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海軍思想根源在於經濟對海洋需要
沙俄的海軍思想根源在於俄國經濟發展對海洋的需要。早在彼得壹世之前,俄國就有重大的海上利益,主要貿易通道是從波羅的海到博斯普魯斯海峽,途徑拉多加湖,西德維納河到通黑海的第聶伯河。瓦蘭吉亞人(即在俄羅斯的斯堪的納維亞人)用毛皮、油脂、琥珀和奴隸去拜占庭換取金子、葡萄酒和精美織品。不過隨著13世紀蒙古人的入侵,這種海上貿易活動基本上消失了。
到17世紀末,隨著伊凡四世以來100多年的擴張,俄國在當時已經成為橫跨歐亞兩洲的封建大國,然而此時俄國是壹個與海洋隔絕的內陸國家。它沒有出海口,北部瀕臨北冰洋,幾乎終年結冰。西面與西南靠波羅的海和黑海,當時土耳其以及附屬國克裏木汗國占據著黑海北岸,瑞典則擁有著波羅的海。它們切斷了俄國通向西歐的咽喉。
對於俄國來說,它需要波羅的海,以便奪取芬蘭,從北翼控制西歐。它需要黑海和土耳其海峽,以便控制巴爾幹,進入地中海,從南翼控制西歐。它也需要裏海,以便東侵中亞,南下波斯灣和印度洋。同時,它也需要黑龍江,以便進入太平洋。
彼得壹世
彼得壹世認為,以頓河、涅瓦河和黑龍江做為出海口對於俄國是最重要的。因為控制了頓河河口就可以進入黑海,進而進入地中海和印度洋;控制了涅瓦河口就可以進入波羅的海,進而進入大西洋;控制了黑龍江口就可以進入鄂霍次克海,進而進入太平洋。他的這種見解,對於俄國海軍政策有著深遠的影響,預示著今後兩個世紀俄國海洋政策的方向。
在彼得壹世所有改革中,海洋和爭奪出海口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689年他上臺的第壹年簽訂的尼布楚條約規定俄國不能擁有黑龍江的出海口,這件事對他打擊很大,他認為是壹個災難。因為此時另外的兩個出海口頓河和涅瓦河河口分別牢牢掌握在土耳其和瑞典手中。之後,他留下了這句名言:“只有陸軍的君主是只有壹只手的人,而同時擁有海軍才能成為雙手俱全的人。”
在向東發展失敗後,彼得很清楚要獲得出海口並能和西方往來,只能通過成功的軍事行動來最終實現。他首先將目光轉向了南方。1695年,鑒於前兩次進攻亞速的失利(分別在1687年和1689年),彼得壹世著手創立艦隊。第二年,俄國陸海軍經過50天作戰,攻克了亞速要塞。之後,俄國海軍正式成立。1700年,俄國開始在塔甘羅格為亞速海艦隊修建基地,歷史上俄國第壹次在黑海擁有了自身的海軍艦隊。然而好景不長,由於1710年俄國在普魯特河戰役的失敗,南方出海口的計劃失敗。俄國只剩下唯壹的北方方向。
1701年俄國建造的船只
不過早在南下的同時,彼得將主要興趣盯上了北方的強鄰-瑞典,並因此爆發了長達21年的北方戰爭。這場戰爭中,俄國目標非常明確,就是:占領波羅的海沿海岸;摧毀瑞典對俄國河流與湖泊的控制;建立壹支強大的波羅的海艦隊;同瑞典交戰並消滅之。當時,瑞典控制著波羅的海大部分海岸線,包括芬蘭灣兩岸,波的尼亞灣全部,波羅的海東岸,連拉多加湖和佩普斯湖(即楚德湖)沿岸大部分也被其控制。
1702年10月11日(10月22日),在帆槳船隊配合下,俄軍經過40多天激戰,奪取了諾特堡(奧列舍克)。以後,該城改名為施呂瑟爾堡(意即鑰匙城),它標誌著俄羅斯開始進入波羅的海。俄國在進入芬蘭灣東岸後,於170 3年5月16日(5月27日)在兔子島為彼得保羅要塞奠基,它成為彼得堡的前身,這天也成為了列寧格勒(現名聖彼得堡)的奠基日。1704年底,俄艦隊又驅逐了在拉多加湖和佩普斯湖的瑞典人,控制了涅瓦河兩岸通往波羅的海的狹窄走廊。1712年彼得壹世遷都彼得堡,從此彼得堡逐漸成為俄羅斯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此後的戰爭進程中,年輕的俄海軍積極發揮了自身的作用:1710年,在艦隊配合下,俄軍攻占了芬蘭海岸和雷瓦爾(塔林)。1713年,壹支200條小船組成的艦隊協助陸軍攻下了赫爾辛基。1714年漢科海戰(筆者註:俄國壹直稱之為甘古特海戰)之後,瑞典艦隊受到極大削弱,而俄國則基本擁有了制海權,還乘勝占領了芬蘭與瑞典之間的海上跳板-阿蘭群島。
1714年漢科角海戰示意圖
在彼得壹世統治期間,俄海軍建設思想為:
海軍應配合陸軍作戰:主要方式是海軍應保證陸軍海洋壹側的安全,在陸軍從陸上對敵要塞圍困時,應從海上方向配合陸軍,對敵加以封鎖;海上方向的進攻與防禦作戰,應配合陸上戰場形勢。
註重海軍的基地配系:主要起著艦隊的停泊、修理、造船等功能,成為俄國各海口通道的據點。這些基地配系包括阿爾漢格爾斯克、維堡、喀瑯施塔得、塔林、塔甘羅格、巴庫等。
此外,彼得創辦了最初的海軍學校,1701年創辦了航海和數學學校,1715年在彼得堡創辦了海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