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名言
1、陽德乃敷,陰功乃積,南宮度名,北鬥落籍。孫思邈
2、善養性者,則治未病之病,是其義也。孫思邈
3、易則易知,簡則易從。孫思邈
4、常言善道,天與之福。孫思邈
5、夫生民之道,莫不以養小為大,若無於小,卒不成大,故易稱積小以成大。孫思邈
6、恣其情欲,則命同朝露也。孫思邈
7、壹事長於己者,不遠萬裏,伏膺取決。孫思邈
8、神存心手之際,意析毫芒之裏。孫思邈
9、德不足是以貧馬,心不足是以死馬! --孫思邈
10、飲食有常節,超居有常度,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孫思邈
11、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長壽。孫思邈
12、淡然無為,神氣自滿,以此為不死之藥。孫思邈
13、食氣者則和靜而延壽。孫思邈
14、其知道者,法則陰陽,和於術數,飲食常有節,起居常有度,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孫思邈
15、身安壽永事如何,胸次平夷積善多. 。孫思邈
16、神仙之道難致,養性之術易崇。孫思邈
17、落花無返樹之期,逝水絕歸源之浪,人之生滅,事可同然,萬法皆空,何不悟矣!
18、道之所在,其德不孤。孫思邈
19、思韞入神,神存心手。孫思邈
20、晚而自保,猶得延年益壽。孫思邈
21、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謂小心也;赳赳武夫,公候幹城,謂大膽也;不為利回,不為義疚,行之方也;見機而作,不俟終日,智之園也。孫思邈
22、積傷至盡,盡則早亡。孫思邈
23、存不忘亡,安不忘危。--孫思邈
24、知治身能治國也。孫思邈夫愛其民,所以安其國;惜其氣,所以全其身。孫思邈民散則國亡,氣竭則身死。孫思邈
25、所以病苦,人自作亡,非關運也! --孫思邈
26、至精至微,至意深心。孫思邈
27、仁者守其仁而廉謹也。孫思邈
28、尋思妙理,留意鉆研。孫思邈
29、養性者,不但餌藥餐霞,其在兼於百行。孫思邈百行周備,雖絕藥餌,足以遐年。孫思邈
30、凡人不終眉壽或致夭歿者,皆由不自愛惜,竭情盡意,邀射名利,聚毒攻神,內傷骨髓,外敗筋肉,血氣將亡。孫思邈
31、多愁則心懾,多思則神殆,多念則誌散。孫思邈
32、常以深心至誠,恭敬於物,慎勿詐善,以悅於人,終身為善。孫思邈
33、全生之德為大。孫思邈
34、居貧富之中,常須守道,勿以貧富易誌改性
36、若知進而不知退,知得而不知喪,嗜欲煎其內,權位牽其外,其於過分內熱之損,胡可勝言,況乎身滅覆宗之禍,不絕於世哉!
