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寬松、和諧、開放的課堂氛圍,解放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實現這壹目標的前提。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教學的核心,是知識的擁有者和道德的評判者。長期以來,“師道尊嚴”使得教師居高臨下,缺乏對學生應有的尊重和關愛,隔絕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教師方面,學生上的都是漂亮的課,氣氛僵化單調的課堂教學模式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扼殺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學效果不佳。現代師生觀認為,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雙主體”活動,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自覺主動獲取知識的活生生的人,是學習的主體和內因;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權威發布者,而是扮演“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而是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促進者。新型的師生關系是平等的、雙向的交流與合作。教師要學會尊重學生,學會真誠傾聽學生,要“蹲下來和學生交流”,努力為學生學習提供壹個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僅要考慮如何教好,還要考慮如何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如何引導學生自己獲取知識,如何引導學生把學習作為壹種自我需求,如何讓學生獲得學習的主動權。
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來源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滿足這種需要的過程就是壹個有目的的理解和掌握知識的過程。“需要”的情感表現是興趣,而興趣則表現為學生不斷探索客觀規律的自我需求。這是學生將知識從感性提升到理性,使知識形成結構的內在動力。我認為,要培養持久的學習興趣,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1。在學期初的第壹節課開始時,要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有充分的了解,用教材本身豐富的內容激發他們強烈的學習欲望,不斷讓他們掌握學習的主動權。2.在教學過程中,要善於提問、質疑、解惑,讓學生不停地積極思考,使學生的註意力始終保持和集中。比如,允許學生在課堂上隨時舉手提問,以激發思維火花;允許學生和老師爭論;上課提問的時候,經常會問“妳怎麽看?妳怎麽想呢?有什麽不同的想法嗎?學生們被鼓勵自由表達他們的觀點。學生壹旦成功,要及時表揚和肯定,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3.改革評價方法。除傳統的筆試外,應采用口試、競賽、征文等多種形式的學習評價方法。比如經常用“很好!”“很有創意”“妳真會動腦筋!“用平等的語氣贊美學生的觀點。即使不成功,他們也不輕易否認,以免挫傷自尊心和自信心。特別是當學生對老師和書本的觀點有異議時,老師不應該馬上給出價值判斷,而應該互相學習,和學生討論,得出正確的結論。盡量消除學生怕答錯的思想負擔。4、對學生的訓練要嚴格,規定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按時保質保量完成。5、課堂教學突出壹個“新”字,努力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並熟練運用具體方法激發興趣。比如:創設情境、巧妙設置疑點、藝術語言、課前演講和辯論等。
第二,註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方法是學習的金鑰匙,是事半功倍的前提。有壹句名言:“重要的不是獲取知識,而是發展思維能力。教育不過是妳學過的東西都忘了之後剩下的東西。”這裏剩下的就是我們所說的科學素質中的學習能力。人們在細節被遺忘後仍應記住的知識、洞察力和技能。這種主動學習的能力,是我們老師努力追求的,讓學生終身受益。如何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理解題意的能力。
第三,調動各種積極因素,實現多元互動,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手段。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師、學生、教材和教學媒體構成了整個課堂教學系統,只有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才能形成有機和諧的統壹整體。在知識經濟和科技創新的時代,人們越來越需要交流和合作。只有合作才能生存。課堂教學必須充分註意利用各種渠道,調動壹切積極因素,努力實現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教材與社會之間、課堂與課外之間的多重互動。
比如,結合教材內容,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通過電視、視頻、圖片、課件、互聯網等媒體手段,增強學生的直觀形象感和運動感,增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面對浩如煙海的信息準確判斷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第四,在重視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的同時,教師的“教學的主體地位”決不能被忽視。
針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的呼聲越來越高。很多老師忽視了老師自身的“教學主體地位”,把過多的學習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在主動學習能力相對較差的情況下無所適從,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浪費了大量時間。如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教師的“教學主體地位”,取決於學科特點、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對於理論性強,學生理解難度大的知識,壹定要講透。教師要註意講解知識的重點和難點,更清楚地總結知識的規律性和特殊性的原理。
學習型社會意味著每個人都可以隨時隨地學習。教師和學生都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學會學會學習,學會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不斷用全新的知識武裝頭腦,以適應時代和社會進步的需要。對於正在接受基礎教育的中學生來說,在學習前人留下的文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更應該註重培養科學的學習方法。他們只有學會主動學習,才能創新,才能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匹配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給人們魚當飯吃。授人以漁,終身受益。”新時代的教師不僅要研究如何教給學生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如何培養學生掌握獲取科學知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