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應該聽過洪蘭教授在2016年火遍網絡的TED演講。在演講中,她介紹男女大腦大不同,幽默風趣,深入淺出,壹下子拉近了腦科學與生活的距離。
學習沒有起跑線,大腦終生具有可塑性;
逼迫難以成就孩子,孩子想學的時候學得最快;
大腦是個有限的資源,很少人得天獨厚樣樣好;
運動、遊戲和閱讀是發展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
成功的人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作為壹名教育家,洪蘭也曾是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腦科學家,曾任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她告訴大家,大人是需要知道孩子的大腦是怎麽回事:以下這張圖上不同顏色代表的區域其實都有不同的功能,比如黃色的部分是額葉,也具有大腦發展中最高級的整合功能,紫色和灰色交接的地方,是聽覺值。
因此,父母不能打孩子,特別是打孩子的頭部。因為,這可能造成孩子大腦生理機制的損傷。而大腦壹旦損傷,人就會在生理機制上遭遇障礙,日後再怎麽通過後天的教育努力,希望也是非常渺茫的。而從大腦發展的角度,洪蘭教授說,每個人的神經是具有可塑性的。海馬回的神經細胞再生,大腦的神經連接不停在改變。學習的時候,神經回路會加強。
海馬回的神經細胞再生,大腦的神經連接不停在改變9個月嬰兒會爬之後,開始探索,神經開始大量連接。
最左邊是剛出生嬰兒的大腦,中間是三個月,最右邊是兩歲小孩的大腦神經連接在她看來,不存在?輸在起跑線上?、?3歲定終身?等說法。因為,人的大腦壹直在發展、在變化,大腦有可塑性,大腦不停因應外界需求而改變神經網路連接。?它的神經回路是可以改變的?。人生是馬拉松,爭的是終點,不是起點,要跑到終點才是贏家。成功的人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有的家長可能覺得自己的孩子開竅慢,洪蘭教授引用兩句經典解答了大家心中的疑惑。
人壹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壹也。?西漢.戴聖《禮記?中庸》
學習是?學+習?。
別人學壹次就會了,就學他壹百次;別人學十次就會了,就學他壹千次。如果真能照這樣子去做,雖然再笨,也會變得聰明,即使再柔弱的人也會變得堅強。
有的人生來就知道它們,有的人通過學習才知道它們,有的人要遇到困難後才知道它們,但只要他們最終都知道了,也就是壹樣的了。
情緒,是改變大腦最快的工具?孩子有壹生的時間需要學習,不需要催他,也不需要急於壹時壹刻,但是情緒處理不當,會使孩子厭惡上學,甚至產生負向人格。?洪蘭教授告訴我們,情緒,是改變大腦最快的工具。拿學習這件事來說,主動的學習才有用,被動學習沒有用。孩子想學,偷著學學得最快。洪蘭教授說,如果壹個人每天都在想不好的事情,負面情緒就會放大。大腦產生觀念,觀念引導行為,行為產生結果,結果改變大腦。
家庭是最早的學習場所父母是最初的老師言傳身教,為什麽身教這麽重要?答案在於模仿的力量非常強大。
童年最好的玩具是有玩伴很多家長有壹種錯誤的認識,認為:孩子的智力與玩具的多少有關。於是,給孩子買很多很昂貴的玩具。在加州大學的時候,洪蘭曾親身參與了這個實驗:實驗把壹只老鼠,兩只老鼠,10只老鼠分別關在壹起,實驗結果顯示,2只老鼠在壹起的腦部神經和10只老鼠放壹起的並沒有任何區別。
2只老鼠在壹起的腦部神經和10只老鼠放壹起的並沒有任何區別也就是說,孩子成長,最需要的不是玩具,而是玩伴。?只要是正常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有玩伴比什麽都好。如果家長能做孩子的玩伴,勝過給孩子買數不清的高級玩具。?
在哪裏跌倒,換個地方爬起來如何對待孩子犯錯?洪蘭教授告訴大家正確的答案:我不要求妳完美,我要求妳學習。當妳犯錯時,重要的不是這個錯誤有多糟糕,或者是不是妳的錯,重要的是,要將錯誤轉換成壹個經驗。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從哪裏跌倒,就在哪裏爬起來?似乎已經成為了壹條鐵律。洪蘭教授的觀點卻反其道而行之:在哪裏跌倒,換個地方爬起來。為什麽?她引用了愛因斯坦的壹句經典名言:?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用爬樹的能力來評斷壹條魚,它將終其壹生認定自己是個笨蛋。?大人會嫌孩子不好,主要是因為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不要把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基因不同,後天生長的環境也不同,所以比是不公平的。孩子只能跟自己比,今天比昨天進步了,就應該獎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