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梁啟超的《最苦最樂》:
1922年8月12日《時事新聞·學光》
人生最苦的事是什麽?窮?不沮喪嗎?不是。舊的?死了?都不是。我說,人生最苦的事,就是把壹份未完成的責任背在身上。
人若能知足,則窮而不苦;如果妳能安靜(不要做多余的希望),雖然失意,但不苦;老死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事情,對於壹個有哲理的人來說,苦壹點也不算什麽。
只不過人只要生在世上,總有壹天要去做。如果妳沒有完成妳該做的事情,就像肩上有幾千斤重擔,再也沒有痛苦。為什麽?因為良心,無處可逃。
答應人做壹件事不做,欠人錢不還,收人恩不還,得罪人不賠罪,這讓連這個人都幾乎不敢見他本人;即使我看不到他的臉,似乎他的影子也在我的睡夢中縈繞著我。
為什麽?因為我覺得對不起他,因為我對他的責任還沒有解除。不僅對壹個人如此,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甚至對自己都是如此。
我對任何屬於我並從他那裏受益的人都負有責任。凡是我該做的,憑我的力量能做的,我都有責任去做。無論我想做什麽,都是在現在的自己和未來的自己之間做壹個契約,就是給自己加壹層責任。
有了這個責任,良心就永遠在後面,壹天的應盡責任也沒有窮盡,晚上就是痛苦的壹天;如果妳不履行妳的人生責任,妳就會死去,帶著痛苦走向墳墓。這種痛苦不是壹般的窮老能比的,是可以用哲學來解決的。所以,我說人生沒有痛苦。如果有痛苦,當然沒有比這更糟糕的了。
翻過來,什麽是最幸福的?自然責任的終結是人生的第壹樂趣。古語有雲:“如釋重負”;俗話說“壹塊石頭落在地上”。
此時的人是那麽的輕松愉快,言語無法形容。責任越大,承擔責任的日子越長,當責任結束的時候,妳會眼界大開,心情舒暢,那種幸福感會成倍增長!壹般來說,從世間苦難中得來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人生必須知道責任的痛苦,才能知道責任的快樂。這種苦樂循環,是對這個動態世界的壹種興趣。
但是,我沒有盡到責任,受到了良心的譴責。這些苦都是自己找的。壹旦妳翻過過去,處處盡責,妳就會處處快樂;永遠做好自己的本分,妳就會永遠快樂。幸福的權利掌握在自己手中。這就是為什麽孔子說,“沒有自滿就沒有進步”。
但孟子為什麽說:“君子有終身之憂”?因為聖賢英雄越多,他承擔的責任就越大;而且他往往把這些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肩上的擔子從來沒有放下過。
曾子也說:“路漫漫其修遠兮”,“死不遠?”仁者憂國憂民,聖人佛慈悲,縱然壹生苦難。但是他每天在那裏盡職盡責,每天在那裏受苦他真的很開心,所以他還是開心的,不是苦的!
有人說:“既然這苦難是因責任而生,那我推卸責任,豈不是永遠沒有苦難了?”事實並非如此,責任不會被解除,不會被免除。如果人生能永遠像兩三歲的孩子壹樣,沒有責任,就沒有痛苦。
長大了,責任自然落在自己肩上。妳怎麽能藏起來?但是大小有區別。妳做了重大的責任,妳就會幸福;做壹份小小的責任,就會得到壹份小小的快樂。如果妳想躲起來,妳就把自己扔進了痛苦的海洋,永遠也擺脫不了。
擴展數據內容簡介:
痛苦和快樂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哲學家有很多精彩的論述,普通人也有很多感受和思考。梁啟超的《苦與樂》思想深刻,格調高雅。既有儒家的進取精神,又有佛教的超凡智慧。眾所周知,讀來令人耳目壹新。
它從最苦和最樂兩個方面來談人生的責任,告誡我們在生活中,壹定要對家庭、社會、國家、自己盡自己應盡的責任,這樣才能真正的快樂。
最苦最樂體現了壹種深遠的價值取向。作者對快樂和幸福的理念是“盡職盡責”,非同壹般。把“升官發財”當成幸福快樂是庸俗的;說“別人的幸福就是自己的幸福”看似高尚,實則會陷入循環論證。
“人生自古誰也沒有死,但面對死亡的特殊境界是高尚的,是英勇的,但在時間和情境上沒有普遍性。”
“盡忠職守”的思想是崇高的、深刻的、樸素的、永恒的,具有很強的普適性。無論何時何地,每個人都能盡到自己的責任——對自己的親人、朋友、社會和自己。
文章開頭用了壹系列平行問題,對貧窮、挫折、年老、死亡等人生最大的痛苦提出了許多答案,並壹壹否定,進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人生最苦的事,不是承擔壹個未來的責任。”
為什麽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觀點,而是先否定其他答案?因為把窮和老當成人生最大的痛苦,是很多人的想法。否定這些答案,讀者會尋找新的答案和合理的答案。這個時候提出自己的觀點並不突兀,反而有壹種天然的美。
接下來,作者進壹步指出了各種責任未解除的情形以及由此產生的痛苦狀態。對於“未解除”責任的具體情形,本文指出未作出承諾、未還錢、未還人情、加害人未贈與。這些情況在生活中很常見,容易被讀者理解和接受。
由此產生的痛苦局面就是不敢相見,夢裏有陰影。然後把這種情況引申到家庭、社會、國家甚至自己,讓討論更深入。
關於作者:
梁啟超(1873年2月23日-1929 65438+10月19),人品出眾,名任公,別號冰室主人,冰飲者,喪者,新中國公民,自由齋主人。漢族,廣東新會人。
中國是近代改良派的代表人物和學者。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階級宣傳家、教育家、歷史學家、文學家。1898年改革運動的領導者之壹。他是國內外著名的《文姬》的作者,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收錄在《飲酒間》壹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