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壹句話,決定了錢學森從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生涯。40多年過去了,如今錢學森已90高齡。他以其對中國火箭導彈技術、航天技術乃至整個國防高科技事業的奠基性貢獻,為我軍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寫下了精彩絢麗的篇章。
(壹)
1956年2月17日,錢學森經過深思熟慮,提出了關於《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就我國火箭、導彈事業的組織方案、發展計劃和具體措施發表了精辟的見解。《意見書》受到黨中央高度重視。不久,錢學森受命負責組建我國第壹個火箭、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10月8日———這正是錢學森回國壹周年的日子,國防部五院宣布成立,錢學森被任命為院長。新中國的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由此開始了艱難的征程。新事業起步,千頭萬緒。錢學森首先給剛剛分配來的156名大學生講授《導彈概論》,讓這些從未見過導彈的技術人員了解最基本的專業知識。他擬定了空氣動力學、發動機等有關專業的學習計劃,並指導建立了導彈總體、空氣動力學、發動機、彈體結構等研究室。
酒泉發射場。錢學森和普通科技人員壹樣,睡帳篷、吃粗糧,組織導彈試驗的測試、計算、分析、研究。在前蘇聯突然撤走全部專家的困難條件下,他帶領著中國科學家們攻克了壹道道難關,於1960年11月5日,成功進行了我國第壹枚導彈飛行試驗。在現場的聶榮臻高興地說:“這是我國軍事裝備史上壹個重要的轉折點。”1966年10月27日,錢學森又參與組織了我國第壹枚裝有核彈頭的中近程地地導彈飛行爆炸試驗,即原子彈、導彈“兩彈結合”試驗。核彈頭在預定地點上空成功實現了核爆炸,此舉震驚了世界。我國的國防現代化建設又壹次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作為壹代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的目光總是具有前瞻性。第壹枚導彈發射成功後不久,錢學森就組織有關專家就我國地地導彈的發展道路展開討論,形成《我國地地導彈發展途徑的意見》,提出了我國中近程、中程、中遠程和洲際導彈的長遠發展規劃。隨後,地空導彈、海防導彈,以及固體發動機、固體導彈、反導系統和運載火箭等項目,也在他組織和協調下陸續上馬。1965年1月,他又向中央提出報告,建議早日制訂我國人造衛星的研究計劃並列入國家任務。我國第壹顆人造衛星的工程代號由此被定為“651工程”,錢學森擔負“星———箭———地面系統”總的技術協調和組織實施工作。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壹顆人造衛星“東方紅壹號”遨遊太空,向世界宣告新中國迎來了航天時代的黎明。
(二)
錢學森是中國軍事高科技的奠基人之壹。他不僅為“兩彈壹星”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也對我國軍事科學研究提出了高層次的重要思想和觀點,並直接倡導了軍事系統工程和軍事運籌學學科的建立與發展。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錢學森就深刻地闡述了“戰爭是壹門科學”的思想。他指出:“我們要用現代科學技術來研究戰爭的規律,研究戰爭這壹門科學,這就形成了現代軍事科學。”
經過潛心研究,錢學森在1998年的壹次書面發言中,對軍事科學體系作了完整的論述。他指出:“在軍事科學,基礎理論層次是軍事學,技術理論層次是軍事運籌學,應用技術層次是軍事系統工程。”他將軍事系統工程的作用和功能定位為“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方法,更好地去解決貫徹執行軍事路線、軍事戰略中的實際問題”,並將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歸納為:作戰模擬;武器裝備系統的設計方案論證、戰術技術指標的確定與效能評估;後勤系統的組織管理;作戰指揮體系的設計;戰略問題的定量分析和戰爭模擬。
1978年5月,在錢學森等人的建議下,我軍開始了軍事運籌學和系統工程的研究試點工作,軍事科學院成立了第壹個軍事運籌研究分析機構。如今,軍事運籌學和軍事系統工程已經在我軍戰略戰術、部隊編制體制和兵力結構研究等各個方面得到廣泛運用,取得累累碩果。
