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人名言 - 日本什麽時候和中國建交的?

日本什麽時候和中國建交的?

1972年9月29日,中日正式建交。周恩來總理和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在京簽署了《中日聯合聲明》,宣告中日兩國人民之間自聲明發表以來的不正常狀態告壹段落。“日方痛定思痛,對過去戰爭給日本人民造成的重大損失承擔責任,表示深刻反省”;“日本政府宣布,為了中日兩國人民的友誼,將放棄對日本的戰爭賠償要求”。

中日建交之路吳雪雯

30多年的記者生活過去了,當年報道的新聞已經成為舊聞。然而,報道中日交流所經歷的激動人心的場景,卻仍如昨日。

新華社發自東京的第壹封電報

1954 10年底,中央決定派出以李德全為團長、廖承誌為副團長的中國紅十字會代表團訪問日本,新華社派我作為隨員參加代表團。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壹個訪華代表團,中央高度重視。當時中國的國際環境非常嚴峻。美國、日本和蔣介石都竭力破壞和阻撓代表團訪日。這次旅行是通過日本友好人士和中國政府的努力實現的。

代表團出發前夕,周總理在中南海會見了代表團全體成員。首相說,李德全和廖承誌率領的中國紅十字會代表團“只要到達東京,就壹定會勝利”。

當時北京和東京之間沒有直飛航班,我們必須從香港轉機。為了防止敵人破壞,代表團在香港采取了壹些措施,派紅十字會聯絡部長、代表團成員紀峰同誌和我作為先遣人員提前兩天到達東京,做壹些準備工作。

代表團到達東京後,受到了熱烈隆重的歡迎。日本友好團體和進步勢力派出的青年團體自稱“人民警察”,全心全意保衛代表團的安全;日本政府也派出大量警察負責安保工作。當時出現了官民護團的壹幕。據說這是史無前例的。這些感人的場景強烈地沖擊著作為記者的我,但作為代表團的隨員,我能做新聞報道嗎?此外,通過普通電報發送幾百字的新聞稿是非常昂貴的。於是,我請求代表團副團長廖承誌允許我出去探索。新華社的老社長當即同意了。經亞洲新聞社社長李鐵夫(壹位老華僑)介紹,我得到了該社社長巖本伊藤先生的大力協助,得到了日本外務省頒發的記者證,憑此證可以發新聞電報,費用由收報人承擔。現在我“活著”了,馬上把中國紅十字會代表團抵達東京的消息發到了總公司,受到了日本各界的熱烈歡迎。

這是新中國代表團抵達東京的第壹條消息,也是新華社記者從東京發來的第壹封電報。

“快樂花園”宴會

1955 3月底,以外經貿部副部長、貿促會代會長雷仁民為團長的日本貿易代表團應邀訪日,與日方進行談判,並簽署了第三次中日民間貿易代表團協議。這壹次,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人民中國都正式派出記者,組成記者團隨團采訪。總行派我和任樂平同誌參加。

之前的兩個貿易協定因為日本政府不支持而沒有完全實施。為了推動中日民間貿易更上壹層樓,有必要敦促日本政府負起責任。因此,中央政府決定了“民間交流和官方聯系”的政策,代表團此行應與金融界和政界都有接觸,這在第三項貿易協定中得到了體現。如何在報道中體現這壹方針,成了記者團反復討論和探討的問題。

代表團抵達東京之初,不僅官方不露面,與金融界高層也鮮有接觸。原來,美國國務卿杜勒斯曾向日本施壓,稱“如果日本大型企業積極擴大對華貿易,美國將重新考慮美日經濟關系”。因此,日本外務省向邀請中國代表團訪問的負責機構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提出要求,稱“政府考慮到了對外關系的影響”,“希望代表團的考察僅限於東京、大阪和神戶”。這種情況下,大企業怕得罪美國,避免與代表團接觸。

這種情況也使我們難以報告。記者們及時把目光轉向日本朋友,看他們如何打開局面。他們調動壹切力量,設計了民間團體宴請、政府要員出席的方案,為代表團提供與日本官員和金融界交流的機會。宴會在東京著名的日本餐廳Happoen Garden舉行。我們提前了解到,除了政府要員,鳩山首相也將出席會議。“Happoen花園”的宴會成為我們在報道中反映“官方聯系”的壹個場景。宴會開始後,日本總產大臣石橋湛山先生、經濟企劃廳廳長、自民黨幹事長岸信介相繼到場。代表團團長雷仁民和代表團主要成員在熱烈的掌聲中走進宴會廳,與日本政要進行了會見和交談。氣氛很友好。但是我沒有看到鳩山首相。日本朋友告訴我,湛山石橋曾經勸鳩山“不要理會美國的意圖”,但是鳩山直到宴會結束都沒有露面。

