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鄧小平等經典名家的名言開篇,是現有很多哲學教材的編寫手法。同樣,在哲學課堂教學中,利用名人格言或名人警句作為引言導入新課,可以憑借格言警句特有的精湛語言藝術,渲染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陶冶學生情操,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授“人生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這壹節內容時,開課可以用多媒體工具打出壹系列關於人生價值的名人名言:孟子的“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兩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愛因斯坦的“人只有獻身社會,才能找到那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意義”……學生面對這些熟悉的名句,會情不自禁地朗讀起來,同時學生也會在被名人的偉大情懷、高尚的情操所感染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進入到新課的學習中。
二、利用名人名言畫龍點睛
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是壹節哲學課教學的中心任務。為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哲學課教師總是千方百計地尋找教學資料,設計教學方法。而哲學教學中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往往都是些知識性、理論性、抽象性很強的概念、原理或觀點,如果采用單純的說理,其效果顯然是不會理想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運用名人名言來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實現哲學教學目的的重要途徑之壹。
不少領袖和名人善於運用精辟獨到的比喻,使本來十分艱深的哲學問題變得簡單明了。如,毛澤東在分析實踐問題時,曾獨創了“梨子哲學”:妳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妳就得親口吃壹吃。把實踐比喻成吃梨子,十分生動形象。毛主席還提出要學會“彈鋼琴”的工作方法:彈鋼琴要十個指頭都動作,不能有的動,有的不動,但是,十個指頭同時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調子,要產生好音樂,十個指頭的動作要有節奏,要互相配合。黨委要抓緊中心工作,又要圍繞中心工作而同時開展其他方面的工作,這種統籌兼顧,適當安排的工作方法,被形象地比喻成了“彈鋼琴”。
又如,鄧小平同誌把我國現階段建設的戰略目標和戰略步驟,表述為“分三步走”,並稱為“我們發展戰略的‘三步曲’”,如此鮮活地表達了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所以,在哲學教學闡述概念、原理時,適時、恰當地嵌入壹些富有深刻哲理的名人名言,借助名人名言把深奧的原理通俗化,使抽象的理論形象化,能有化解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起到畫龍點睛之功效。
三、利用名人名言升華主題
壹個好的課堂結尾,不僅可以對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和提煉升華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課堂教學內容,達到“課雖盡而趣無窮,思未盡”的效果。在哲學課的結語中,選取壹些名人名言作為課堂結尾,往往令人縈懷難忘。如,在《壹切從實際出發》這節課結尾時,可以引用毛澤東的名言:“壹切結論產生於調查情況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開頭。”然後讓學生思考後回答:?這句話對不對?(對)?它符合什麽原則?(壹切從實際出發原則)?它的哲學依據是什麽?(物質決定意識原理)。如此,“名言——應用——原理”,就構成這堂課的結尾。這樣壹方面可以鍛煉、提高學生的思辨分析能力;另壹方面,學生在極富哲理的名人名言賞析中,也能進壹步提升對書本原有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把握。
總之,在哲學課教學中適當引用壹些精練優美,蘊含智慧、發人深省的名人名言來說明和揭示哲學概念和原理,既能把深奧的道理說得淺顯易懂,又能把抽象的東西變得具體形象;既可以使教學語言生動有趣,又能陶冶學生情操,使師生更好地產生***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