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黃梅縣有“三寶”:黃梅戲、五祖寺、“嶽墳”。
所謂“嶽墳”,並非杭州西子湖畔的嶽飛墓,而是他的四子嶽震、五子嶽霆在黃梅縣的人生歸宿。
據史料記載,當年嶽飛被害於風波亭之後,嶽震、嶽霆逃到黃梅縣避難,並世代繁衍生息。民族英雄嶽飛的血脈和精神在這裏得到傳承、光大。
祭“嶽墳”、拜“武穆古楓”、打“嶽家拳”、賞“嶽體”書法、吃“油炸檜”、唱《滿江紅》,這成了黃梅縣三千多嶽飛後裔的特殊“胎記”。
“嶽墳”“精忠報國”,精神象征
10月22日,秋風陣陣,記者來到黃梅縣苦竹鄉養馬村聶家灣,拜謁老樹坡上的“嶽墳”,憑吊忠魂。
大墓前有壹塊石碑,刻有“大宋敕封朝奉大夫嶽震、朝散大夫嶽霆之墓”。
中華嶽飛思想研究會黃梅分會秘書長、嶽飛第二十八代後裔嶽和軍說,古墓碑已於1958年被人擡去修水庫了,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許多人把自己祖宗的墓碑搬去搞建設。嶽和軍曾懸賞1000元想找回古墓碑,但至今沒有音訊。
現在的“嶽墳”,已是黃岡市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嶽和軍說,北京壹個嶽飛後裔巨商多次前來考察,想投巨資把“嶽墳”打造成表現“精忠愛國”思想主題的紀念地。
嶽震、嶽霆為何不在西湖陪伴父親,為何不落葉歸根河南湯陰,卻長眠於吳頭楚尾的黃梅縣?
據史料記載,公元12世紀初葉,南宋小朝廷偏安壹隅,金兵長驅直入,綿延鄂豫皖的大別山便成為南宋王朝長江以北的最後防線。
地處鄂贛皖三省交界的黃梅縣軍事位置突出,而該縣五郎關(即今日的養馬嶺)更是兵家必爭之地。公元1130年,嶽飛帶著年僅10歲的四子嶽震,率軍鎮守五郎關,沈重打擊金兵。
正當嶽家軍凱歌高奏之時,以秦檜為首的投降派,鼓噪議和,昏君宋高宗連發十二道金牌,嶽飛不得不班師南下,以“莫須有”的罪名被害於風波亭。
據清代《黃梅縣誌》、《嶽氏宗譜》記載,嶽飛死後,秦檜密令追殺嶽飛家族。嶽霆、嶽震為避滅門之禍,逃至五郎關下的聶家灣,繁衍生息,世代相傳。
養馬村71歲的村支書聶和發,帶著記者尋找嶽震、嶽霆的遺跡。雖經800余年的滄桑,聶家灣的嶽家居宅、嶽家花園、嶽家學堂的遺址,教拳習武的演武場、操練兵馬的養馬嶺、伏馬槽等場地,仍歷歷在目。
“嶽家拳”《武穆遺書》,驚現天下
嶽家拳以短小精悍、樸實無華、實戰性強聞名。
黃梅是國家命名的“武術之鄉”,獲此殊榮就在於有嶽家拳。當年,金兵被嶽家拳打得聞風喪膽,不得不發出“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感嘆。
嶽飛壹生有文武兩部著作,但世人只見其慷慨激昂的詩詞歌賦和散文(即逝後被輯成的《嶽武穆遺文》),卻不見那威猛無比的嶽家拳譜(即後來被輯成的《武穆遺書》)。
在金庸的《射雕英雄傳》裏,許多俠士為爭奪《武穆遺書》打得頭破血流。可是,著名作家、“黃梅通”周濯街卻通過考證得出結論:《武穆遺書》在黃梅。
據考證,嶽飛逝前將拳譜傳給嶽震、嶽霆,二人隱居於黃梅聶家灣,整理出《武穆遺書》,秘而不宣,且日夜操練。
在黃梅縣小池鎮,記者見到了嶽飛第二十七代後裔嶽進,他是聞名鄂贛皖的嶽家拳傳人。1986年,他參加了全國民間武術表演大會,他的嶽家拳技壓群雄,榮獲金獎。深藏於民間的“嶽家拳”和《武穆遺書》於800年後,重新浮出水面。
作為忠烈之後,嶽進深明大義,於1987年將古抄本《武穆遺書》捐獻給國家,並獲得300元獎金。
