬山呈現出各種不同的面貌。不知道廬山真面目,就因為我在這山裏?這首家喻戶曉的詩道出了人類認識的困境。之所以無法得知真面目,是因為當局者迷,而我們就在這座大山裏。蘇軾在這裏提出了這個困境,卻在另壹個地方解決了。他提出了解決這壹困境的方法?視野開闊的小房子?方式就是站在大的立場上,甚至站在宇宙的立場上,重新看待廬山。我們假設廬山是假山,欣賞假山時,山前山後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這是宇宙的位置,是散點的視角,是以大見小的位置。這種以大觀小的立場出自《華嚴經》,裏面說站在世界的立場上可以看到每壹個微塵,每壹個微塵中都可以看到世界,所以蘇軾壹看就能跳出廬山。

生活中的另壹個困境是我們如何對待生命的短暫。日夜不舍,這是儒家的觀點。佛教有另壹種看法。《楞嚴經》講波斯王62歲時問佛。現在我已經62歲了,生活過得太快,皮膚壹下子全皺了。佛陀問他,妳見過恒河嗎?波斯國王說:我從三歲起就看到了恒河。佛說,現在看恒河和三歲時看有什麽區別?波斯王回答說,現在的感覺和他三歲時壹樣,恒河還是恒河。佛說,對了,雖然妳從三歲變成了老人,但妳看到的恒河是不朽的,壹點沒減少,壹點沒增加,不變。可見,如果站在佛教的立場上看待人生,人生就是壹種不生不死的狀態。《赤壁賦》傾吐了人生的短暫悲哀?當年的赤壁戰場上,周瑜和曹操都不存在,更何況妳我這樣的小人物,完全是滄海壹粟。但話鋒壹轉,蘇軾給客人講了水中月。逝者如斯,但他從未去過;充滿虛者如是,死者不退潮不流。?水不停流,月不停盈虧,天地不長如壹瞬間。如果我們換個立場看世界,看人生,以前的短暫和消失就完全不壹樣了。

蘇軾的思想受到東晉著名高僧趙倫的啟發。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說?東坡水月的比喻源自趙倫,所謂“不動仁義”也是如此。?《趙倫》說,?不動,所以壹直很安靜?從不動的角度來看,壹切在變化的時候都是靜止的。如果從變化的角度來看,任何靜止的東西都會發生變化,哪怕我們現在靜靜地坐在座位上,因為地球在動,我們也在動,就像磨盤上的螞蟻。磨盤在動,螞蟻其實也在動。所以,僧肇說?婆娑蘭花總靜,江河爭目而不流,野馬浮而不動,日月無盡。事實上,風是壹種靜止的狀態。河流壹直在流,但事實上它們並不流動。灰塵漂浮時不會移動。太陽和月亮每天在天空中升起和落下,但它們實際上並不回去。可見蘇軾的思想有佛教淵源,使他的人生充滿智慧。

蘇軾在寫作時崇尚自由的寫作態度,所以他有如此豐富的思想,可以沒完沒了地寫出許多生動的比喻。他曾經評論過自己的文章?我的文字,如噴泉,隨處可見,在平地上汩汩而下,雖壹日千裏之難,隨山石曲折,隨物成形,卻又默默無聞。可知者總是做他該做的事,往往止步於他做不到的事。就這些嗎?。對於文人來說,寫作是壹個從必然境界到自然境界的過程。必然的境界是藝術的必然規律,自然的境界是對這壹規律的完全突破或控制。蘇軾在這段話裏提到了藝術的自由和規則。他說寫他的文章就像春天壹樣。靈感的泉源可以從任何地方冒出來,形成小溪,然後波濤汩汩,形成河流。這種水並不像洪水壹樣泛濫,而是有自己的規律,即?用東西塑造?。水是壹種液體,它的形狀取決於放置它的容器。水在圓罐子裏是圓的,在方盒子裏是方的。水在江河中順流而下,所以水是用物塑造的,什麽東西承載了它就會變成什麽樣子。蘇軾的文章也是隨物而形,沒有具體的規律。怎麽寫要看描寫的對象是什麽,表達的感情是什麽,原因是什麽。他根據這些來選擇自己的寫作方法。所以蘇軾的文章是最自由的。他不僅能寫政治論文、哲學論文、歷史評論,還能寫很多隨筆、生活小事。他說?可知者總是做他該做的事,常常止步於他不能停止的事?也就是說,該寫的時候就寫,寫完就停,如此而已。蘇軾所提倡的文風,如行雲流水,始不確定,文理自然,筆鋒飽滿。這樣的寫作與自由的思想有關。很難想象壹個人的心靈被束縛壓抑,還能寫出這麽自由的東西。所以蘇軾最讓我們震撼的是自由人格的力量。

