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人眼裏傳染性很強、很“臟”的性病、麻風病甚至艾滋病,都是他們診治的。泉州市皮膚病防治院(以下簡稱“皮防院”)前身是壹所收治麻風病人的場所,現已逐漸演變為壹所防治皮膚病和性病的醫院。
泉州市皮膚病防治院副院長、皮膚性病科主任醫師蔣連誌,畢業至今在皮膚病防治院工作了28年,見證了皮膚病防治院的發展和改革,並在這個過程中成長,成為泉州市第壹位開展白癜風表皮移植的醫生。他也是壹個對病人負責,怕病人多跑壹趟的醫生,把醫囑說清楚,說明白。
人物名片
姜連誌,1968出生,泉州市皮膚病防治院副院長,皮膚性病科主任醫師。在皮膚科、性病、皮膚美容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皮膚表面各種良性腫瘤的小手術、白癜風表皮移植等皮膚病的治療。
醫生從小就受人愛戴和尊敬。
每個醫生都有自己的信仰。他當醫生已經28年了。蔣連誌信奉西醫名醫特魯多的勵誌名言“有時為了治病;經常去幫忙;總要去安慰。”
我叔叔是惠安老家醫院的外科醫生。不管是在深夜,還是在打雷下雨的時候,總有人時不時向他求助。很多人找他,需要他的幫助。小時候,蔣連誌覺得醫生是受人愛戴和尊敬的,也許是受叔叔的影響,他也很期待將來成為壹名醫生。
1992從福建醫學院(現福建醫科大學)畢業後,本想成為壹名外科醫生的蔣連誌誤打誤撞來到了皮膚病研究所。蔣連誌說,皮膚病是壹種形態學疾病,有2000多種。
經過不斷的研究和臨床實踐,蔣連誌總結出了閩南亞熱帶地區常見皮膚病的發病規律。具體表現為過敏、濕疹、蕁麻疹,其次是真菌感染的癬、痤瘡、粉刺等。
他壹年要看10000多個病人,性傳播疾病占他門診人次的20%以上。“如果他們沒有艱苦的生活,就不會去做這個行業。其實他們也不容易。”蔣連誌說,這些患者之所以患有性病,和他們的職業有很大關系。對於這些患者,蔣連誌並沒有歧視他們,而是經常幫助他們,給他們講解壹些性病知識,教他們如何保護自己。
他每年都給麻風病人送去醫療。
傳染病,如麻風病、性傳播疾病、艾滋病等。,會被普通人避開。但作為皮膚科醫生,他們別無選擇,只能退讓。
說起麻風病,“老壹輩都在山裏幹過。”蔣連誌說,泉州有兩個地方為麻風病人設立了收容所。麻風病是由麻風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主要損害皮膚和周圍神經。麻風病很少導致死亡,但會留下嚴重的身體殘疾和畸形。
住在山裏的麻風病人大多是殘疾人,有的截肢,有的看不見眼睛,鼻子塌了,生活不能自理。
此前,壹名麻風病人腳部傷口化膿出血長達半個月,但由於麻風病人的末梢神經較差,幾乎感覺不到疼痛,所以沒有及時去醫院治療。最後,病人找到了蔣連誌,他在自己腐爛的小腿裏挑出了壹條又壹條的蛆蟲。為了保命,蔣連誌為他聯系了骨科醫院,做了小腿截肢手術。到目前為止,這位患者戴著假肢,在麻風病庇護所照顧其他患者。
我壹年要上山幾次給他們治病,更多的是送他們去找醫生照顧。蔣連誌說,善良、仁愛是壹個醫生應有的品質,給病人的安慰可能勝過壹次完美的手術。
他是泉州白癜風表皮移植第壹人。
65438-0998,蔣連誌到上海華山醫院進修,學習白癜風表皮移植技術。後來他在泉州發展了這項技術,成為泉州第壹個做白癜風表皮移植的醫生。
白癜風是世界三大皮膚病之壹,誘發因素不同,癥狀也不同。有的人從頭到腳皮膚會有白斑;有些人的白斑主要長在臉上和手上,損耗電容比較高。
蔣連誌說,曾經有壹個20歲的女孩,來看病的時候壹直低著頭,不敢擡頭,也不敢看人。原來她的眼睛有壹個白斑,她覺得很自卑。她擔心別人會對她另眼相看。她低著頭,不說話,不與人交往,把自己封閉起來...
被確診為白癜風後,蔣連誌為女孩做了表皮移植手術,把她肚子上的水泡吸出來,把水泡移植到白癜風的表皮上。這聽起來像壹個簡單的程序,但它需要幾個小時才能完成。
所以蔣連誌關註的是兒童青少年白癜風。如果不及時發現和治療,可能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響。
當她看到壹種皮膚病時,她首先想到的就是他。
壹個得了蕁麻疹的阿姨最近來找蔣連誌,甚至拿出了壹份蔣連誌10多年前寫的病歷。阿姨說那些年見過蔣連枝,吃了藥就好了。沒想到,過了這麽多年,她又復發了。她首先想到的是姜醫生。
要取得病人的信任,靠的是安慰病人的技巧。蔣連誌可謂“技術嫻熟”。他不厭其煩地向患者解釋:這是什麽病,是什麽原因引起的,有什麽癥狀,為什麽要這麽久才能好,因為皮膚病通常是慢性病,需要經過系統的治療體系。很多患者看病壹兩天就急著埋怨醫生,換醫生。江連誌盡最大努力讓病人不那麽難過。如果他要寫醫囑,三頁紙可能不夠。不斷被告知,反復被警告,什麽能吃什麽不能吃,不管細節...
面對壹些急診病人,比如過敏導致喉頭水腫的病人,或者全身出疹子的病人,他們都很緊張,害怕自己會死掉。蔣連誌說,輸液管壹插上,病人的癥狀就越來越明顯。這個時候,醫生需要好好安慰他們,告訴他們只要放松,疾病不會致命,消除他們的恐懼,慢慢的,病情有所好轉。
蔣連誌認為,當壹名醫生,責任和醫德有時比醫術更重要,這也是他勵誌名言中“有時能治好”的真諦。醫學不能包治百病,也不能包治百病,而是要靠醫學來幫助患者,讓他們找到健康,傳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