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言警句 - 筆記:書籍裝滿了智者的話語

筆記:書籍裝滿了智者的話語

1.(2020年2月21日)

沈默是無言的花朵,雖然無言,但卻有著內在的美麗。

2.(2020年2月21日)

書籍裝滿了智者的話語,用敏銳的靈魂和崇高的思想在寫作,寫出引人深思的篇章,發人深省。

3.(2020年2月21日)

妳笑著笑著沈默了,我流著眼淚,說著滿口的傷心話。

4.(2020年2月22日)

最近我壹直在讀亞裏士多德寫的《政治學》,書中有壹句話:“具有遠見能運籌帷幄的人自然成了統治者和主人;”《禮記·大學》有雲:“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齊家,齊家而後治國,治國而後天下平。”這是成為“統治者”或者“主人”的必備條件。

5.(2020年2月22日)

人對萬事萬物有了理解,就有了自己的感悟。不管妳的感悟從何而來,都是萬事萬物所贈給妳的最好的禮物。

6.(2020年2月22日)

觀察人性的真、善、美,假、惡、醜,從中學到的是對道德和良知的認識。

7.(2020年2月22日)

我媽在屋子裏種的花悄然的開花了,在這個比較冷的季節(初春時節)裏,它還是堅決的選擇了開花。這象征著某種精神,在告訴人們——用歐內斯特·海明威的話來說就是,“人不是生來被打敗的”。花也壹樣,不是生來被打敗的。

8.(2020年2月22日)

凡事都要學以用之;不懂得如何運用知識,即使知道的再多,也是毫無用處。

9.(2020年2月22日)

如果人類是可以通過知識被改變命運的,那麽被改變之後的人應該如何讓自己的生活擁有更多的財富?而這種財富並不壹定只是金錢,更多的還有可能是豐富的閱歷和經歷,就像壹本充滿智慧的書,讀過的人可能已經知道如何運用知識來享有自己的財富(並不是指所有人)。讀書不是為了別人,活著更不是為了別人。

10.(2020年2月22日)

近來,為了獲取新知,我買了不少書籍。蘇聯作家瑪克西姆·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如果人生能像這手中的書壹樣“運籌帷幄,決勝千裏”,那麽人在做事的時候可能就不會有差錯了。可是,現在仔細想來,誰又能做得到呢?

11.(2020年3月1日)

哲學的存在是為了幫助人更好的生活,幫助人更好的理解生活。有了哲學的存在,我們的生活似乎多了壹份智慧。這份智慧會伴隨著我們每個人成長,不管我們是來自哪個國家,這份智慧都是人類***同的。就像弗裏德裏希·威廉·尼采說的:“身體和靈魂所有的美德和有用的知識都需要壹點壹點辛苦地獲得,通過許多努力、自我約束、限制,通過頑強的意誌、充滿信心地反復同樣的勞動”(引自《權力意誌》)。

12.(2020年3月1日)

人類的文明能發展到今天,智慧的力量是功不可沒的。不管我們是來自哪個國家,我們都學習著同樣的東西——就是知識。

13.(2020年2月26日)

⑴詩歌

坐在書桌前讀書

眼睛疲倦了

想去床上睡覺

合上書

做個夢裏的小說家

⑵仿寫句子

就像時光穿梭壹樣,如果人生能夠重來,我們是不是都會像剛出生的嬰兒,從壹開始就要面對世人的眼光。

⑶比喻

明喻

在孤獨中,書籍是能治愈的情歌,可以撫慰人的心靈,讓心裏不再那麽害怕。

暗喻

生命像壹條不斷流的長河,重要的不在於它的長度,而在於它承載著華夏文明和厚重的歷史。

14.(2016年5月)

⑴透過某個記憶點來描寫壹個獨壹無二的場景。

⑵通過聯想,把那些看似無關的場景連接到壹起,然後用自己的想象把它勾勒出並寫下來。

⑶這是我在讀羅伯特·麥基的《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時,記在書裏的筆記。

15.(2020年3月6日)

