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言警句 - 翰墨趣談·李斯

翰墨趣談·李斯

翰墨趣談·李斯

《李斯》:李斯(?—公元前208),秦代書法家。上蔡(今河南省上蔡西南)人。曾從荀卿學習,後入秦,拜為丞相。李斯博學多才,善書法,作品有《泰山刻石》、《嶧山刻石》、《瑯邪臺刻石》等。唐張懷瓘《書斷》評其書法 “畫如鐵石,字若飛動”。唐李嗣真《書後品》曰: “李斯小篆之精,古今妙絕。秦望諸山及皇帝玉璽,猶夫千鈞強弩,萬石洪鐘。”

李斯作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壹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的戰亂局面,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壹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李斯很受秦始皇重用,被封為丞相。他不但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而且是我國書法史上有名傳世的第壹位書法家。

李斯像

秦始皇在其統治前期,實行了壹系列強國富民的政策。加之他知才善用,大力擢升有用之才,所以國內政治安定,經濟繁榮,封建統治日益加強,顯示出蒸蒸日上的良好發展態勢。但是,由於秦代秉承春秋戰國而來,而貫穿春秋戰國的500多年間,諸侯割據,戰亂頻繁,這種動蕩不安的政治局勢也影響到了語言的交流和文字的使用,因此出現了“言語異聲,文字異形” 的狀況。例如僅壹個“秦”字,就有100多種寫法。這種情況怎麽能有利於全國的文化交流和發展呢?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身為丞相的李斯便上書秦始皇,要求統壹六國文字,“罷與秦文不合者”,從而為秦代的經濟政治發展服務。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建議,大力支持他改革文字。李斯召集人馬進行專門的研究,在大篆的基礎上,廣泛汲取了當時民間書法的精華,創造出了 “小篆”,又稱 “秦篆”,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文字發展的嶄新壹頁。

作為綜合眾長的新書體,“小篆”具有線條圓勻、結構對稱、字形縱長等特點。為了使小篆書迅速而廣泛地應用於實際生活,服務社會經濟和政治的發展,除了用行政力量來推行外,李斯等高官還親為表率、以身作則。李斯本人作了 《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了 《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了 《博學篇》,並把這三本書規定為學童啟蒙的識字課本,作為推廣應用小篆書的標準。從此,小篆書作為重要的書體通行於世。

李斯的書法在當時已很有名氣和地位,受到了廣泛贊揚和肯定,秦代有名的碑碣、璽印上的字很多都出自他的手筆。李斯的書法作品以刻石為代表,這主要跟秦始皇有關。統壹了六國的秦始皇好功名,喜歡登山遊水,並刻石記功。他每到壹處,都要丞相李斯撰寫頌文,書刻上石。我們從司馬遷的 《史記》 中可以知道秦代有泰山、瑯邪臺、之罘 (fú)、碣石、會 (kuài)稽、嶧山六處七塊刻石,並錄有五篇文字,這些刻石書寫都出自李斯之手。這七塊刻石中,之罘、碣石兩石已無跡可尋。嶧山刻石也被毀掉,後來出現了摹刻,唐代以來摹刻較多,以宋代鄭文寶摹刻的為最好,現存西安碑林。《瑯邪刻石》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但已剝落嚴重,字跡模糊,辨認很是不易。會稽刻石原本也不復存在,但有後人的翻刻本傳世。

《瑯邪臺刻石》 (局部) 秦 李斯

作為我國書法史上有名傳世的第壹位書法家,李斯得到了後世的廣泛認可,雖然他的書法真跡已不存世,但他改革漢字、創造小篆書、結束春秋戰國以來文字異形的局面、為我國方塊漢字的形成和發展奠定重要基礎等諸多歷史功績,將千秋永存,並受後輩學人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