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遊子還念母親的詩句 1. 表達遊子遠歸對家鄉和母親思念的詩句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支.願君多采頡,此物最相思.
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
萬裏無雲境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 能告訴關於寫遊子與母親之間的關系的詩句
1.《墨萱圖》元.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2.《母別子》唐.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壹始扶行壹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願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於汝。
3. 悼念母親的詩句
思念逝去母親的詩句
1、懷念逝去的母親
燈光渾濁
您笑在墻上
我痛在心裏
泛黃的照片
微笑著慈愛的面容
如水的溫柔
壹滴清淚籬落
書箋兩行
壹個母親 壹個我
樹搖曳著風的舞姿
壹片落葉 塵埃泥土
壹朵花 盛開枝頭
歲月無情
母親在地裏長眠
我在這世上光明
2、相思
娘眠古息山,子落嶽陽田。
千裏兩相望,無時不淚漣。
3、西江月
風送金幡銀練,雲乘仙鶴神騋。
清明時節向天開,雨漫邊庭湘岱。
遊子壹心傷別,相思千裏成災。
惟將饗酒嶽陽臺,北向娘親叩拜。
4、懷念母親
棘人遠在異鄉客, 訣別娘系已五期。
淮岸濮山空繾綣, 巴陵湘水***傷悲。
西風回轉相愁絕, 血雨冰心同淚飛。
今跪地門三叩首, 連天春草也淒淒。
5、南山祭母
秋雨連綿近月半, 四城八鎮水成泛。
南來遷客行難通, 北往騷人眉不展。
我去南山饗酒來, 竹鳴孤冢把娘喊。
風鴉知意同相悲, 恨滿長天腸寸斷。
6、懷念母親
夜雨瀟湘燈火昏, 清明時節鹒(gēng) 聲聞。
傷魂最是家千裏, 淚看高堂少壹人。
7、思母
霜隕蘆花淚濕衣,白頭無復倚柴扉。
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糴米歸。
4. 思念母思念母親的詩句
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玉臺詠
南望故鄉,
雲海中:
景色如畫。
嘆遊子,
千裏萬裏,
空勞牽掛。
歲月多少憂和喜?
人生幾許苦與辣?
向慈母,
夢中再訴說,
我不怕。
故鄉風俗,親人去世,守孝三年後要除孝服,貼紅聯緬懷先人 [為鄉鄰羅某母親去世三年題贈]
三載孝期今日滿 百年氣運此時開
母愛崇高,深恩懿德永追念 親情偉大,慈善音容常掛懷
深恩何報,哺乳三載,守孝三載; 懿德永銘,敬愛壹生,緬懷壹生。
5. 描寫遊子思念家鄉的詩句
翻譯: 慈祥的母親在孩子即將遠行的時候,忍著內心的悲傷,壹針
壹線為其縫制衣服,深怕他受涷著涼,壹方面又擔心他不知
何年何月才能回來相聚,母親這份慈愛與關切,真不是我們
微小的心意所能報答。
賞析: 這首遊子吟是藉著遊子感恩之心,來表達母愛的偉大。上帝
無法照顧到每壹個人,所以才創造出母親。母親關愛子女,
呵護子女,完全是出自於天性,毫無保留、毫無怨言,就像
遊子吟裏的慈母,把自己的愛心與期盼,完全溶入壹針壹線
裏,讓人讀了好似壹股暖流通過心底。我們只要體會出這番
意境,把感恩的心付諸行動,就不枉費詩人的壹番苦心了
回答者:清風良子 - 高級
6. 寫思念母親的詩句和名言名句
1、唐代孟郊的《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2、黃景仁的《別老母》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3、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 杜甫《石壕吏》
4、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 —— 李商隱《瑤池》
5、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 —— 王安石《十五》
6、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 王冕《墨萱圖·其壹》
7、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 —— 白居易《燕詩示劉叟》
7. 遊子吟是介紹母戀子的親情詩,說遊子念家念母的詩和歌曲都有那些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
慈祥的母親手裏把著針線,
為將遠遊的孩子趕制新衣。
臨行她忙著縫得嚴嚴實實,
是擔心孩子此去難得回歸。
誰能說兒子像小草的那點孝心,
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
評析:這是壹首母愛的頌歌。詩中親切真淳地吟頌了偉大的人性美——母愛。
詩的開頭兩句,所寫的人是母與子,所寫的物是線與衣,然而卻點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中間兩句集中寫慈母的動作和意態,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深篤之情。雖無言語,也無淚水,卻充溢著愛的純情,扣人心弦,催人淚下。最後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熾烈的情懷,對於春日般的母愛,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於萬壹呢?