斯韋特蘭娜·阿列克謝耶維奇在《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中寫道:“痛苦就是壹種孤獨,像聾子壹般地與世隔絕。有時我又感覺到,痛苦是壹種特殊的知識類別,是人生中無法以另壹種方式表達和保存的東西,我們尤其如此。我們的世界就是這樣建立的,我們也是這樣成長的。”

痛苦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就要看這個人能不能夠接受痛苦的存在,和痛苦所帶來的沈重的壓力。所以,接受痛苦是壹件難事,承受痛苦更是壹件難事。在難上加難時更要學會面對,這是成長必定要經歷的壹個過程。學會面對和承受壓力都是成長的苦行之路,在這條道路上,狂風暴雨是考驗人的耐力,學會堅強是考驗人的意誌力。脫離與世隔絕,是痛苦中的人聽見歌聲振林樾的美好。就像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所說:“人生的意義不在於留下什麽,只要妳經歷過,就是最大的美好,這不是無能,而是壹種超然。”

16.(2020年4月5日)

之前有讀過林清玄寫的兩本書,壹本是《心無掛礙,無有恐懼》,另壹本是《人間最美是清歡》。書中精選了林清玄先生創作的大量的散文作品,幾乎可以堪稱是佳作。在這兩本書裏所選的散文作品當中,我最喜歡的是《人間最美是清歡》裏面的壹篇《武昌街的小調》。這篇文章所講述的主人公是臺灣著名詩人周夢蝶先生。在文章裏,林清玄說周夢蝶是壹個“光頭詩人”,我覺得很有趣。據文章講述,周夢蝶先生在武昌街擺書攤賣起了舊書,然後發型是剃了壹個光頭。我記得臺灣女歌手陳綺貞還為周夢蝶先生創作過壹首歌曲,名字叫《周夢蝶》,演唱這首歌曲的是壹個組合,很特別,名字叫The Verse。我很早以前的時候有在網絡上聽過壹次,後來因為版權的原因,在網絡上壹直都無法播放,就再也沒有聽過了。除了歌曲之外,我自己在之前有讀過幾首周夢蝶先生創作的詩歌作品,是壹本綜合了多位詩人的選本詩集。我自己讀著還挺喜歡的,就是有時在閱讀的時候,發現了書中存在的壹些錯誤。壹些低級的錯誤,我覺得就不應該在書中出現,但是沒辦法,圖書已經印刷出來,所以錯誤就被印在了書裏面。其實我還是很享受閱讀詩歌的過程,至少詩歌帶給我的是思想上的快樂,所以我在享受的過程中還面帶著微笑。

我最早讀的現代詩歌印象最深的是艾青先生創作的《我愛這土地》,後來還買了壹本他的詩集,而且書裏面收錄的詩歌還非常的全面,基本上把艾青先生在各個時期創作的詩歌全部都收錄在了書裏面。讀過他的詩集之後,印象比較深的詩歌還是《我愛這土地》。因為這首詩歌在我心裏面已經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所以我對這首詩歌的印象,可能會比艾青先生創作的其他詩歌作品印象會更多壹些。

讓我印象比較深的文章:

林海音《竊書記》

鄭振鐸《燒書記》

余光中《鄉愁》(詩歌作品)

遲子建《落紅蕭蕭為哪般》

李白《將進酒》(古詩詞)

林清玄《武昌街的小調》

陳翔《葫蘆兄弟》

汪蘇瀧《我的三國與桃園》

艾米莉·狄金森《壹本書》(詩歌作品,趙又廷翻譯)

魯迅《孔乙己》

董玉方《父親寫的散文詩》(詩歌作品)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詩歌作品)

17.(2020年5月7日)

範康:東漢學者。年輕時十分節儉,後來做官也很清廉,是個讓人稱道的賢人。

18.(2020年5月7日)

時間的推算:是從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三個天體——太陽、地球和月亮的運轉周期的比例計算出來的。

19.(2020年5月13日)

詩歌的語言是所有的語言裏面最特別的壹種,其他的語言都不能體現出它的獨特。英國著名詩人珀西·雪萊曾經說過:“壹首偉大的詩篇像壹座噴泉壹樣,總是噴出智慧和歡愉的水花。”