溝通的藝術

蘇軾各方面都是偉人,詩、文、畫無孔不入。他對藝術和生活的理解視野開闊。我們可以看到蘇軾有三句名言,對宋代乃至整個古代後期(宋代以後)的美術史都有很大的影響。

第壹段是什麽?論繪畫的相似性,可見於《孩子的鄰居》;詩壹定是這首詩,壹定不認識詩人。詩畫統壹,巧妙清新。?他主張不同的藝術形式有不同的藝術趣味和相同的藝術規律。他的畫崇尚寫意,而不是追求形式。壹個人要看壹幅畫像不像,他的看法和小孩子差不多。藝術家應該看精神而不是圖像本身。?詩壹定是這首詩嗎?這是什麽意思?就是以前寫詩,要給壹個題目,壹直圍繞題目寫。如果要從題目來判斷壹個詩人的詩好不好,這個人不懂詩。蘇軾認為詩人可以突破自己的主題來寫作。蘇軾發現了詩畫不同藝術之間的* * *規律,那是?天宮?天工是自然形成的藝術,而?新鮮?是壹種創新而幼稚的藝術。

第二段是什麽?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莫沙是唐代詩人、畫家王維。有兩派學者爭論說王維的詩裏有壹幅畫,比如?大漠孤直,長河落日圓?因此,它構成了壹幅畫。另壹派認為詩和畫本來就是不同的藝術,詩中不可能有畫。但是,這些說法其實都忘記了壹個事實,王維自己的詩裏有沒有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什麽觀察和欣賞王維作品的人能有這種看法。並不是說王維自己的詩畫具有詩中有畫的品質,而是蘇軾從王維的詩中聽到了畫,從王維的畫中看到了詩。我們知道詩歌和繪畫是兩種不同的藝術。詩歌是聽覺意識,因為詩歌是背誦,繪畫是視覺意識。蘇軾開啟了耳目的功能,這就是佛教所想的?六互動?眼、耳、鼻、舌、身、心,只有打通之後才能從詩中看到畫面,詩才能在畫中看到。

第三段是什麽?少陵書法無形畫,漢甘丹青無聲詩?從杜甫的詩裏看到畫的元素,從韓幹的畫裏看到詩的元素。這句話影響很大後來出現?有聲繪畫?、?無聲詩?、?無色畫?、?有形的詩?等等,超越媒介的界限去欣賞藝術作品。

蘇軾還有壹句:?當事情合理的時候,去理解其意義是不合適的。醫學的衰落也是因為醫學的分裂。邊占色邊畫,也是粗制濫造。溫柔的醫生,不,不要老幼。曹無的畫不選擇人物。?對於畫師來說,各種畫的規則都是壹樣的,但是到了後來,畫被分成了工筆畫、水墨畫和各種形式,這幅畫就變得很糟糕了。所以蘇軾認為古代名醫不分老少,而曹、吳的畫則不選人物。曹步興是三國時期的壹位畫家。他的畫是什麽?衣服不能出水嗎?衣服裹得緊緊的。而且吳道子的畫很厲害,那是?吳岱是風?。總之,認識各種藝術,在各種藝術中尋找* * *規律,是蘇軾的壹貫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