全詩無華麗的詞藻,亦無巧琢雕飾,於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著濃郁醇美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弦,引起萬千遊子的***鳴。
孟郊壹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壹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詩人自然不把這樣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詠,公務則有所廢弛,縣令就只給他半俸。本篇題下作者自註:“迎母溧上作”,當是他居官溧陽時的作品。詩中親切而真淳地吟頌了壹種普通而偉大的人性美——母愛,因而引起了無數讀者的***鳴,千百年來壹直膾炙人口。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然而對於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遊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於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深沈的內心情感。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實際上是兩個詞組,而不是兩個句子,這樣寫就從人到物,突出了兩件最普通的東西,寫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緊接兩句寫出人的動作和意態,把筆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時此刻,老母壹針壹線,針針線線都是這樣的細密,是怕兒子遲遲難歸,故而要把衣衫縫制得更為結實壹點兒罷。其實,老人的內心何嘗不是切盼兒子早些平安歸來呢!慈母的壹片深篤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細微的地方流露出來。樸素自然,親切感人。這裏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然而壹片愛的純情從這普通常見的場景中充溢而出,撥動了每壹個讀者的心弦,催人淚下,喚起普天下兒女們親切的聯想和深摯的憶念。
最後兩句,以當事者的直覺,翻出進壹層的深意:“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誰言”有些刊本作“誰知”和“誰將”,其實按詩意還是作“誰言”好。詩人出以反問,意味尤為深長。這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通俗形象的比興,加以懸絕的對比,寄托了赤子熾烈的情意:對於春天陽光般厚博的母愛,區區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於萬壹呢。真有“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之意,感情是那樣淳厚真摯。
這是壹首母愛的頌歌,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詩人飽嘗世態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蘇軾《讀孟郊詩》)。這首詩,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正見其詩味的濃郁醇美。
此詩寫在溧陽,到了清康熙年間,有兩位溧陽人又吟出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尚縈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可見《遊子吟》留給人們的深刻印象,是歷久而不衰的。
