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曾用“非暴力”壹詞來指代暴力平息後的自然之愛。愛是我們所需要的壹切。
如果我們只是想改變別人,讓他們的行為符合我們的利益,那麽非暴力溝通就不是壹個合適的工具。非暴力溝通被用來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他人聯系。在使用非暴力溝通時,我們希望人們的改變和行動是出於對生活的熱愛。壹旦人們相信我們重視對方的感受,能夠兼顧雙方的需求,那麽他們也會相信我們的願望是請求而不是命令。
非暴力溝通讓我們學會:在每壹次互動中,我們都能聽到自己和他人的聲音。同時也促使我們仔細觀察,發現正在影響我們的行為和事件,並提出明確的要求。
從改變自己開始:非暴力溝通的使用並不要求溝通的對象熟悉非暴力溝通或者對我們友善。如果我們遵循非暴力溝通的原則,願意互相幫助,並表明那是唯壹的動力,那麽其他人也會加入我們,並最終形成良好的互動。
意識到對方——表達感受——意識到需要什麽來引起那種感受——提出具體的要求。
例如,壹位母親可能會對她青春期的兒子說,“費利克斯,我不高興看到茶幾下有兩只臟襪子,電視旁邊有三只,因為我重視整潔。”然後,她馬上提出了非暴力溝通的第四個要素——壹個具體的要求:“妳是想把妳的襪子拿到妳的房間,還是放進洗衣機?”這個元素清楚地告訴別人,我們期望他采取什麽行動來滿足我們。
暴力的根源在於人們忽視了對方的感受和需求,並把沖突歸咎於對方——至少是大部分暴力的根源,無論是言語暴力、精神暴力還是身體暴力,還是家庭、部落或國家暴力。
受不明勢力驅使。
我們的個人情況,成長過程,自我形象等。
其他人的行為。
上級的命令。
同輩壓力。
機構規則、條例和政策
性別角色、社會角色或年齡角色
無法控制的沖動
我們大多數人使用的語言傾向於判斷、比較、命令和指責,而不是鼓勵我們傾聽對方的感受和需求。
我們都想得到愛,互相幫助。以上方法只會導致判斷和隔閡,而不會有限地解決問題。
印度哲學家J·克裏希那提曾經說過:“不加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慧的最高形式。”
非暴力溝通的第壹步:觀察和表達。
非暴力溝通的第壹要素是觀察。把觀察和評論混為壹談,別人就會傾向於聽到批評,反駁我們。非暴力溝通是壹種動態的語言,不提倡絕對的結論。它主張在特定的時間和情境下進行觀察,並清晰地描述觀察結果。例如,它會說“歐文在過去的五場比賽中沒有進球”,而不是說“歐文是壹個糟糕的前鋒”
非暴力溝通的第二個要素是感覺。心理學家羅洛·梅認為:“壹個成熟的人非常敏銳,就像在聽壹首交響樂的不同樂章。無論是激情還是溫柔,他都能觀察到微妙的起伏。”然而,根據羅洛·梅的敘述,大多數人的感覺“就像號角的聲音壹樣單調”。
通過建立壹個詞匯來表達我們的感受,我們可以更清楚地表達我們的感受,從而使交流更加順暢。表達感情時,示弱有助於化解矛盾。此外,非暴力溝通也將表達特定感情的詞語與陳述想法、評論和意見的詞語區分開來。
區分感情和思想在非暴力溝通中,我們註意區分感情和思想。
A.想法。我認為我彈不好吉他。(評判)
B.感覺。作為壹個吉他手,我覺得有點失落。(內心的感覺)
不是我們感情的原因。感覺根植於我們自己的需要——非暴力溝通的第三個要素。當我們聽到不愉快的事情時,我們可以有四種選擇:
首先是認為自己犯了壹個錯誤。
二是互相指責。
第三是了解我們的感受和需求。
第四是用心去理解別人的感受和需求。
對他人的指責、批評、評論和分析反映了我們的需求和價值觀。如果我們通過批評提出我們的想法,人們的反應往往是辯護或反擊。另壹方面,如果我們直接說出我們的需求,其他人更有可能做出積極的回應。社會文化不鼓勵我們透露自己的個人需求。對於女性來說尤其如此。因為她們的形象往往與無私奉獻聯系在壹起——這是社會對女性的期待。
對大多數人來說,個人成長壹般會經歷三個階段:
(1)“情感的奴隸”——我們認為自己有義務讓別人快樂;
(2)“惡心臉”時期——此時,我們拒絕考慮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3)“生命的主人”——我們認識到,雖然我們對自己的願望、感情和行為完全負責,但我們不能對他人負責。同時,我們也意識到,不能以犧牲他人為代價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非暴力溝通第四個要素是請求。我們告訴人們我們希望他們做什麽來改善他們的生活。我們避免使用抽象的語言,借助具體的描述來提出要求。
當我們說話的時候,我們想要回應的越清楚,我們就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應。因為我們想表達的東西可能和別人的理解不壹致,所以有時候需要征求別人的反饋。尤其是在集體討論發言時,需要明確表達自己的期望。否則,討論可能只是浪費大家的時間。壹旦人們認為他們會因為不同意我們而受到懲罰,他們就會把我們的要求當成命令。
如果我們明確表示我們無意強加於人,人們壹般會認為我們是在提出要求而不是命令。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不是改變他人來迎合我們。相反,非暴力溝通重視每個人的需求,其目的是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接觸。
以前我們學會了如何表達自己,現在我們將學會如何傾聽他人,了解他們的觀察、感受、需求和要求,並給予反饋?
