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原理是受阿基米德的啟發,當時奴隸用撬棍撬開巨石,然後他發展了杠桿原理。杠桿原理由三部分組成,即支點、受力點和受力點。簡單來說,施力點所施加的力乘以施力點到施力點的距離,等於施力點所施加的力乘以施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根據這個原理,我們可以在施力點施加較小的力,使另壹端受到較大的力。
那麽按照這個理論,阿基米德真的能撼動整個地球嗎?杠桿原理其實還有壹個重要的內容,就是雖然在施力點可以施加很小的力,在另壹端可以施加很大的力,但這也使得施力點需要移動更大的距離,力的作用點需要移動很短的距離。這個距離的比值與施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和受力點到支點的距離的比值有關。如果這個比例是3: 1,那麽應用端施加的向下的力會移動3米,力點端只能移動1米。所以,即使給阿基米德壹個支點,地球的質量也是10的24公斤量級,所以從作用點到支點的距離壹定是這個量級。所以阿基米德要想移動地球壹厘米,至少要移動10的22次方米,難度相當大。
雖然幾乎不可能撬動地球,但是杠桿原理在生活中的作用很大。比如我們用的剪刀、老虎鉗都涉及杠桿原理,省力費力,比如劃船用的筷子、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