表達了感謝母親的思想感情。
8. 遊子懷念母親的文章
母愛,是人類壹個亙古不變的主題。
我們賦予它太多的詮釋,也賦予它太多的內涵。
沒有歷史史詩的撼人心魄,沒有風卷大海的驚波逆轉,母愛就象壹場春雨,壹首清歌,潤物無聲,綿長悠遠。
當代散文家余秋雨在壹篇文章中寫道:“壹切遠行者的出發點總是與媽媽告別……而他們的終點則是衰老……暮年的老者呼喊媽媽是不能不讓人動容的,壹聲呼喊道盡了回歸也道盡了漂泊”。
母愛是天涯遊子的最終歸宿,是潤澤兒女心靈的壹眼清泉,它伴隨兒女的壹飲壹啜,絲絲縷縷,綿綿不絕,於是,在兒女的笑聲淚影中便融入了母愛的纏綿。
母愛就象壹首田園詩,幽遠純凈,和雅清淡;
母愛就是壹幅山水畫,洗去鉛華雕飾,留下清新自然;
母愛就象壹首深情的歌,婉轉悠揚,輕吟淺唱;
母愛就是壹陣和煦的風,吹去朔雪紛飛,帶來春光無限。
母愛就是壹生相伴的盈盈笑語,母愛就是漂泊天涯的縷縷思念,母愛就是兒女病榻前的關切焦灼,母愛就是兒女成長的殷殷期盼。
想起了母親,誌向消沈就會化為意氣風發;想起了母親,虛度年華就會化為豪情萬丈;想起了母親,羈旅漂泊的遊子就會萌發起回家的心願;想起了母親,仿徨無依的心靈就找到了棲息的家園。
母愛就象壹首田園詩,幽遠純凈,和雅清淡;
母愛就是壹幅山水畫,洗去鉛華雕飾,留下清新自然;
母愛就象壹首深情的歌,婉轉悠揚,輕吟淺唱;
母愛就是壹陣和煦的風,吹去朔雪紛飛,帶來春光無限。
母愛就是壹生相伴的盈盈笑語,母愛就是漂泊天涯的縷縷思念,母愛就是兒女病榻前的關切焦灼,母愛就是兒女成長的殷殷期盼。
想起了母親,誌向消沈就會化為意氣風發;想起了母親,虛度年華就會化為豪情萬丈;想起了母親,羈旅漂泊的遊子就會萌發起回家的心願;想起了母親,仿徨無依的心靈就找到了棲息的家園。
時光如水,年華易逝,似水流年淡去我們多少回憶,卻始終不改我們對母親的綿綿思念。鶯歸燕去,春去秋來,容顏漸老,白發似雪。兒女在壹天天長大,母親卻在壹天天衰老。當兒女望見高堂之上的白發親娘,他們都會投入母親懷抱,熱淚漣漣!
母愛也是文學和音樂的永恒主題。文人以母愛為題,寫出的文章便滋潤蘊籍;樂師以母愛為題,彈奏的曲調便清柔幽美,余韻綿綿。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代詩人孟郊,歷經坎坷,窮困愁苦,而母親的笑容卻時刻令他夢縈魂牽。在他得知母親將來的時候,掩不住臉上的笑容,按不住心中的喜悅,抖落衣冠上層累的風霜,拂去心頭積澱的風塵,攜妻將雛,到溧陽城外迎接母親。芳草萋萋,花香陣陣,白雲舒卷,碧野晴川,處處洋溢著兒子不盡的思念。母子相依,熱淚盈眶,握著媽媽溫暖的雙手,望著母親蒼老的容顏,不禁愴然飲泣,感慨萬千,提筆賦詩,情思湧動,在孟郊筆下,就熔鑄了這首飽含母愛的《遊子吟》,誠摯深切,傳誦千年。
唐代詩人杜甫,壹生顛沛流離,棲止不定。他在安史之亂後回到家鄉時,已田園寥落,物是人非。淒苦憂愁,睹物傷懷,他將憂國憂民之心與思母之情相融合,互相生發,寫成感人肺腑的《無家別》。“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溪。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言詞悲切,淒苦哀絕,足以令人慷慨動容,下千秋之淚。
東漢末年,蔡文姬被亂兵擄至匈奴,作別家國,萬裏投荒。在被漢使贖回時,母子訣別,含悲引淚,親朋相送,淒涼感傷。她在所作《悲憤詩》中寫道:“已得自解免,當復棄兒子。天屬綴人心,念別無會期……號泣手撫摩,當發復回疑”。淒怨哀傷,聲節悲涼,讀之使人落淚。唐人曾以此為題,作胡笳之曲,如泣如訴,欲歌欲哭,壹種醇烈的母子之情充溢於曲調之間。
母愛是偉大的,也是無私的,它沈浸於萬物之中,充盈於天地之間。
有了母愛,人類才從洪荒蒼涼走向文明繁盛;有了母愛,社會才從冷漠嚴峻走向祥和安康;有了母愛,我們才從愁緒走向高歌,從頑愚走向睿智;有了母愛,也才有了生命的肇始,歷史的延續,理性的萌動,人性的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