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言警句 - 諸葛亮足智多謀,除了北伐因國力太弱不能取勝,他所指揮的每場仗必勝,曾經打敗司馬懿,曹操,周瑜,呂蒙等人

諸葛亮足智多謀,除了北伐因國力太弱不能取勝,他所指揮的每場仗必勝,曾經打敗司馬懿,曹操,周瑜,呂蒙等人

1、諸葛亮非將略之才。

諸葛亮是傑出的政治、外交天才,但未必是足智多謀的謀略家,更不是“每戰必勝”的軍事家。很多人沒有弄清楚《三國演義》和歷史的區別——《三國演義》是小說,很多東西都是虛構的,不能當做歷史,不加甄別地吸收。

諸葛亮本人並不具備統領三軍奪取天下的條件。他是壹位傑出的政治家,卻未必是傑出的軍事家。關於這壹點,原本是有定論的。陳壽說得很清楚——諸葛亮的特點,是“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也就是說,諸葛亮的政治才能憂於他的軍事才能。軍事才能當中,治軍又優於用兵。所以,讓他治國,絕對壹流;讓他治軍,也沒有問題。但要說設奇謀、出奇兵,那就不是他的強項了(應變將略,非其所長)。

這原本是實事求是評價,然而後世卻徒起糾紛。反對派的依據,主要是據《三國誌?諸葛亮傳》的記載,司馬懿在巡視諸葛亮軍營時,曾經佩服地說壹句“天下奇才也”的話。其實,司馬懿贊嘆的,正是諸葛亮的治軍之才。對於他的用兵,則另有評價。這個評價記載在《晉書?宣帝紀》中,原文是“亮誌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這話翻譯過來就是:諸葛亮這個人,誌向很大卻不識機微,謀劃很多卻缺少決斷,喜歡用兵卻不知權變,簡直就等於說他誌大才疏,不是打仗的料。所以司馬懿說,別看諸葛亮人多勢眾來勢洶洶,消滅他卻是指日可待(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許多歷史學家都己說過,此處不再贅言。

2、諸葛亮不是道士,也不懂什麽五行八卦,更不是巫婆神漢。所謂“精通奇門遁甲”、“披頭散發借東風”,其實是對諸葛武侯形象的詆毀,聰明人應該分辨清楚。

借東風是非常可笑的。諸葛亮“沐浴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發”,登壇祭風,簡直就是裝神弄鬼,完全是汙蔑諸葛亮!所以魯迅先生說《三國演義》“狀諸葛多智而近妖”。這裏說的“妖”,不是妖精或妖怪,是“妖人”,即巫師或神漢壹類。

諸葛亮當然不是“妖人”。不但不是“妖人”,還是“帥哥”。陳壽的《上表》說他“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漢代的八尺,相當於現在的五尺五寸,也就是壹米八四。諸葛亮出山的時候,年齡二十六歲。二十六歲的年齡,壹米八四的個子,而且“容貌甚偉”,大家可以想想是什麽形象。至少,不可能是壹身道袍,壹臉長須的。羽扇綸巾大概是事實,因為那是當時的時尚,也就不是諸葛亮的專利。所謂“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說的是周瑜,不是諸葛亮。就算有“借東風”這事,也該是周瑜去“借”(民間傳說便有說周瑜借東風的),要不然杜牧怎麽說“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3、諸葛亮的形象問題。

諸葛亮這個人,至少從晉代開始,就是許多人追捧的對象,可謂魅力四射,粉絲如雲。當時有壹個郭沖先生,大約是諸葛亮的鐵桿粉絲,感覺大家對諸葛亮的崇拜還不夠,於是“條亮五事隱沒不聞於世者”,其中第三件事就是空城計。這五件事,都被裴松之在為《三國誌》作註的時候駁回。駁空城計的證據是:諸葛亮屯兵陽平的時候,司馬懿官居荊州都督,駐節宛城,根本就不可能出現在陽平戰場,哪來的什麽空城計?

所以,空城計是靠不住的。其他如火燒新野,草船借箭,也都是無中生有。火燒博望是有的;但那把火是劉備所放(先主設伏兵,壹旦自燒屯偽遁,敦等追之,為伏兵所破),沒聽說有諸葛亮什麽事。火燒赤壁也是有的,但那是周瑜部將黃蓋的主意和功勞,也沒諸葛亮什麽事。

其實諸葛亮在赤壁之戰期間的主要功績,是促成了孫劉的聯盟;他對劉備集團的主要貢獻,則是確立了聯吳抗曹、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並身體力行。實際上諸葛亮是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未必是傑出的軍事家。他的軍事成就是有爭議的,他的軍事才能也不像後世傳說的那麽玄乎。歷史學家繆鉞先生就曾在 《三國誌選註》的“前言”中指出:“諸葛亮征南中事,當時傳說不免有誇大溢美之處,譬如對於孟獲的七擒七縱,是不合情理的,所謂‘南人不復反’,也是不合事實的。”諸葛亮也不像文學作品和民間傳說中說的那樣叠出險招。愛出險招的是郭嘉。而諸葛亮的特點,無論是史家的評論,還是他的自我評論,都是“謹慎”。 陳壽說他“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應該說是實事求是的評價。也就是說,諸葛亮是蕭何,不是張良和韓信。

但是,到了《三國演義》裏面,諸葛亮就集蕭何、張良和韓信於壹身,不但運籌帷幄決勝千裏,而且神機妙算未蔔先知。任何人,只要按照他的“錦囊妙計”行事,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劉備集團的大將如關羽、張飛、趙雲輩,有如他手中的提線木偶,理解也執行,不理解也執行。這當然不是事實,而且也把戰爭兒戲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