“哈潑恩花園”的宴會反映了鳩山內閣的實際情況:既要改善對華關系,又要照顧美國的要求。它的步驟是有限的,“官聯”就是“聯”到這個程度。我們的報告應該反映政策和現實。當然,關於貿易協定的談判和代表團的活動是成功的。此後,日本政府對中日民間貿易的態度仍帶有“開心園”宴會的痕跡。

“預言”成真

1954年秋,包括日本各政黨議員在內的日本國會議員代表團在參加斯德哥爾摩世界和平會議後訪華。在保守黨的年輕成員中,有中曾根康弘、直北和櫻內義雄。其中中曾根康弘最積極,和我聊了很多。在歡迎宴會上,中曾根康弘獨唱了日本著名歌曲《沙漠之城的月亮》,在討論問題時振振有詞,引人註目。所以團長西村曾跟我說:“中曾根將來可能是日本首相,他就是要當首相的人。”。我向廖承誌同誌匯報了這個情況。沒想到,西村的預言在28年後變成了現實。10月,中曾根繼鈴木之後成為日本首相。我在新華社東京分社工作。在編輯中曾根組閣的新聞時,我思考了西村當時是怎麽做出那個預測的。

1984年3月下旬,中曾根首相訪華。在歡迎宴會上,鄧董事長鷹巢的壹席話引起了大家的註意。她告訴中曾根,1973年(中曾根在田中任通商產業大臣時)您訪華期間,恩來同誌接見了您。萊恩生前見過許多外賓,但他很少跟我談起他們,但他跟我談了他對妳的印象。恩來同誌說,中曾根先生年輕有為,是壹位有成就的政治家,將來是日本首相。他的預言實現了。我非常高興有機會親自轉達萊恩同誌對妳的評價。

從1973周總理會見中曾根的印象來看,西村的預測是合理的。

“人力機車”

日本社會黨總書記淺沼稻次郎是日本政壇的重要人物,被廣泛認為是未來的首相。淺沼年輕時加入礦工工會,整天忙於工會運動。他被稱為“地球上的火車頭”。

1959年3月,應中國人民外交學會邀請,淺沼先生率日本社會黨代表團訪華。他讀過毛主席的詩詞,尤其是“不到長城非好漢”這句話。所以,他剛到北京不久,就去了八達嶺,當時我正好隨團采訪。面對雄偉的長城,他問我:左邊陡還是右邊陡?我說左轉。他說:我們是左派,就應該向左走。身高100公斤的淺沼先生爬到了四分之壹的高度,已經汗流浹背。尤其是那雙硬底皮鞋,讓他走路很吃力。於是他脫下鞋襪,光著腳壹直走到山頂。但是“上山容易下山難”,因為他體重過重,從山頂下來氣勢很大,很難控制步伐。我迅速從背後拉他的皮帶,以減輕向下的推力。

次日,毛主席在中南海會見了淺沼壹行,周總理、廖承誌、雷仁民、喬等參加了會見。毛主席壹坐下,就幽默地對淺沼說:長城雖然很高,但是妳可以脫鞋爬上去!這讓淺沼大吃壹驚,說:“毛主席怎麽知道我這麽快就脫鞋爬長城了?!"大家都笑了。

談話的氣氛很活躍。淺沼對毛主席說,您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什麽是* * *資本主義?毛主席作了回答。毛主席稱贊淺沼先生壹行,說日本社會黨和歐洲社會黨最大的區別是,貴黨反對美帝國主義。淺沼先生事後說,他對這次會面非常滿意。

1960年,岸信介內閣與美國政府重新簽署了《日美安保條約》,將中國的領土臺灣省納入條約適用範圍。日本人民發起了反對日美安保條約的轟轟烈烈的愛國運動。“人類火車頭”領導了數百萬日本工人和學生的鬥爭。

漲潮時乘潮

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讓長期追隨美國敵視中國的佐藤內閣非常被動,對華政策走到了死胡同。在這種形勢下,田中角榮憑借政治遠見和行動勇氣,取代佐藤出任首相。他明確表示,日中邦交正常化的“時機已經成熟”。

