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溯源
1、據《元和姓纂》、《後漢書》等有關資料所載,出自姬姓,為周文王昌之後,以封邑為氏。
2、據《世本》等資料所載,出自歸姓,為馮簡子之後。
3、據有關資料所載,戰國時期晉國大夫魏長卿的封地在馮,其後代子孫以其封地為姓,為馮姓另壹支。
得姓始祖
馮文孫。周文王昌之後裔,周文王有壹子名畢公高,因隨其兄周武王征伐殷紂時立下功勞,取得天下之後,被封於畢(今陜西長安縣西南)。他的後裔畢萬西周時為晉國大夫,當時晉國剛被曲沃武公所統壹,晉獻公遷都於絳(今山西翼城東南),陸續攻滅了周圍許多的小國,其中包括西周分封於今山西芮城北的魏國,晉獻公便把它封給畢萬。春秋後期晉國六卿逐漸強大,互相兼並。到公元四世紀中葉畢萬後代畢斯和趙、韓壹起瓜分了晉國,建立魏國,建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公元前四零三年被周威烈王承認為諸侯,同時還將畢萬的壹支孫(即馮文孫),再封於馮城(今河南滎陽縣西南),其子孫後裔以邑為姓,稱為馮姓。馮文孫也就被其後人尊為馮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遷
馮姓最初發祥於河南省滎陽。馮姓族人自得姓以來,歷經繁衍發展而不斷壯大,在春秋戰國時期,有韓國上黨守馮亭,入趙,拒秦而戰死,此後其後人分散於上黨潞縣(今山西潞城東北)和今河北省境內,且多為各國將相,家族也漸興旺。先秦時期,馮姓已有徙居今山東者。至西漢文帝時,馮姓族人有車騎都尉馮唐徙居安陵(今陜西鹹陽東北),其弟馮騫自上黨徙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並且均在當地成為望族。至三國以前,馮姓族人經遷徙、發展,已經分布於今山西潞縣,山東淄博,陜西西安,四川射洪、中江、渠縣和湖北公安等地,人口眾多,逐漸興旺。同時另壹支河南馮姓則廣布於河南內黃、寶豐、焦作、南陽、安陽及唐河、湖陽等地,其中湖陽馮姓成為當時著名的大族。進入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各國之間互相攻伐,戰爭不斷,各宗族都難以在此時安定發展,大的郡望也難以形成,只能處於不斷遷徙的狀態之中,馮姓也不例外,由於連年戰亂,加上西晉時期的永嘉之亂,馮姓族人也大舉南遷,進入江蘇、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在當地生息繁衍,不斷發展,還形成了壹些著名的望族。唐宋時期,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繁榮,馮姓族人也開始了大規模的發展,在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出現了大批名人與高官,形成很多名門望族,促進了家族勢力的擴大與廣播,使馮姓在此期間進入壹個發展巔峰。同時由於唐末北方戰亂,五代十國時期各國之間連年戰爭,宋時外族多次入侵,馮姓族人在唐宋年間曾進行過兩次大規模南遷,使馮姓散居於江南廣大地區。在元明清時期,馮姓族人更加發展,也歷經遷移,進入廣東、福建、臺灣等地,有的還遠播於海外,從而使馮姓成為遍及我國各個地區的大姓。?如今,馮姓在我國分布廣泛,主要分布於廣東、河南、河北、江蘇、山東和雲南等地。
郡望堂號
馮姓在漫長的繁衍過程中,形成了許多郡望,主要有:
1、始平郡,治所在槐裏(今陜西興平東南);
2、杜陵郡,治所在今陜西西安市東南;
3、穎川郡,治所在陽翟(今河南禹州);
4、上黨郡,治所在壺關(今山西長治市北),西漢移治長子(今山西長子縣西);
5、長樂郡,有二處,壹是後魏及隋代所置長樂郡,治所在今河北省冀縣壹帶,壹是唐代所置長樂郡,治今福建省閩侯縣;
6、京兆郡,治所在長安(今陜西西安市西北);
7、弘農郡,治所在弘農(今河南靈寶北);
8、河間郡,治所在樂城(今河北獻縣東南)。
堂號:
“大樹”、“四德”、“樹德”、“瑞錦”、“天寶”、“三元”、“繼立”、“四山”、“始平”、“同輿(三同)”、“市義”、“豎德”等。
宗族特征
1、馮姓族人遷移較早,先秦時就已開始遷移。2、馮姓族人在遷徙過程中,不斷發展壯大,形成了諸多郡望。3、各支馮姓字行輩份排列有序。據民國手抄本《馮氏家乘》,山西大同馮氏壹支字行輩份為:“盛時天恕仕,緒雲恩畢振。”馮智傑所修《馮氏族譜》,河北定州馮姓壹支字行為:“百千萬億雲,仍盛富貴榮,福祿增知仁,聖義和德中。”
名人精粹
馮諼:戰國時齊之名士,謀略過人,是孟嘗君門下食客。馮奉世:上黨潞縣(今山西潞城東北)人,漢代將領。官拜左將軍,曾出使大宛(今屬哈薩克斯坦),率兵擊破莎車,因功被封為關內侯。馮唐:祖籍上黨人,徙安陵(今陜西鹹陽東北)文帝時任車騎都尉,景帝時,曾任楚相。馮異:東漢穎川父城(今河南寶豐東)人,通《孫子兵法》、《左傳春秋》,為光武帝偏將軍,因積功被封陽夏侯。馮衍: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人,漢朝著名辭賦家,明人輯有《馮曲陽集》。馮 :後人廣為稱頌的中國第壹位女政治家,因知書多才,嫁與烏孫右大將,為漢朝同西域各族發展友好關系作出巨大貢獻,被西域各國尊稱為“馮夫人”。馮跋:居信都長樂(今河北冀縣)後遷居龍城(今遼寧朝陽),十六國時期北燕的建立者。馮慈明:北魏信都長樂人,隋時曾任尚書兵曹郎、朝請大臣等職。馮延巳:五代十國之壹南唐宰相,著名的詞人。馮道:瀛州景城(今河北獻縣)人,五代時歷任四朝宰相,在相位二十余年,在任期間曾校定《九經》文字,後世稱“五代藍本”。官府大規模刻書也自此開始。馮京: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漢)人,北宋大臣,仁宗進士,歷官翰林學士,知開封府。哲宗時以太子少師致仕。馮夢龍: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傑出文學家、戲曲家,其作品頗多,尤其在小說方面的成就最大,著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流傳後世。馮雲山:今廣東花縣人,太平天國領導人之壹,在農民起義中起到重要領導作用,屢立戰功,被封為南王。馮子材:廣東欽州(今廣西欽縣)人,清末著名的抗法名將,曾歷任廣西、貴州兩省提督,在鎮南關大捷中大敗法軍。馮玉祥:安徽巢縣人,近代愛國將領。曾囚曹錕,驅溥儀,組織國民軍,後又成立抗日同盟軍。長期被蔣介石壓制,壯誌難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