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漢族,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司馬光名人名言:
政以得賢為本,治以去穢為務。
寬厚清慎,犯而不挍。
口有蜜腹有劍。
幣厚言甘,人之所畏也。
舉才不出氏族,用法不硬權貴,是以方不濟務,奸無所懲。
忍小忿而存大信。
前事不遠,吾屬之師。
驕奢生於富貴,禍亂生於疏忽。
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
君子寡欲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
聞其過者,過日消而福臻;聞其譽者,謄日損而禍至。
上以制下,寡以統眾,而綱紀定矣。
鷹擊天風壯,鵬飛海浪春。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用兵之道,撫士貴誠,制敵貴詐。
英雄無用武之地。
用人如器,各取所長。
學者貴於行之,而不貴於知之。
人不可以求備,必舍其短,取其所長。
天地之功不可倉卒,艱難之業當累日月。
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平而後清,清而後明。
與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
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敗也必在慢之。
正心以為本,修身以為基。
不素養士而欲求賢,譬猶不琢玉而求文采也。
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念慕富貴,枉道速禍。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
生無益於時,死無聞於後,是自棄也。
善治財者,養其所自來,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
上以制下,寡以統眾,而綱紀定矣。
不寶金玉,而忠信為寶。
讀重要之書,不可不背誦。
天地之功不可倉卒,艱難之業當累日月。
學者貴於行之,而不貴於知之。
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
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樸為美。
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在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與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
經師易遇,人師難遇。
為官擇人,唯才是與。茍或不才,雖親不用。
不受非分之賜,則廉恥立。
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
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凡取人之術,茍不得聖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惹得愚人。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
夫賢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頓綱振紀,其明足以燭微慮遠,其強足以結仁固義。大則利天下,小則利壹國。
楚不用吳起而削亂,秦用商君法而富強。
大者為綱,小者為紀,所以張理上下,整齊人道也。
德勝於才,謂之君子;才勝於德,謂之小人。
凡人之情,窮則思變。
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
蓋聰明疏通者戒於無斷,湛靜安舒者戒於後時,廣心浩大者戒於遺忘。
儉約,所以彰其美也。
盡小者大,慎微者著。
舉賢為國,非為私人也。
凡取人之術,茍不得聖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則?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挾才以為善者,善無不至矣;挾才以為惡者,惡亦無不至矣。愚者雖欲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勝,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決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為害豈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嚴,而才者人之所愛;愛者易親,嚴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於才而遺於德。自古昔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餘而德不足,以至於顛覆者多矣,豈特智伯哉!故為國為家者茍能審於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後,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面從後言,古人所戒。
人臣之誼,宜直言正論,非茍阿意順指。
人若無足,既得隴,復望蜀邪!
人之患,在於不讀史。
人主自威,則眾謀不進。
仁以厚下,儉以足用。
任賢必治,任不屑必亂,必然之道也。
善治財者,養其所自來,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
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分離,以至於敗。
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豈能生無益於時,死無聞於後,是自棄也。
聖人之官人,猶匠之用材也,取其所長,用其所短。
