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言警句 - 誰知道"魏"姓的由來

誰知道"魏"姓的由來

魏姓來源有二;

1、出自姬姓,以邑為氏,或以國名為氏。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受封於畢,其孫畢萬在畢國被西戎功滅後,投奔到晉國,成為大夫。因功,被賜魏地為邑,其後子孫以邑為氏,稱為魏氏。公元前445年畢萬的後代魏斯建立魏國,公元前225年被秦所滅後,亡國的魏國王族以國名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壹支。史稱魏姓正宗。

2、外姓改姓魏。戰國秦昭襄王時有國相、穰侯、昭襄王母宣太後異父弟魏冉,本楚人,羋姓,後改姓魏;南宋蒲江人有魏了翁,慶元進士,本高氏,後改姓魏;明代有昆山人唯校,其先世本李姓,弘治進士,後改姓魏。

魏姓分布

魏氏早期主要是在今山西、河南、山東省境內發展繁衍,也有部分分居於今湖北、湖南省境。魏公子無忌之孫魏無知的5世孫魏歆定居於巨鹿(今屬河北)。魏無知有兩個玄孫,壹個叫魏諶,定居清河;壹個叫魏漢,定居任城。此外,秦始皇統壹六國後,曾"徙天下豪富於鹹陽十二萬戶"。魏氏有部分人遷至今陜西省境內。東漢時江南壹些地方已有魏姓居民。唐初,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辟漳州,隨行將佐有魏有人、魏仁浦,後均在福建安家。唐代有魏慕中自巨鹿徙居江西南昌,歷15世,有壹支移居福建寧化石壁村,又歷11世,有魏才祿,生4子:長子魏元,移居廣東長樂;二子魏亨,移居福建上杭,5代孫邦政又移居廣東龍川;三子魏利,留守祖墳;四子魏貞,有壹子移居廣東揭陽,還有壹子居海豐。魏元的裔孫魏應浩、魏特敬於乾隆年間遷至臺灣新竹縣;裔孫魏鼎高於清朝鹹豐三年去美國,後到加拿大定居;裔孫魏松於1910年到印尼,開錫礦致富,曾任馬來西亞立法議員。

魏姓家譜

江蘇:魏氏宗譜四卷、魏氏族譜八卷首壹卷、魏氏族譜六卷、紹繼堂魏氏族譜四卷

浙江:魏氏太廉堂進主冊不分卷、蘭風魏氏宗譜八卷、慈水魏氏宗譜二十八卷、山陰吳塘魏氏宗譜十卷、黃巖魏氏宗譜六卷

河南:汜水魏氏族譜六卷、項城魏氏族譜、鎮平魏氏族譜五卷、魏氏族譜壹卷

湖南:魏氏五修族譜二十卷首壹卷、魏氏五修族譜八卷首四卷、衡陽魏氏宗譜四十卷首壹卷

四川:華陽魏氏宗祠族譜壹卷、魏氏支祠族譜壹卷、魏氏譜牒壹卷、魏氏族譜壹卷

魏氏族譜不分卷、續魏氏族譜不分卷、濂南下魏重修族譜不分卷

歷史名人

魏 徵:唐代名臣,太宗時,任諫議大夫,敢犯顏直諫。提出"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等治世名言。曾諫二百余事。

魏 源:清末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與龔自珍同為今文經學派,主張抵禦外來侵略。曾編撰《海國圖誌》,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著名思想,倡導改革變法。他是中國最早放眼看世界的傑出人物之壹。

魏無忌:魏國信陵君。魏安厘王之弟,有食客3000人,是當時魏家的傑出子弟。他與齊之孟嘗君、趙之平原君、楚之春申君並稱"四公子"。

魏武子:魏姓最早在歷史上出人頭地的人物,春秋時晉國大夫,其二子魏顆和魏絳,也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魏 延:三國時蜀漢名將,曾隨劉備於蜀,以勇猛聞名,累遷為征西大將軍,為南鄭候。

魏忠賢(明末閹黨罪魁魏忠賢)

魏忠賢,初名進忠,號完吾。明代熹宗年間大宦官,河北肅寧人。年少時無賴成性,吃喝嫖賭無所不為。曾娶妻馮氏,生壹女。因賭博輸光了錢,負債又多,躲入酒店藏匿,被賭徒索債揪住槌打辱罵,羞忿至極,恚而自宮,改名換姓叫李進忠,逃到北京,於萬歷十七年(1589年)被選入宮,復稱本名魏進忠。他投靠在熹宗奶媽客氏手下,曲意迎逢,深得客氏寵愛。熹宗即位,封客氏為“奉聖夫人”,魏忠賢也壹步登天,任命為宦官二十四衙之首的秉筆太監。秉筆太監近侍皇帝,批答奏章,傳達聖旨,制約內閣,有二皇帝之稱。魏忠賢目不識丁,正由客氏之故,才擔任了這個要職,被熹宗賜名忠賢,權傾宰相。天啟三年(1623),魏忠賢兼掌特務機構東廠,更加炙手可熱,朝廷內閣完全由魏忠賢走狗掌握,他們竟相拜魏忠賢為父、為祖父,自稱幹兒義孫。魏忠賢閹黨核心人物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等。天啟五年(1625),興大獄,殺東林黨人楊漣等,激起民忿,江陰、蘇州等地發生民變。天啟六年(1626),浙江巡撫潘汝楨首倡為魏忠賢立生祠,接著各地效仿,生祠遍布全國。祠中供有魏忠賢塑像,行人經過要行五拜禮,呼九千九百歲。魏忠賢自稱九千歲。內閣擬旨,將“朕與廠臣”聯名並稱。更有人提議把魏忠賢列為聖人與孔子並尊,認為魏忠賢貢獻高於孟子。全國上下瘋狂效忠於壹個皇帝家奴,由此可見明朝政治腐敗到何種地步。1627年,明崇禎繼位,貶客氏,黜魏忠賢,發配去鳳陽守墳,半道命逮治,魏忠賢畏罪自縊而死。

宦官是中國封建集權制度的腫瘤,它始終伴隨著封建王朝的興衰更替而周期性地為禍社會,流毒全國,給當時的政治帶來危害,給當時的人民帶來災難。絕大多數宦官,都是自小入宮,有個別野心家還自閹入宮,更多的是家貧為閹寺,或犯罪為閹寺,如趙高就是壹個罪犯。由於宦官是刑余之人,身心遭受嚴重摧殘。宦官處在深宮之中,目睹皇上及嬪妃花天酒地的豪奢生活和不可壹世的權勢,日久天長,也染上權力之欲。特別是宦豎多不知書,魏忠賢就目不識丁,因此不懂禮義,又不知稼穡之艱難,那能體恤人民疾苦。因此宦官壹旦擅權,十之八九皆為禍患。所以個別宦官的賢明,不能改變整體宦官的卑汙。宦官的身份是奴才,他們掌權本來就不合法,而是假借皇權以肆虐,如同狗仗人勢。大多宦官奴性十足,是十足的“狗奴才”。盡管宦官多數遭遇可憫,但他們“狗奴才”之本性,也自其遭遇和地位所鑄成,無法為他們唱贊歌。趙高亂政,加速秦王朝的覆亡就是壹個典型例證。宦官是專制制度的毒瘤,制度不死,宦官不滅,這就是壹代又壹代宦官肆虐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