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自暴有戀衣癖,是因為童年恥辱的記憶,令她既優裕又憂郁。優裕是因為父親是落沒的中產遺少,母親是個西洋化的貴婦,從小生活在富裕的家庭,衣食無憂;憂郁是因為父親不務正業,母親不顧家庭,夫妻倆是對怨偶,裹挾其中令兒時的張愛玲情感孤獨,郁悶、糾結。後來父母離異,和後媽的關系更是糟糕透頂,經常穿她穿剩的衣服,以至於大打出手,被父親痛打壹頓,囚禁近半年,沒容易掙紮逃出來!她在文中描寫當時的心情時,形容雙腳每在街面上走壹下都是壹個響亮的親吻,不敢相信自己已重獲自由!
不過張愛玲自幼經受過父母的文化熏陶,她八歲接觸《紅樓夢》,十歲就看過《金瓶梅》,還喜好畫畫,為她後來的創作人生做了很好的藝術和文學準備。 海明威曾說:“不幸的童年是作家的搖籃、寶藏。”當代莫言、賈平凹等作家都歷經過艱難的童年,他們成功的作品也都有童年生活的縮影。說明童年的記憶對作家的創作是非常重要的。
張愛玲平時生活很懶散,我行我素,對不關己的事物不熱心,有個綽號是“我忘了”,她坦言自己只有作文寫得好。張愛玲有句至理名言是“想做什麽立刻去做,否則來不及了,人是最拿不準的東西”,她是這麽說的,也是這麽做的。
與大自己十四五歲的有婦之夫胡蘭成經歷了壹段津津有味的愛情,後來因為對方的移情別戀而斷然遺棄。新中國成立後,52年受邀參加上海第壹次文代會,因為特殊的時代背景,別人都穿藍色的中山裝、列寧服,唯獨隨性的她壹身旗袍加披肩,與眾不同遭人非議,而她也因無法接受天性被拘束避居香港。在香港大家完成學業後又離港赴美,和年事已高的作家、編劇賴雅結為伴侶。賴雅病逝後過起了與月亮***進退的生活,白天睡覺,夜晚讀書寫作。遙想故土卻已恍若隔世,壹直沒能回來。在無限的孤寂中度過晚年生活。
95年中秋,警察破門而入,發現她已死在寓所內,安靜地躺在行軍床上,手挽壹個包,內裝全部的文件,用最簡單的方式默默告別了人世!給人類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不斷有“張迷”追捧,永遠活在人們的文學夢裏。
在她諸多文學著作中,最具影響力的有五部經典作品:《金鎖記》金錢與欲望 ;《傾城之戀》戀愛與婚姻; 《紅玫瑰與白玫瑰》道德與欲望 ;《封鎖》好人與壞人 ;《色戒》愛國與愛人。最後的中篇《色戒》區區兩萬字,她卻琢磨了30年才動筆,情節絲絲入扣,每個進展都做到了非如此不可的描繪,後被改編成電影,實至名歸!
通過對張愛玲生平和性格的了解,更加理解了她的作品內含,更深地挖掘出了她的思考價值。為我們進行文學創作和對人性的探索研究提供深刻的借鑒意義!廣大文學愛好者,瘋狂迷戀她內心豐盈、個性率真的大家風範,如同她的經典作品壹樣流傳千古!
[無戒學堂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