37、四百四病,身於自造,本非由天。孫思邈
38、博極醫源,精勤不倦。孫思邈
39、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孫思邈
40、忍怒以全陰,抑喜以養陽。孫思邈
41、天無壹歲不寒暑,人無壹日不憂喜,故有天行瘟疫病者,即天地變化之壹氣也。孫思邈
42、金之得盈,福之已竭。孫思邈無義之福,於我如浮雲,不足以為富也。孫思邈
43、安身之本,必資於食。救疾之速,必憑於藥。--孫思邈
44、福者,造善之積也;禍者,造不善之積也。孫思邈
45、鬼神蓋不能為人禍,亦不能致人之福。孫思邈
46、世無良醫,枉死者半,此言非虛。孫思邈
47、夫為醫者,當須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孫思邈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孫思邈
48、聖人之道,以慈濟物,博求眾藥,以戒不虞。孫思邈
49、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當去禮去聖守愚以自養,斯乃德之源也。孫思邈
50、養老之要,耳無妄聽,口無妄言,身無妄動,心無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孫思邈
51、吾聞善言天者,必質之於人;善言人者,亦本之於天。孫思邈
52、賊而得之者禍也,幸而得之者笑也,分而得之者吉也,屈而得之者福也! 。--孫思邈
53、後生誌學者少,但知愛富,不知愛學,臨事之日,方知學為可貴,自恨孤陋寡聞。孫思邈
54、形體有可愈之病,天地有可消之災。--孫思邈
55、先發大慈側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孫思邈
56、衛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並大醉。孫思邈
57、人資飲食以養身,去其甚者自安適.。孫思邈
58、天有盈虛,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濟也。孫思邈故養性必知足自慎。孫思邈
59、識達道理,似不能言,有大功德,勿自矜伐。孫思邈
60、業濟含靈,命懸茲乎。孫思邈
61、養性必先知自慎,慎以畏為本。孫思邈故士無畏則簡仁義;農無畏則惰稼穡;工無畏則慢規矩;商無畏則貸下殖;子無畏則忘孝;爺無畏則廢慈;臣無畏則功不立;君無畏則亂不治。孫思邈
62、誌學之歲,馳百金而循經方,耄及之年,競三余而勤藥鉺。孫思邈
63、壽夭休論命,修行本在人。孫思邈
64、每日必須調氣補瀉,按摩導引不佳。孫思邈勿以健康便為常然。孫思邈常須安不忘危,予防諸病也。孫思邈
65、省病診疾,至意深心,詳察形候,纖毫勿失,判處針藥,無得參差。孫思邈
66、為無為之事,樂恬淡之味,省皂縱欲快誌,得虛無之守,故壽命無窮,與天地終,此聖人之治身也。孫思邈
67、食啖鮮肴,務令簡少。孫思邈
68、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於至粗至淺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溢之,虛而損之,通而 徹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熱而溫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見其死矣! --孫思邈
69、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以其運動故也。孫思邈
70、天地之間,唯人為貴,人之所貴,莫過於生。孫思邈
71、居其富而失其富,居其貴而不失其貴,禍不及也,壽不折矣!
劉晝名言拜倫名言莊周名言 唐朝醫藥學家孫思邈經典詩詞名句唐朝醫藥學家孫思邈經典詩詞名句
1、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2、善攝生者,無犯日月之忌,毋失歲時之和。壹日之忌,暮無飽食,壹月之忌晦無大醉,壹歲之忌暮無遠行,終身之忌甚無燃燭行房。——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3、善為醫者,行欲方而智欲圓,心欲小而膽欲大。——孫思邈
4、凡欲治療,先以食療。既食療不愈,後乃用藥療。——孫思邈
5、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誌,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若願普救含靈之苦。——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6、醫人不得恃己所長,專心經略財物。——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7、世無良醫,枉死者半,此言非虛。——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8、天無壹歲不寒昌,人無壹日不憂喜。——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9、凡欲為大醫,必須諳《素問》、《甲乙》……等諸部經方,又須妙解陰陽祿命,諸家相法,及灼龜五兆、《周易》六壬,並須精熟,如此乃得為大醫。——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10、人若勞於形,百病不能成。——孫思邈
11、治兒生落地不作聲法:取暖水壹盆灌浴之,須臾即作聲。——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12、養性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13、我為醫者,須安神定誌,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壹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兇,護惜身命。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淒愴,勿避艱險、晝夜、寒暑、饑渴、疲勞,壹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孫思邈《劍俠情緣三》