我當時是新華社國際部的編輯,負責整理田中組閣的新聞。初稿太簡單,送到周總理審閱時被退回。首相批評編輯沒有跟上形勢,沒有把田中發言的積極重要內容寫進新聞。在研究了首相的指示後,我寫了壹篇內容豐富的關於田中組閣的新聞稿,引用了田中首相關於日本“應加緊與中國人民實現邦交正常化”的講話,引用了大平外相關於“日本步美國後塵的時代已經過去”的發言。日本現在應該采取負責任的行動,獨立做出決定。”等待對話。

重寫的新聞稿送審後,周總理迅速批發。但在新聞稿即將發表時,首相讓秘書打來電話,指示在新聞中加入在野黨的反應,因為日本在野黨為中日復交作出了長期努力,這是有功的。

1972 7月8日總公司發表田中內閣的消息後,周總理在9月9日歡迎也門民主人士和中國政府代表團的宴會上的講話中特別提到了中日關系。他說:“在日本,長期敵視中國的佐藤政府終於被迫提前下臺。田中內閣於7日成立。在外交方面,歡迎宣布有必要加緊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周總理的這番話在日本政界引起了很大反響。18年7月,日本內閣召開會議,通過文件稱:“為了謀求邦交正常化,日中兩國政府開始負責任的會談勢在必行。”

1972年9月25日,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訪華。中日兩國經過會談,於9月29日發表了聯合聲明,實現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周總理親自抓到了關於田中組閣的消息,不是新聞文章,而是抓住了中日復交的契機。

在復交談判中,周總理和田中首相建立了相互信任的關系。周總理引用《論語》中的題詞:“言必信,行必有果”,作為送給田中首相的禮物。田中首相親筆書寫了日本明日香時期聖德太子的名言“信念是壹切的基礎”,並將其交還給周總理。田中首相還在彩紙上寫道:“身如楊柳隨風搖曳,心如巨石破大浪”,深深打動了周總理的風采。

歷史性的時刻

1978 10 10月22日至29日秋高氣爽,楓葉如丹。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互換批準書儀式在東京舉行。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赴日出席了儀式。作為記者團的壹員,我隨鄧副總理訪問了日本。

甲午戰爭以來的50年間,日本軍國主義者對中國發動了壹次又壹次的侵略戰爭,中國喪失了數百萬條生命,遭受了不可估量的財富損失。隨著1972年9月中日邦交正常化,這個黑暗時代宣告結束。但從法律程序上講,只有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簽署、批準和生效,才能真正結束中日之間的戰爭狀態。舉行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互換批準書儀式,鄧小平副總理作為日本高級領導人,二戰後首次踏上日本土地,出席條約批準儀式,確實是中日關系的歷史性時刻和重要事件。總行對這次報道非常重視,派出了以曾建徽同誌為首的強大報道小組隨行,下榻東京赤阪國賓館毗鄰的信谷飯店,日夜奮戰。

10年10月23日,這壹刻來了:

上午9時30分,福田首相在赤阪國賓館舉行歡迎儀式,歡迎鄧小平副總理。

10: 30,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互換批準書儀式在日本首相官邸舉行。

12: 30,日本天皇裕仁和皇後在皇宮正殿竹廳會見了鄧小平副總理和夫人卓琳。

15: 30至17: 25,福田首相和鄧小平副總理舉行了首次會晤。

我們的記者團緊盯每壹個情節,緊張地進行采訪。每個人都很興奮能夠有幸報道這些歷史性的事件。

我還清楚地記得,在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批準書交換儀式的中央,有白色、黃色菊花和紅色康乃馨花組成的日中兩國國旗。黃華外長和田園外長坐在鋪著綠色呢子的長桌後面,簽署了批準書,然後交換了批準書。隨後,福田首相和鄧小平副總理先後發表講話,舉杯慶祝條約生效。在熱烈的掌聲中,鄧副總理和福田首相相互擁抱。

這是6543.8+0億中國人民和6543.8+0億日本人民歷史性的擁抱!

這是向全世界宣告:中日反對霸權,中日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吳雪雯,黑龍江呼蘭縣人,1923。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曾任新華社國際部編輯,新華社東京分社記者,新華社國際部編委。)

摘自環球1997第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