關於我國的國防戰略,錢學森提出了壹系列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可行性的重要建議。他在20世紀80年代就指出,局部地區的“小仗”可能是我們到21世紀初主要的戰爭樣式,要搞壹些平時必須保留的、精銳的、可以馬上打仗的部隊,應認真從軍隊編制、裝備上解決這壹問題。這些建議受到軍隊領率機關高度重視,如今已在實踐中得到體現。對我國國防戰略和軍事工業改革發展,他也提出了許多重要的建議。他還提出軍工企業要實行“軍民結合”,而民用企業要實行“民軍結合”的觀點,以及用“柔性自動化生產系統”改革軍工企業的觀點,為我國軍工企業的改革和民用企業的戰時動員準備提供了重要思路。
錢學森在晚年還特別強調了軍事科學要開展跨學科研究的問題。1999年,他對前去看望他的總裝和軍事科學院領導同誌指出,科學的發展離不開各學科相互交叉、相互作用、相互借鑒。國防建設是個大系統,在實踐中遇到的都是大問題,而專家們往往從自己的專業出發看問題,帶有很大的局限性,應提倡各學科間的互相交流和討論。
(三)
謀求中國軍事高科技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長遠發展,是錢學森畢生的夙願。因此,他以科學家的超前目光,對國防和軍隊科技人才培養提出了高屋建瓴的見解。自1985年以來,錢學森曾多次談起關於“科技帥才”的話題。錢學森說:“現在要求培養壹批科技帥才,即是壹批工程師加科學家加思想家的人才”;“當帥才的,在領導實現壹個明確的目標時,應該從基礎應用到工程實踐,都能夠考慮到”。錢學森支持新學科,扶植邊緣學科,每壹種創新的觀點和設想都能得到鼓勵。他說:“要提倡創新思維,正確與否交給實踐去檢驗。”
早在1986年,錢學森就認為,高技術革命必將帶來軍事技術的迅速發展,軍隊將成為知識密集的部門。未來戰爭將廣泛使用各種先進武器系統,戰場情況錯綜復雜,從而對指揮人員的科技文化和軍事素養提出更高要求。他在分析外軍與我軍軍官的文化水平後敏銳地指出,為應付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軍隊幹部應逐步達到大學以上文化水平,師職幹部應是碩士,軍職幹部應是博士,戰士的文化水平也要相應提高。他的遠見卓識受到中央軍委、總部的高度重視。
今年已90高齡的錢學森,仍時刻關心著國防高科技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進展,他對前來看望他的軍委領導同誌說,要抓緊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和人才隊伍建設。記者在錢老家中看到,在他臥榻正對面書架上最顯眼的地方,擺放著壹尊“神舟號”航天飛船的模型。透過飛天的神舟,他那智慧的目光將永遠註視著祖國騰飛的未來。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智慧的源泉!”
*——“我近30年來壹直在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並總是試圖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我的工作。”
*——“壹個馬克思主義者是絕不會不愛人民的,絕不會不愛國的。”
*——“我本人只是滄海之壹粟,渺小得很。真正偉大的是中國人民,是中國***產黨,是中華人民***和國!”
*——“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
*——“在美國期間,有人好幾次問我存了保險金沒有,我說壹塊美元也不存。”
*——“因為我是中國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國住壹輩子。”
*——“我在美國前三四年是學習,後十幾年是工作,所有這壹切都在做準備,為了回到祖國後能為人民做點事。因為我是中國人。”
*——“難道搞科學的人只需要數據和公式嗎?搞科學的人同樣需要有靈感,而我的靈感,許多就是從藝術中悟出來的。”
*——“我認為今天的科學技術不僅僅是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而是人認識客觀世界、改造客觀世界的整個的知識體系。”
* ——“我們不能人雲亦雲,這不是科學精神,科學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創新。”
*——“我不能脫離廣大科技人員”(單位要為他建房他堅決不同意)
*——“我姓錢,但我不愛錢。我個人僅僅是蒼海壹粟,真正偉大的是黨、人民和我們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