14、美藥勿離手,善言勿離口。——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15、藥采取不知時節,不以陰幹瀑幹,雖有藥名,終無藥實,故不依時采取,與朽木不殊,虛廢人功,卒無裨益。——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16、身為神氣之窟宅,神氣若存,身康力健;神氣若散,身乃死焉.——孫思邈
17、善養性者則治未病之病。——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18、為醫者雖善於脈候,而不知察於氣色者,終為未盡要妙也。——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19、養生之道,常欲小勞。——孫思邈
20、世有愚者,讀方三年,便謂天下無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無方可用。——孫思邈《大醫精誠論》
21、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22、飲酒可以陶情性,劇飲過多防百病——孫思邈《孫真人衛生歌》
23、票氣含靈,惟人為貴。人所貴者,蓋貴為生。——孫思邈
24、養生之家,常須預合成熟藥,以備倉卒之急。——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25、畏於己者,不制於彼。——孫思邈《千金要方》
26、夫二儀之內,陰陽之中,唯人最貴。——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27、凡藥皆須采之有時日,陰千曝幹,則有氣力。——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28、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醫。——孫思邈
29、人命至重,有貴千金,壹方濟支,德逾於此。——孫思邈
感恩的名言名言感恩的名言名言
1、感謝命運,感謝人民,感謝思想,感謝壹切我要感謝的人。魯迅
2、感恩即是靈魂上的健康。尼采
3、心存感激的人,整個世界都是光明的。
4、淡看世事去如煙,銘記恩情存如血。
5、壹飯之恩,當永世不忘。
6、我們可以通過感恩的橋梁,走向光明的未來。
7、學會懷抱感激,才會有人生的信念,生命的動力。
8、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
9、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10、用真誠澆灌友誼;用感激澆灌親情。
11、不會寬容別人的人,就不配受到別人的寬容。
12、壹父養十子,十子養壹父。
13、家庭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為它能使父母獲得情感。羅素
14、可憐天下父母心。
15、沒有感恩就沒有真正的美德。盧梭
16、感恩是精神上的壹種寶藏。洛克
17、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18、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報母恩。
19、會感恩的人,才懂得珍惜;會珍惜的人,才能夠快樂。
20、不要總是數著自己付出了多少,要記住從別人那得到了多少。
21、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情。
22、哀哀父母,生不養兒不知父母恩。
23、人世間最美麗的情景是出現在當我們懷念到母親的時候。莫泊桑
24、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25、心中常存感激,心路才能越走越寬。
26、忘記別人對不起妳的,記住妳對不起別人的。
27、精彩完美的人生,是懷著感激的人生。
28、魚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
29、知遇之恩當永生不忘。
30、人家幫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華羅庚
感恩珍惜的名人名言感恩與孝敬的名人名言感恩勵誌的名人名言精選 曾國藩名言經典名言1、學者不患立誌之不高,患不足以繼之耳。不患立言之不善,患不足以踐之耳。
2、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輕營。有必不可勸之人,不必多費唇舌。
3、日靜養,節嗜欲,慎飲食,寡思慮。
4、甜酸苦竦宜嘗遍,是非好惡總由人。出死入生寧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5、人該省事,不該怕事。人該脫俗,不可矯俗。不該順時,不可趨時。
6、學者能高眾也,毋以勝人,行標俗也,毋以繩人,免矣。
7、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誌之真不真耳!
8、賤不謀貴,外不謀內,疏不謀親。
9、學者不可不通世務。
10、勸人不可指其過,須先美其長。人喜則語言易入,怒則語言難入,怒勝私故也。
11、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災星。
12、人之精神不可無所寄。
13、儉以養廉,譽洽鄉黨;直而能忍,慶流子孫。
14、小屈以求大伸,聖賢不為。松柏生來便直,士君子窮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難事,姑韜光忍恥,以圖他日貴達之時,然後直躬行通。此不但出處為兩截人,即既仕之後,又為兩截人矣。
15、富貴家宜勸他寬,聰明人宜勸他厚。
16、人茍能自立誌,則聖賢豪傑何事不可為?何必借助於人?
17、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則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寬厚,寬厚則福亦厚矣。
18、人之所學,不可為人所容,為人所容則下矣。
19、優娼輩好嗤笑人,而敢為無禮,此自不賤本色。其趨奉不足喜,怠慢不足怒也。
20、賢而多財,則損其誌;愚而多財,則益其過。
21、女相妒於室,士相妒於朝,古今通患也。若無貪榮擅寵之心,何嫉妒之有?