天之生人,各有偏長。國家之用人,備有眾長。然而投之所向,輒不濟事者,所用非所長,所長非所用也。
為官擇人,唯才是與。茍或不才,雖親不用。
吾無過人者,但生平行為,無不可對人言耳。
銷惡於未萌,彌禍於未形。
小人多欲則求妄周敗家喪生。
小事不糊塗之謂能,大事不糊塗之謂才。
信者,人君之大寶也。
養子不教父之過,訓導不嚴師之惰。
有賢不能和,與無賢亦同。
責其所難,則其易者不勞而正;補其所短,則其長者不功而遂。
丈夫壹言許人,千金不易。
正心以為本,修身以為基。
西周政治家姜子牙名人名言大全摘抄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姜姓,呂氏,名尚,壹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也稱呂尚,別號飛熊,商朝末年人。
姜子牙名人名言大全摘抄:
天下非壹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
無故無新,如天如地。
不須兵器,可以守國。耒耜是其弓~弩,杷是其矛戟,簦笠是其兜鍪,鐮斧是其攻具。
伏羲、神農,教而不誅。
勝負之徵,精神先見。明將察之,其效在人。
敵人驚動則聽之。聞鼓之音者,角也。見火光者,徵也。聞金鐵矛戟之音者,商也。聞人嘯呼之音者,羽也。寂寞無聲者,宮也。此五音,聲色之符也。
微妙之音,皆在外候。
其法以天清凈,無陰雲風雨,夜半遣輕騎,往至敵人之壘,去九百步外,遍持律管當耳,大呼驚之。有聲應管,其來甚微;角聲應管,當以白虎;徵聲應管,當以玄武;商聲應管,當以朱雀;羽聲應管,當以勾陳;五管聲盡不應者,宮也,當以青龍(原註其聲應乎角音之管,是敵陳木神用事矣。當以白虎方位,日時勝之。蓋角聲屬木,白虎屬金,以金能克木也。余仿此。
夫律管十二,其要有五音:宮、商、角、徵、羽,此真正聲也,萬代不易。五行之神,道之常也。金、木、水、火、土,各以其勝攻也。古者,三皇之世,虛無之情,以制剛強。無有文字,皆由五行。五行之道,天地自然。六甲之分,微妙之神。
兵勝之術,密察敵人之機,而速乘其利,復疾擊其不意。
外亂而內整。示饑而實飽,內精而外鈍。壹合壹離,壹聚壹散。陰其謀,密其機,高其壘,伏其銳士。寂若無聲,敵不知我所備。欲其西,襲其東。
任賢使能,而官有材,而賢者歸之矣。故賞在於成民之生,罰在於使人無罪,是以賞罰施民,而天下化矣。
夫民之所利,譬之如冬日之陽,夏日之陰。冬日之從陽,夏日之從陰,不召自來。故生民之道,先定其所利,而民自至。
凡興師、動眾、陳兵,天必見其雲氣,示之以安危,故勝敗可逆知也。
主以禮使將,將以忠受命。
知天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先謀後事者昌,先事後謀者亡,且天與不取,反受其咎。
不慎所與也?君有六守、三寶。六守者:仁、義、忠、信、勇、謀。三寶者:農、工、商。六守長則君安,三寶完則國昌。
按賢察名,選才考能,名實俱得之也。
因其所為,且興其化。上知天道,中知人事,下知 地理,乃可以有國焉。
夫天下,非常壹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國,非常壹人之國也。莫常有之,惟有道者取之。
黃帝雲予在民上,搖搖恐夕不至朝,故金人三緘其口,慎言語也。
為將者,受命忘家;當敵忘身。
勢因於敵家之動,變生於兩陳之間,奇正發於無窮之源。
凡兵之道,莫過乎壹。壹者,能獨往獨來。
為之不密,密而不富者,盜在其室。
天下有粟,賢者食之;天下有民,賢者收之。屈壹人下,伸萬人上,惟聖人能行之。
將不仁,則三軍不親;將不勇,則三軍不為動。
作將,冬日不服裘,夏日不操扇,天雨不張蓋幔,出隘塞、過泥塗,將先下步。
舉而不用,是有求賢之名,而無用賢之實也。
知與眾同者,非人師也。大知似狂。不癡不狂,其名不彰;不狂不癡,不能成事。
令行禁止,王者之師也。
故必死,必死不如樂死,樂死不如甘死,甘死不如義死,義死不如視死如歸,此之謂也。故壹人必死,十人弗能待也;十人必死,百人弗能待也;百人必死,千人弗能待也;千人必死,萬人弗能待也;萬人必死,橫行乎天下。
致慈愛之心,立威武之戰,以卑其眾,練其精銳,砥礪其節,以高其氣,分為五選。異其旗章,勿使冒亂。堅其行陣,連其什伍,以禁淫非。壘陣之次,車騎之處,勒兵之勢,軍之法令,賞罰之數,使士赴火蹈刃,陷陳取將,死不旋踵者,多異於之將者也。
民不失務則利之,農不失時則成之,省刑罰則生之,薄賦斂則與之,儉宮室臺榭則樂之,吏清不苛擾則喜之。民失其務則害之,農失其時則敗之,無罪而罰則殺之,重賦斂則奪之,多營宮室臺榭以疲民力則苦之,吏濁苛擾則怒之。故善為國者,馭民如父母之愛子,如兄之愛弟,見其饑寒則為之憂,見其勞苦則為之悲,賞罰如加於身,賦斂如取已物。此愛民之道也。
萬民富樂而無饑寒之色,百姓戴其君如日月,親其君如父母。
君不肖,則國危而民亂;君賢聖,則國安而民治。禍福在君,不在天時。
國不可從外治,軍不可從中禦。二心不可以事君,疑誌不可以應敵。
全勝不鬥,大兵無創。
民之所欲,天必從之。
將以誅大為威,以賞小為明;以罰審為禁止而令行。故殺壹人而三軍震者,殺之;賞壹人而萬人說者,賞之。殺貴大,賞貴小,殺及當路貴重之臣,是刑上極也;賞及牛豎馬洗廄養之徒,是賞下通也。刑上極,賞下通,是將威之所行也。
凡舉兵帥師,以將為命。命在通達,不守壹術。因能授職,各取所和工,隨時變化,以為紀鋼。故將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以應天道。備數如法,審知命理,殊能異技,萬事畢矣。
國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於將。將者,國之輔,先王之所重也。
故善為國者,馭民如父母之愛子,如兄之愛弟,見其饑瘳則為之憂,見其勞苦則為之悲,賞罰如加於身,賦斂如取於己。此愛民之道也。
夫魚食其餌,乃牽於緡,人食其祿,乃服於君。故以餌取魚,魚可殺。以祿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國,國可拔。以國取天下,天下可畢。
地薄者大木不產,水淺者大魚不遊。
負命者上鉤來。
敬其眾,合其親。敬其眾則合,合其親則喜,是謂仁義之紀。無使人奪汝威,因其明,順其常。順者任之以德,逆者絕之以力。敬之無疑,天下和服。
得賢將者兵強國昌,不得賢將者,兵弱國亡。
貴法。令之必行,必行則治道通,通則民大利。
人君必從事於富,不富無以為仁。
凡用賞者貴信,用罰者貴必。