當別人遭遇不幸時,我們往往渴望給予忠告、安慰,或者表達自己的態度和感受。為了傾聽他人,我們需要拋開現有的想法和判斷,全心全意地去體會對方。傾聽他人有助於理解和接受他人。
同時,無論別人用什麽詞語來表達自己,我們都能用心去感受他們的觀察、感受、需求和要求。有時候,我們可以主動表達自己的理解,以幫助對方理解我們理解他的意思到什麽程度。在交流的過程中,保持持續的關註,為對方充分表達創造條件。
當我們痛苦到聽不進別人說話的時候,我們需要(1)去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求;(2)大聲提出要求;(3)改變環境。
傾聽讓我們敢於面對自己的弱點。還能幫助我們預防潛在的暴力,讓談話變得生動有趣,理解“不!”以及沈默所反映的感受和需求。總之,傾聽幫助人們治愈精神創傷。
也許非暴力溝通最重要的應用在於自我保健。
當我們的表現不完美時,通過經歷悲傷和自我原諒,我們可以看清個人成長的方向,避免自我懲罰。當評估我們的行為時,我們關註未被滿足的需求;這樣,我們就不再依靠羞愧、內疚、憤怒或抑郁來尋求改變,而是讓愛來主導我們的學習和成長。
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價值觀積極選擇生活。我們的行為不再是為了履行我們的職責,獲得獎勵,逃避懲罰或避免感到內疚和羞愧。深刻理解我們行為的動機,用“選擇去做”代替“不得不做”,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和諧而充滿歡樂。
用非暴力溝通的四個步驟來表達妳的憤怒:
當我們生氣的時候,批評和指責別人並不能真正傳達我們的感受。如果我們想充分表達我們的憤怒,我們不能責怪別人,而是專註於自己的感受和需求。直接說出我們的需求,比批評指責別人更容易滿足我們的願望。
表達憤怒的四個步驟是:(1)停下來,除了呼吸什麽都不做;(2)想想是什麽讓我們生氣;(3)了解自己的需求;(4)表達感受和未滿足的需求。有時候,在第三步和第四步之間,我們需要先聽聽別人的意見。在被傾聽和理解後,他們也能靜下心來感受我們的感受和需求。我們需要給自己足夠的時間來學習和使用非暴力溝通。
在某些情況下,我們沒有機會與他人交流。這個時候,我們可能需要用強制手段來保護自己和他人。我們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傷害,而不是為了懲罰別人。如果我們威脅他人或懲罰他人,人們往往會產生敵意和抵觸情緒。這樣,他們之間的關系就會疏遠。同時,懲罰也可能讓人忽略事情本身的意義,而專註於不服從的後果。如果我們試圖通過懲罰讓人們知道他們的需求,那麽我們很可能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當我們沮喪時,我們可能會抱怨。但是,如果我們苛刻地對待別人和自己,我們的心情也好不到哪裏去。通過使用非暴力溝通,我們將不再試圖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麽問題,而是用心理解我們的需求,這樣我們的內心就會逐漸變得平和。壹旦我們找到自己內心最深處的渴望,並采取積極的行動,我們就會重拾對生活的熱情。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的從業者可以考慮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與來訪者坦誠交流。
在贊美別人的時候,我們很少表露自己的內心活動,把自己放在裁判的位置上。贊美也經常被用來實現個人目標。非暴力溝通鼓勵我們充分表達我們的感激之情。表達感謝時,我們說:(1)對我們有利的行為;(2)我們的哪些需求得到了滿足;(3)我們的需求得到滿足後是什麽樣的心情。
當別人用這種方式表達對我們的感激之情時,我們可以互相贊美生活的美好——不驕不躁,不卑不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