22、血氣盛,則克治難。欲養心者,先治其氣。
23、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壹以至誠待之,彼術自窮。
24、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誇己之長,乃忌人之長。皆由存心不厚,識量太狹耳。能去此弊,可以進德,可以遠怨。
25、人之處於患難,只有壹個處置。盡人謀之後,卻須泰然處之。
26、稱人之善,我有壹善,又何妒焉?稱人壹惡,我有壹惡,又何毀焉?
27、古人愛人之意多,今人惡人之意多。愛人,故人易於改過,而視我也常親,我之教益易行。惡人,故人甘於自棄,而視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28、人之善惡形於言,發乎行,人始得而知之。但萌諸心,發於慮,鬼神已得而知之矣,君子所以貴慎獨也。
29、聖賢成大事者,皆從戰戰兢兢之心來。
30、自謙則人愈服,自誇則人必疑我。恭可以平人之怒氣,我貪必至啟人之爭端,是皆存乎我者也。
31、欲為君子,非積行累善,莫之能致。壹念私邪,壹事悖戾,立見其為小人。故曰:終生為善不足,壹旦為惡有余。
32、積善在身,猶長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積惡在身,猶火之銷膏,而人不見也。非明乎性情,察乎流俗者,孰能知之?
33、稱人之善或過其實,不失為君子。揚人之惡或損其真,寧免為小人。
34、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順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馬牛為人穿著鼻孔,要行則行,要止則止,不知世上壹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為馬牛者幾何?哀哉!
35、君子出則忠,入則孝,用則知,舍則愚。
36、古之學者,知即為行,事即是學,今之學者,離行言知,外事言學。
37、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恒為主。
38、文人富貴,起居便帶市井。富貴能詩,吐屬便帶寒酸。
39、人心能靜,雖萬變紛紜亦澄然無事。不靜則燕居閑暇,亦憧憧亦靡寧。靜在心,不在境。
40、見人有得意事,便當生歡喜心。見人有失意事,便當生憐憫心。皆自己真實受用處。忌成樂敗,何預人事,自壞心術耳。
41、畢竟先知後行,至於純熟,乃能合壹。
42、人有壹事不妥,後來必受此事之累。如器有隙者,必漏也。試留心觀之,知他人則知自己矣。
43、德不怕難積,只怕易累。千日之積,不禁壹日之累,是故君子防所以累者。
44、名節之於人,不金帛而富,不軒冕而貴。士無名節,猶女不貞,雖有他美,亦不足贖。故前輩謂爵祿易得,名節難保。
45、凡將舉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46、傷化毀俗者,雖親雖貴,必疏而遠之。清公貞修者,雖微雖踐,必親而近之。
47、學貴有常,又貴日新。日新若異於有常,然有常日新之本也。
48、君子滿腹天理,故以順理為樂。小人滿腹人欲,故以得欲為樂。欲無時可足,故樂不勝憂。理無時不存,故隨在皆樂。至樂順理。縱欲之樂,憂患隨焉。
49、法者,天討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
50、薦賢不可示德,除奸不可示威。
51、以愛妻子之心事親,則無往而不孝。以保富貴之心事君,則無往而不忠。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52、凡有橫逆來侵,先思所以取之之故,即思所以處之之法,不可便動氣,兩個人動氣,就成了壹對小人,壹般受禍。
53、從人可羞,剛愎自用可惡。不執不阿,是為中道。尋常不見得,能立於波流風靡之中,最為雅操。
54、衣冠之族,以清白遺世為本,務要恬穆省事,凡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與之相接。
55、事莫待來時忍,欲莫待動時防。即來思隱,即動思防,如火熾水溢,障之甚難。
56、得失有定數,求而不得者多矣,縱求而得,亦是命所應有。安然則受,未必不得,自多營營耳。