全勝不鬥,大兵無創,與鬼神通。
利而勿害,成而勿敗,生而勿殺,與而勿奪,樂而勿苦,喜而勿怒。
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管仲名人名言大全短句摘抄管仲(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謚敬,春秋時期法家先驅、政治人物。被稱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華夏族,潁上(今安徽省潁上縣)人,周穆王的後代。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改革家、道家,被譽為聖人之師和華夏文明的保護者。
管仲名人名言:
令則行,禁則止,憲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體之從心,政之所期也。
法者,所以興功懼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爭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
法者,天下之儀也。所以決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具命也。
事者,生於慮,成於務,失於傲。
善人者,人亦善之。
誌毋虛邪,行必正直。
士不厭學,故能成其聖。
衣冠不正,則賓者不肅。
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戈兵。
眾寡同力,則戰可以必勝,而守可以必固。
兵者外以除暴,內以禁邪。
不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處不可久,不行不可復。
不務天時則財不生,不務地利則倉廩不盈。
道德當身,不以物惑。
釣名之士,無賢士焉。
東海致比目之魚,西海致比翼之鳥。
多言而不當,不如其寡也。
今日不為,明日亡貨。昔之日已往而不來矣。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聖人能生法,不能廢法而治國。
聖人若天然,無私覆,若地然,無私載也。
聖人畏微,而愚者畏明。
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務,有人之塗,治國之道也。
天下不患無財,患無人以分之。
信不足,安有信。
壹言得而天下服,壹言定而天下聽,公之謂也。
衣冠不正,則賓者不肅。進退無儀,則政令不行。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萬事之生也,異趣而同歸,古今壹也。
憂郁生疾,疾困乃死。
有道之君,行治修制,先民服也。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
言不得過實,實不得延名。
利莫大於治.害莫大於亂。
治國常富,而亂國必貧。
上下不和,令乃不行。
獨王之國,勞而多禍。
聞賢而不舉,殆;聞善而不索,殆;見健而不使,殆。
黃金者用之量也,辨於黃金之理則知侈儉,知岱侈儉則百用節矣。
利之所在,雖千仞之山,無所不上;深源之下,無所不人焉。
金與粟爭貴,鄉與朝爭治。
均地分力,使民知時也。民乃知時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饑寒之至於身也。
積於不涸之倉者,務五谷也;藏於不竭之府者,養桑麻育六畜也。
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善用兵著無溝壘而有耳目。
凡用兵者,攻堅則軔,乘瑕則神。
量力而知攻。
罰避親貴,不可使主兵。
令重於寶,社稷先於親戚;法重於民,威權貴幹爵祿。
法制不議,則民不相私;刑殺不赦,則民不偷於為善;爵祿毋假,則下不亂其上。
凡將舉事,令必先出。
事將為,其賞罰之數必先明之。
草茅弗去,擇害禾谷;盜賦弗誅,則仿良民。
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士不厭學,故能成其聖。
天道之數,至則反,盛則衰。
譽不直出,而患不獨生。
朝忘其事,夕失其功。
小謹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體。
不作無補之功,不為無益之事。
福不擇家,禍不索人。
起居時,飲食節,寒暑適,則身利而壽命益。
邪氣襲內,正色乃衰。
知子莫若父。
驕倨傲暴之人不可與交。
觀其交遊,則其賢、不肖可察也。
微邪,大邪之所生也。
伐矜好專,舉事之禍也。
務為不久,蓋虛不長。
千裏之路,不可扶以繩;萬家之都,不可平以準。言大人之行,不必以先帝常,義立之謂賢。
不言之言,聞於雷鼓。
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參之,害霸也。
聖人能輔時,不能違時。智者善謀,不如當時。
儉則傷事,侈則傷貨。
惰而侈則貧,力而儉則富。
誌毋虛邪,行必正直。
善氣迎人,親如兄弟,惡氣迎人,害於戈兵。
壹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翰林學士政治家劉昫名人名言大全摘抄劉昫(887年946年),字耀遠,中國五代時涿州歸義(今屬河北)人,後晉政治家。後唐莊宗時任太常博士、翰林學士。後晉時,官至司空、平章事。後晉出帝開運二年(945年)招撰《唐書》(《舊唐書》)200卷。實為趙瑩諸人所作。
劉昫名人名言:
人的貪欲是沒有極限的,貪欲無度是壹切禍患的根源。
若與高麗抗禮,則四夷何以瞻仰?
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
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
任賢勿猜,可以興矣。
智欲圓而行欲方,膽欲大而心欲小。
臉面上堆著笑容,而心中滿懷著殺機。
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理生於危心,亂生於肆誌。
兵尚拙速,不貴工遲。
事有便宜,而不拘常制;謀有奇詭,而不徇眾情。
重刑再覆,國之常典。
但立直標,終無曲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