20.(2020年5月13日)

英國著名劇作家、詩人威廉·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如鳥兒沒有翅膀。”這句話是我在《名人名言》裏面讀到的。當時我讀到這段話的時候,被這句話給深深吸引住了。這也是我記住的威廉·莎士比亞唯壹的壹段名言,雖然我讀了他很多的戲劇作品,但是這段話還是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21.(2020年5月13日)

《我是劉慈欣》書中語錄摘選

⑴劉慈欣說:“主流文學描寫上帝已經創造的世界,科幻文學則更像上帝壹樣創造世界再描寫它。”(夏明亮《大劉小傳》)

⑵在劉慈欣看來,主流文學就是壹場人類的“超級自戀”,而科幻文學恰恰是文學“再壹次睜開眼睛的努力”,超越主流文學的超級自戀,讓文學與宇宙重新連接起來。(夏明亮《大劉小傳》)

⑶像阿西莫夫的《最後答案》這樣的小說,在短短的幾千字內生動地描述了包括人類在內的整個宇宙幾乎十億年的歷史。如此的包容量和氣魄,是傳統文學不可能達到的。(劉慈欣《混沌中的科幻》)

⑷人在文學中的地位和在科學中的地位正好相反。人在政治、社會、文化中的地位是不斷上升的,但是在科學中,人越來越被邊緣化。開始是宇宙的中心,後來是太陽系的中心也不算,再後來銀河系的中心也不算。到現在妳要看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卑微得連塵埃也比不上,太渺小了。(劉怡&劉慈欣專訪《我沒有不請自來的靈感》)

⑸以前人們認為生命是獨特的,有活力在裏面,後來發現沒有什麽活力,人所遵循的自然規律和無生命物體遵循的自然規律壹樣,壹個人死去和壹塊冰化掉沒什麽本質的區別,這是生物學上對人的致命打擊。人在宇宙中的渺小,給我帶來的感受不是自卑、自憐,而是震撼。(劉怡&劉慈欣專訪《我沒有不請自來的靈感》)

⑹寫作對於我來說是壹種探索問題的思考方式。(陳楸帆&劉宇昆&劉慈欣專訪《關於科幻的十問十答》)

22.(2020年6月11日)

不僅僅是讀書,寫作對於壹個人的表達也非常重要。讀者不只是要往體內吸收東西,還要往外吐東西,而讀者吐出來的東西就是寫作呈現出來的句子,然變成了整篇文章,這是寫作的壹個過程。

我們通過寫作得到的不僅僅是輸出來的文字和句子,更多得到的是我們字裏行間所表達出來的“新的思想”,這個思想對於寫作者而言很重要,因為每壹次的寫作都會“更新”自己的思想和表達。

寫作的過程不像是在玩兒過山車,而更像是喝咖啡。壹開始,我們想品嘗不加糖的咖啡是什麽味道,然後壹點壹點的往咖啡杯裏加糖,糖加的越多,咖啡就會變得越來越甜,我們所得到的也會越來越多。因為他在最開始嘗盡了苦澀,這就很像我們最開始學習寫作,然後壹點壹點的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慢慢地找到了感覺。糖不是我們所得到的思想,而是我們所加進去的精彩。而我們所最終得到的,是咖啡+糖綜合在壹起之後的東西,也是我們苦盡甘來的經歷。

23.(2020年6月11日)

寫文章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心中有文章。我們某壹刻的想法或許就會成為我們筆下的文章,不然怎麽會有哲學書的存在。能夠寫作的不僅僅是我們提筆時所用到的手,更多的還是我們長久以往積累的思想和經驗。思想+表達+文字+過程+學習+經驗+勤奮=結果。

我們要做的不是逼著自己把文章寫出,而是要像流水壹樣,順其自然的讓它出來。

24.(2020年6月14日)

我們學會的知識越多,越能夠發現自己是壹個無知的人。正所謂,“吾生也有涯,而生也無涯”。

25.(2020年6月19日)