57、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緩緩想。想得時切莫緩,便要急急行。處天下事,只消得安詳二字,兵貴神速,也須從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遲緩之謂也,從容詳審,養奮發於定之中耳。
58、欲心壹萌,當思禮義以勝之。
59、欲為君子,非積行累善,莫之能致,壹念私邪,立見小人。故曰:終身為善不足,壹日為惡有余。
60、嘲戲人自事惡事,尤不可入壹二壯語,入壯語則戲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規人過失,不可入壹二戲語,入戲語則真者畢戲。每令人玩,失規人之旨矣。
61、才智英敏者,宜加渾厚學問。
62、常沈靜,則含蓄義理深,而應事有力。故厚重、靜定、寬緩,乃進德之基,亦養壽之要。
63、為人所狎與為人所恨,皆己過也。
64、常沈靜,則含蓄義理而應事有力。
65、凡權要人聲勢赫然時,我不可犯其鋒,亦不可與之狎,敬而遠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66、為學從切實際出發,自不落空。
67、人初做事,如雞伏卵,不舍而生氣漸充;如燕營巢,不息而結構漸牢;如滋培之木,不見其長,有時大;如有本之泉,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
68、作善豈非好事,然壹有好名之心,即招謗招禍也。
69、好為誑語者,不止所言不信,人並其事事皆疑之。
70、舉世惟壹真字難得。
71、以德遺後者昌,以禍遺後者亡。謙柔卑退者,德之余,強暴奸詐者,禍之始。
72、見面前之千裏,不若見背後之壹寸。故達觀非難,而反觀為難。見見非難,而見不見為難。此舉世之所迷,而智者之所獨覺也。
73、今人計較擺布人,費心心思,卻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壞了心術,自損了元氣。
74、知天地萬物於壹體,則能愛矣。
75、人之生,不幸不聞過,大不幸無恥。有恥則可教,聞過則可賢。
76、治心以廣大二字為藥,治身以不藥二字為藥。
77、有壹言而傷天地之和,行壹事而損終身之福,切須檢點。
78、處天下事,前面常長出壹分,此之謂豫;後面常余出壹分,此之謂裕。如此則事無不濟,而心有余樂。若盡煞分數做去,必有後悔。處人亦然,施在我有余之恩,則可以廣聽。留在人不盡之情,則可以全好。
79、盛怒極喜時,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須壹商之有識者。不然,悔隨之矣。
80、壹念之善,吉神隨之。壹念之惡,厲鬼隨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81、聞善言則拜,告有過則喜,有聖賢之氣象。坐密室如通衢,馭寸心如六馬,可以免過。心不清則無以見道,誌不確則無以立功。
82、二十年來治壹怒字,尚未清磨得盡,以是知克己最難。
83、人皆有愛生惡死之心,人皆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見善不明耳。
84、怒時易激,義憤亦當裁抑;喜時易狂,即微言亦須謹慎。
85、論人情只往薄處求說,人心只往惡邊想,此是私而該底念頭,自家便是個小人。古人責人,每於有過中求無過。此是長厚心,盛德事。學者熟思,自有滋味。
86、百戰百勝,不如壹忍。
87、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88、讀書不獨變人氣質,且能養人精神,蓋理義收攝故也。
89、責人者必自恕。
90、壹毫善行皆可為,勿僥福望報;壹毫惡念不可萌,當知出乎爾者反乎爾。
91、居心不凈,動輒疑人。人自無心,我徒煩擾。
92、君子稱人之善而非譽也,折人之過而非毀也,毀其勸善而改過也。小人不然,善則忌之,過則揚之。
93、人之精神有限,過用則竭。
94、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氣,力戒自滿,毋為人所笑,乃有進步也。
95、壹念不敢自恕,斯可謂之修。壹語不敢茍徇,斯可謂之直。壹介不敢自汙,斯可謂之廉。
96、好便宜不可與***財,狐疑者不可與***事。
97、君子所信者,此心也。若願後世之毀譽,是有待於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