然而,讓嶽進感到苦惱的是,他的兒女都不願學嶽家拳。他的女兒學的是跆拳道,她嫌嶽家拳不夠“漂亮”,父親告訴她,嶽家拳不是花拳繡腿,打的就是實戰。他的兒子牛高馬大,卻怕練拳吃苦,嶽進自稱當年練嶽家拳,練得尿血。
著名作家周濯街對清代《黃梅縣誌》考證後發現,自南宋至清光緒年間的600多年裏,黃梅縣上了縣誌的武舉人、武進士就有300余人之多。
今日之黃梅,“嶽家拳”的拳師更是不勝枚舉,武師雷傑挾“嶽家拳”之雄風,曾獲得全國武術之鄉武術比賽金獎。
“武穆古楓”五條刀痕,見證歷史
黃梅縣黃梅鎮嶽家灣村是嶽家後裔的壹個聚居地。
600年前,嶽飛後裔中的壹支從聶家灣搬遷至此。為了紀念嶽震、嶽霆兩位先祖,他們在村頭種下壹棵兩個枝丫的楓樹。而今,“武穆古楓”已長成參天大樹。
記者發現,大楓樹上有5條明顯的刀痕,嶽飛的第二十八代後裔、78歲的村主任嶽旭梅向記者講述了他親身經歷的壹段歷史。
他說,5條刀痕,便是5次劫難。
1931年,侵華的日本鬼子修碉堡要砍楓樹,被全村的嶽家後裔團團圍住。日本人將壹嶽家拳師的手臂砍斷,也沒能砍成大楓樹。
此後,大楓樹又分別經歷了漢奸保安團和國民黨軍隊的砍樹風波,均被嶽家後裔擋住。
1958年大煉鋼鐵,當地“砍樹隊”要砍大楓樹;1959年,公社大辦企業,也要砍樹做榨筒,都被攔了下來。
嶽老說:“人逢大難不死,必貴;樹逢大難不死,必靈。”於是,嶽飛後裔自發捐資,把“武穆古楓”打造成祭拜先祖、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場所。
興之所致,嶽老給我們唱起了《滿江紅》:“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精忠報國”是民族英雄嶽飛的靈魂所在,他的黃梅後裔稟承了這壹精神特質。
著名作家周濯街告訴記者,他調查考證發現,抗戰時期,黃梅縣的嶽飛後裔和“嶽家拳”拳師等80余人,成立了壹支“武術抗日鋤奸隊”。白天,他們是安分守紀的“良民”;夜裏,他們是神出鬼沒的武術高手,常常偷襲日軍和漢奸,攪得他們雞犬不寧,又無可奈何。
“油炸檜” 特殊民俗 永誌不忘
黃梅嶽飛思想研究會秘書長嶽和軍告訴記者,要辨別是否是嶽飛後裔,妳只要看他家中堂是否掛有嶽飛像,或是“還我河山”字幅,是否會打“嶽家拳”,是否為唱《滿江紅》,這些都是黃梅3000嶽飛後裔的特殊“胎記”。
事實上,黃梅的嶽飛後裔還有許多獨特的習俗。
嶽飛遇害的日子,正是除夕的前壹天,所以每逢嶽飛的忌日,他的黃梅後裔都要吃素,以示悼念。
黃梅的嶽飛後裔愛吃油條,且不把油條叫“油條”,而叫做“油炸檜”,以此來表達對賣國賊秦檜的痛恨。
嶽和軍說,黃梅的嶽飛後裔沒有給祖宗丟臉,在日軍侵占時期,嶽家沒有出過漢奸,解放以後的半個世紀,嶽家沒人進過監獄。
嶽飛是壹個武將,他的後裔操練武藝自然不在話下,就是筆頭工夫也稟承了先祖的靈氣。
在黃梅縣城走壹下,妳就會發現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招牌幾乎是壹個字體,渾厚質樸,蒼勁有力。壹問,才知道是嶽飛的第二十七代後裔嶽士傑獨創的“嶽體”書法。
黃梅是著名的“楹聯之鄉”,人們都愛貼對聯,且以嶽士傑的“嶽體”對聯為榮。每逢春節,嶽士傑每天寫春聯要伏案十七八個小時。
據介紹,嶽老生前最愛寫的還是“精忠報國”、“還我河山”。
黃梅的嶽飛後裔中,文才武將人才輩出,在商品經濟的大潮中,嶽家的大老板也是層出不窮,其中黃梅縣嶽飛思想研究會的會長嶽祥、副會長嶽學紅都是當地頗有威望的億萬富翁。他們說,商品社會談“精忠報國”,辦企業是最直接的方式。(記者胡成 通訊員王政 孫中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