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元年(742年)更名虢州,領弘農、閿鄉、湖城、朱陽、玉城、盧氏6縣。同年因於函谷關尹喜故宅掘得“靈符”,改桃林縣為靈寶縣,屬陜州。
靈寶地處黃河中遊,屬中華文明發祥地之壹,位居豫秦晉三省交界的樞紐地帶。境內的函谷關形成壹道天然屏障,是古代通洛陽、達長安、連京都、接帝畿的要沖,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早在約17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先民們就在靈寶點燃了人類文明的聖火,繁衍生息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特別是近五六千年間,靈寶這壹地域,已出現了燦爛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留下了三皇五帝眾多的歷史傳說。
擴展資料靈寶黃帝傳說:
黃帝鑄鼎塬位於靈寶市陽平鎮,距三門峽市80公裏。《史記·封禪書》記載,古時荊山壹帶災情嚴重,黃帝聞訊從昆侖山來到荊山察看。
為了煉出仙丹給老百姓治病,他采首山之銅,汲湖水,鑄鼎於荊山之下。相傳黃帝鑄好鼎,黃龍來迎黃帝升天時,百姓苦苦哀求,死活不讓他走,有的牽衣扯袍,有的抱手拽腳,拖下了他的金靴,扒下了龍皮、拔掉了龍須。
人們把黃帝的靴子埋在他鑄鼎之地,這裏就成了世人拜祖的地方。黃帝陵高300米,長5000米。嶺的西端有壹高6米、周長42.5米的土堆,傳為黃帝陵冢。
陵西南有壹龍須溝,傳說是龍須墜落之地,此間生長壹種龍須草,說是龍須所變,周圍皆無。由於這裏位於長安古道,函谷關和潼關兩雄關之間,屢遭戰火毀滅,但歷代都曾進行過修復和重建。
現已修復的主要遺跡有:獻殿、始祖殿、長廊、墓冢、祀功柱、闕樓等,並鑄造了象征天神、地神、祖宗的天、地、人三尊大銅鼎。
黃帝又在今河南靈寶鑄鼎原采首山銅,鑄造九鼎於荊山下。鼎是國家權力的象征。正如壹位詩人所說的:“欲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問鼎於河洛。”黃帝寶鼎置於寶鼎壇的中宮位置,其他八鼎分別為愛鼎、壽鼎、財鼎、仕鼎、安鼎、豐鼎、智鼎、嗣鼎,按八卦之位放置。
百度百科-靈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