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言警句 - 《禮記》中的這些成語妳都知道嗎?(2)

《禮記》中的這些成語妳都知道嗎?(2)

 移風易俗

 《禮記·樂記》:“故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指改變舊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慣。李斯《上書秦始皇》:“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

 謹言慎行

 語本《禮記·緇衣》:“(子曰)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慮其所終,而行必稽其所敝,則民謹於言而慎於行”。指說話小心,行動謹慎。明·朱國楨《湧幢小品·壹匕·篤行》:“(葉廣彬自誦曰)八十年來識更真,深知言行切修身,謹言慎行無些過,細數吾鄉有兒人?”

 美輪美奐

 語出《禮記·檀弓下》:“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焉。張老曰:‘美哉倫焉,美哉奐焉’。”鄭玄註:心譏其奢也。輪,輪囷,言高大;奐,言眾多。”後來用美輪美奐,形容房屋高大美觀。

 溫文爾雅

 《禮記·文王世子》:“樂所以修內也,禮所以修外也。禮樂交錯於中,發形於外,是故其成也懌,恭敬而溫文”。唐·孔穎達疏:“恭敬而溫之者,謂內外有禮,貌恭心敬,而溫潤文章”。“爾雅”:近於雅正。《史記·儒林傳序》:“明天人分際,通古今之義,文章爾雅,訓辭深厚”。後來四字成文,形容態度溫和,舉止文雅。《聊齋誌異·八·陳錫九》:“(錫九)至郡見太守,歷述家世。太守愕然曰:‘此名士之子,溫文爾雅,烏能作賊!”’

 文治武功

 語本《禮記·祭法》:“湯以寬治民而除其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災,此皆有功烈於民者也”。指的是文化教育和軍事方面的業績。

 行遠自邇

 語出《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指到遠處去必須從近處起步,比喻學習、做事要由淺入深,紮紮實實,循序漸進。清·張伯行《困學錄集粹》:“學者不可不誌於遠大,亦不可驟期乎遠大。蓋行遠自邇,登高自卑也”。

 壹成不變

 語本《禮記·王制》:“刑者,侀也;侀者,成也。壹成而不可變,故君子盡心焉”。侀:通“型”。原指刑法壹經制定,就不得隨意變更。後多用來轉指壹經形成,就固定下來不再改變。白居易《太湖石記》:“豈造物者有意於其間乎?將胚渾凝結偶然而成功乎?然而自壹成不變已來,不知幾千萬年”。

 師道尊嚴

 《禮記·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原作(師嚴道尊),指老師受到崇敬,他所傳授的道理、知識才能得到尊重。昊泳《鶴林集·陶永降授儒林郎制》(《四庫輯本別集拾遺》):“古之教者,師嚴而道尊,今則寬且慢矣”。後世多作〔師道尊嚴〕,指為師之道莊嚴。宋·韓淲《澗泉日記》(《四庫輯本別集拾遺》):“鄭康成事馬融,三年不得見,乃使高業弟子傳授於玄……漢之師道尊嚴如此”

 明辨是非

 語本《禮記·曲禮上》:“失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後來用明辨是非指清楚地辨別哪是對的哪是錯的。宋·歐陽修《歐陽文忠公集書簡三·與王懿敏公(嘉佑七年)》:“某竊位於此,不能明辨是非,默默茍且,負抱愧恥,何可勝言”。

 瑕不掩瑜

 語本《禮記·聘義》:“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比喻缺點掩蓋不了優點。後來用瑕不掩瑜,比喻缺點掩蓋不了優點,缺點是次要的,優點是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