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人名言 - 地域文化教育有哪些不可或缺的要素?

地域文化教育有哪些不可或缺的要素?

地域文化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在壹定區域內逐漸形成的地方文化。這種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悠久的地方傳統。它不僅表現在文字、圖像、傳說、故事等壹般的語言形式上,還表現在特定的社會風俗、習慣、人文、地理特征、文化遺存、遺產、後代等方面。因此,地域文化能夠對人產生直接、深刻、全面、持久甚至終身的影響,對人的成長發展具有多重教育價值,這是現代語文教育不可或缺的。

第壹,地域文化在生活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

地域文化是壹種“根文化”。它根植於人類生活的結構中,是每個人出生時都必須面對的文化。地域文化能夠長期影響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具有長期的教育功能,是促進人們文化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對人的終身成長具有基礎性作用。

在人們的生活活動中,地域文化是影響人們的最初因素,是構建生活大廈的基礎。人來到世間,首先接觸的是家鄉的風土人情、社會生活等地域文化。這些文化深入人心,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生命最初的思想和意識就是在此基礎上產生的。未來,隨著年齡的增長,認知能力的增強,人們可能會走出家鄉,走向外面的世界,但地域文化對人的影響不會止於此。他們仍將長期活躍在人類生活的進程中,廣泛參與人與外界的文化交流和互動,幫助人們形成新的思想和認識,促進人們的成長和發展。對於壹些傑出的人物來說,地域文化甚至會成為他們壹生觀察和思考的對象,成為他們長期寫作的題材,對他們的人生產生巨大的影響。以沈從文為例,正是湘西鳳凰特定的地域文化影響了他的思想,賦予了他獨特的才華和靈氣,形成了他具有鮮明個性特征的審美理想和創作風格,才寫出了《邊城》、《長河》等壹系列名篇。而且沈從文後來參照湘西文化創作了大量反映個人生活的文化散文和揭露“上流社會人性扭曲”的小說。他壹生都生活在湘西的精神世界裏。可以說,沒有地域文化的影響,就沒有沈從文的文學成就。從沈從文的成功經歷中,我們不難看出地域文化對人的教育價值和作用。

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教育對語文教學有著正確的認識。從孔子開始,學思行緊密結合組織教學活動,非常重視引導學生融入地域文化,參與社會實踐,後來的書院教育也是如此。湖南嶽麓書院有四大名言:“博學,明思,務實,以成人為目標。”他們強調知識要淵博,思維要清晰深刻,實踐要腳踏實地三者結合才能培養出人才。江西白鹿洞書院引用了《中庸》中的“博學、疑、思、明、信”,還把三者結合起來教育學生。地域文化資源被廣泛運用於教學中,創造了中國古代教育的輝煌。另壹方面,現代語文教育片面註重課本和課堂,壹味強調書本學習,忽視引導學生的思維和實踐。許多有價值的地域文化資源沒有引起教育者的重視,中國教育偏離了正軌,教育效率低下。新壹輪課程改革是回歸教育本質,重建“學、思、行”三位壹體的語文教學體系,增加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地域文化。如果我們語文教師把湘西鳳凰這樣的地域文化引入課堂,帶領學生走向現實生活,進行有針對性的地域文化教育,勢必會培養出更多的“沈從文”。即使學生不能成為作家,他們的精神也會受到很深的影響,人格水平會得到很大的提高,人生也會得到更好的發展。因此,語文教師要善於利用地域文化資源對學生進行精細化教育,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第二,區域文化對民族發展的凝聚作用

地域文化是壹種“大眾文化”,反映了壹定時期和地區人們的價值取向和文化追求。地域文化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起著重要的規範作用,具有強大的教育功能。是促進本地區人民信仰、世界觀、價值觀趨同的重要因素,是推動民族文化生成和發展的決定性力量,是凝聚人心、凝聚國力的精神紐帶。

