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衛國後,衛靈公夫人南子希望見見這位名人,孔子先是辭謝,後來就去拜見了南子。《史記》是這樣記載這件事的:“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門,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環佩玉聲璆然。孔子曰:‘吾鄉為弗見,見之禮答焉。’ 子路不說。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厭之!天厭之!’”
譯成白話文:南子在葛布做的帷帳中,孔子進去後,向北行禮,南子在帷帳中還禮,佩戴在身上的玉器相互撞擊發出清脆的聲音。孔子說:“我本來就不願見她,現在既然不得已見了,就得還她以禮。”子路①不高興了。孔子立馬辯解說:“我如果做了什麽見不得人的事,讓上天殺了我吧!讓上天殺了我吧!”
柏楊先生在《君子和小人》壹文中對“子見南子”有過這樣幽默的描述:孔丘先生見了她,不知道搞了名堂沒有,歸來後身輕如燕,神色有異,被仲由先生看出苗頭,問了壹句。做賊的人,心情都虛,孔子先生當時面紅耳赤,賭起咒來曰:“天厭之,天厭之。”天厭之者,譯成白話,便是:“教他不得好死。”情急至此,可見事態嚴重。
是不是做了見不得人的事情呢?無據可靠,不得而知。不過孔子會見南子做出非禮的事情的可能性是很小的。雖然據朱熹註解說“南子有淫行。”但是孔子當時的年齡已經56歲,而且孔子作為壹個客居衛國首次進宮面見國君夫人的名人來說,借給孔子十個膽子也不敢胡來。
據朱熹分析,子路不高興是因為看不起南子的品行,認為南子行為不合禮教,而孔子居然去面見這樣的人,顯然有失身份。這是子路不高興的原因。
過了壹個多月,衛靈公和南子同車外出,讓孔子坐在第二輛車子裏跟隨,孔子自言自語地感嘆出了壹句名言:“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意思是:我還沒有看見過愛好道德像愛好美色壹樣的人呢。後人註解說這句話是諷刺衛靈公的。可誰知道孔子是不是在自我感慨,自我傷懷呢!?因為這句話也可以這樣理解為連我孔丘也難於幸免啊!
其實孔子見到美女而心動又有什麽可以指責的呢? “食色性也。”懷疑孔子春心蕩漾也沒有什麽意義,孔聖人也是凡人,也有七情六欲,“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麽。
似柏楊先生的描述,言下之意,似乎可以肯定孔先生見南子發生過糗事的。
《史記》中的這段話,原本也看不出什麽問題來,奇怪的是,司馬遷先生為什麽把會見時的情景描述得這麽具體,連“環佩玉聲”也沒有忽略,但會晤的具體內容卻壹個字也沒有!不免產生了疑問。
孔子見南子原本算不得壹件大事,既沒有談政治,也沒有談六藝,會晤並沒有形成白皮書之類的東西,只要四個字——“子見南子”——就可以了,但是司馬遷先生卻用了大量的筆墨記載這件事,這本身就十分耐人尋味了。《史記》記載史實還是比較客觀的,相信司馬遷先生不會說假話,但是孔子是至聖先師,可能司馬氏還是手下留情了,有意避實就虛。這是第壹個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