壹定區域內的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和社會實踐中,由於相同的政治、經濟、文化需求和相同的工作生活內容,形成了壹定的政治理想、精神寄托、興趣愛好、風俗習慣等區域文化元素。因為壹些特殊的歷史事件和傑出人物的活動,這些文化元素不斷得到強化、融合和升華,最終形成了特定的地域文化。生活在這個地區的人們不斷受到這種文化的影響,並在它的影響下成長和發展。因此,地域文化不僅對當地風俗習慣和文化傾向的形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且是推動當地優秀人才群體湧現的重要力量。壹般來說,地域文化發達的地區,優秀人才特別是與地域文化特征相對應的專業人才很多。如永州出家為秀才,據《湖南同治?據選誌記載,宋代湖南考中進士937人,永州有373人,占總數的40%。不過永州出進士也不是沒有原因的。追溯歷史,整個唐朝只有九個進士考上永州。為什麽宋代會湧現出壹大批文人?原來這和永州地域文化的發展有很大關系。柳宗元在唐順宗永貞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在任十年間,他寫了大量關於永州的文學作品,使永州名揚天下,激勵了當地士人的仕途追求。因此,在隨後的三四百年間,永州湧現出300多位學者。可見,區域文化對人才的發展,尤其是對區域人才群體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沒有看到地域文化在民族文化培養和人才教育中的巨大作用,錯誤地認為學生只要學好國學經典,就能繼承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傳承中華文明。眾所周知,中華民族是由壹個又壹個地域民族凝聚而成的,特定民族的文化是民族文化中最前沿、最生動、最具體的部分。學生只有通過反復接觸這種文化,才能真正得到本民族文化的熏陶,保留本民族的本色。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每個地方在發展過程中都有自己的地域文化,形成了豐富的文化形態。如果當地教師能夠巧妙地利用這些獨特的地域文化資源來教育學生,必然會加速學生民族文化精神的形成和發展,激發當地人才的快速成長。但遺憾的是,地域文化在現代教育中的運用還不夠,地域文化對人的教育的影響大多處於壹種自發的狀態,這些資源並沒有從學校教育的高度加以開發和利用,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如果語文教學能夠利用這些課程資源,通過豐富多彩的教育實踐活動,有意識地尋求地域文化的影響,充分發揮它們的教育作用,必將促進壹個地區人才的全面成長和進步,促進中華民族精神的弘揚,大規模提高教育質量,產生震撼人心的教育效果。

第三,地域文化對人才發展的導向作用

地域文化是壹種“活的文化”,是歷史的積澱,是現實的存在。地域文化的形成過程就是人與文化的交融過程。壹方面,某壹地區的人們因其獨特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而形成壹定的地緣關系,構成地域文化的生態;另壹方面,人們在與地域文化的密切接觸中深受教育,有特定的興趣愛好,形成終身興趣,促進人才的個性發展,實現自我價值。

由於特殊的地理、師生關系和生活活動的需要,人類引發了大量的人文活動,產生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態,形成了壹些具有明顯地方特色的文化群體,形成了最基本的地域文化。隨著社會的發展,區域內人們交往的範圍不斷擴大,文化群體不斷向外擴展,原有的地域文化有條件在更大範圍內傳播和交流,演變發展,形成新的特點。因此,地域文化的形成是壹個不斷吸收、不斷融合、不斷積累、不斷演變的過程。這個過程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下面,我們以現代京派作家的形成為例簡單說明壹下。

周作人、廢名、沈從文、汪曾祺等人都可以算作現代北京作家系列。有趣的是,這些作家並不都來自同壹個地區。在生活在京畿之前,他們分屬不同的地域,受到各自地域文化的影響。周作人生長在惠濟文化中,廢名深受有“楚吳偉頭”之稱的黃梅文化影響,沈從文、汪曾祺都染上了鳳凰和高郵文化的色彩。但是,壹旦融入北京作家的圈子,他們之間的相互影響是迅速的,他們原有的地域文化在這裏碰撞。相同的文化元素不斷強化,不同的部分也在彼此的交流中轉化,向同壹個方向轉化。在這種交流和互動中,這些作家逐漸發展成為從文化和習俗的角度切入現實生活的寫作風格,形成了新的地域特色。在這個過程中,北京作家的文化風格因參與* * * *建設而形成和發展,他們也因這種實踐而改造自己的文化,發展成為北京作家的代表。可見地域文化是因為人們的參與和實踐而存在的;另壹方面,人們的參與和實踐是推動自身文化發展的根本。據此,我們認為地域文化的教育功能不僅受到書面學習的影響,還受到文化參與和實踐的巨大影響。

每個人都有自己生存和成就事業的技巧。從人的終身發展來看,真正對學生有用的教育是促進學生技能形成和發展的教育。過去,人們忽視本地區學生的個性特點,不顧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以壹種模式教育學生。很多教育對學生無用,嚴重影響了教育的效果。新課程實施後,各地都加大了教育的自主權。隨著地方課程的增加,地域文化可以進入我們的語文課程。學生來自不同地區,受到各自地域文化的影響,現在處於壹個新的環境。如果我們的語文教學能夠讓學生融入新的地域文化,通過自身的文化實踐和參與,得到壹次難忘的教育,必然會對學生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從而大大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充分利用地方優勢,創造性地開發利用地域文化資源,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地域文化建設,對學生進行深刻的地域文化教育。因此,地域文化教育應該成為語文教學的壹種常態。

[作者童蓮:湖北宜都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