不曾有當初的舍得,又怎會有如今的得到。想要得到就必定會失去我們認為珍貴的東西。

26.(2020年6月23日)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成為生活的主角,讓無限的光芒都照耀在自己的身上,可當我們真正成為萬眾矚目的主角之後,我們生活中的壓力也會壹擊壹擊的向我們襲來,把我們壓成壹個包著餡的餅。我們可以把包在餅裏面的餡看作是我們的享受,可以把餅本身看作是我們的壓力。因為餅在外面包住了餡,所以壓力就包裹著我們的享受,讓我們的享受得不到自由。這樣壹來,我們所承受的壓力就大過於我們享受在美好之中。也讓我們不再像壹個帶著光環的主角,反而是帶著滿身壓力的主角。因為我們是主角,所以我們備受矚目。也正因如此,我們的壓力就會比別人更多壹些,這也是我們在成為主角之後所要承受的。

不管我們是否能夠成為壹個真正的人,在成為真正的人之前,我們都要學會認識我們所生存的這個世界。我所理解的真正的人,是我們可以解決世界拋給我們的問題。比如,賺錢。賺錢是我們生存的必備條件,沒有之壹。這也是除了我們精神上的享樂之外,現實生活帶給我們的物質上的享樂。物質上的享樂,比如,買衣服、買化妝品、買首飾、買各種各樣的名牌包和豪華的汽車,以及舒適的樓房。這是現實的物質生活,更是現實的生活讓我們變得現實。我們擁有了現實,才能夠追求我們心中所謂的理想。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包括”先苦後甜”也是壹樣的道理。

27.(2020年7月6日)

1

讀《妳當像鳥飛往妳的山》最大的感受就是,教育對於壹個人的重要性要超越於我們自己的認知和我們自己的理解,這也是為什麽我們要到學校裏去接受教育,而不要壹直在家裏待著。

2

當壹個人的認知發生了改變,他的生活也會隨著他的認知發生改變。

3

教育是人成長的開端,接受教育是人進化的壹個階段,可以使人的思想變得更廣闊。

28.(2020年9月15日)

生命是文學的壹部分,有了生命,文學才顯得更生動。擁有了文學,我們就擁有了生動而又可貴的珍貴。

29.(2020年10月12日)

1、現實是我們擁有金錢的權利,沒有這種權利我們將失去物質生活。可以把金錢看作是擁有物質生活的向上精神,也可以把現實看作是我們人生的過程。擁有金錢不代表可以活的很漂亮,但是沒有金錢,生活壹定會壹塌糊塗。我們失去了物質生活,就等於失去了向上精神的同等價值。精神生活是豐富我們大腦的必要條件。當物質生活加上精神生活的時候,我們的生活雖然無法與貴族與之相比,但是最終留下的是世界給予我們的財富。

2、現實雖然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殘酷,但是生命依然要擁有理想的渴望,沒有渴望就沒有希望,沒有希望就等於看不見翌日的黎明。將理想看作是人生奮鬥的目標,生命將充滿意義。

30.(2020年10月12日)

《我是貓》反映了小資產階級的思想和生活,在我看來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如果沒有寫現實生活的文章,我會覺得文學的骨子裏失去了對現實的吶喊。我們可以平凡,但是不可以平庸;我們可以虛幻,但是不可以不腳踏實地。在生命裏壹定要有現實這種濃重的色彩,加上空氣中飄蕩的虛幻,最終成了文學裏不可缺少的世界。

31.(2020年12月15日)

地理學科的書壹定要詳細看,不然就會什麽也學不到。歷史類的書要求實,不然所學的壹切都白費。讀文言文的書,有時要記得單字解讀,比如山東,不是地名,而是山的東邊。比如魚肉,是魚和肉……讀古詩詞類的書壹定要讀懂,不然只不過是讀了壹遍字而已。讀名著小說,壹定要了解小說裏的社會背景,比如《日瓦格醫生》裏面寫的戰爭,就需要去學習歷史來了解,這樣更容易方便理解小說的內容。讀非常有道理的書,壹定要去實踐,這樣自己所學會的知識才能夠完全理解和懂得如何運用在自己的生活中。

32.(2021年2月11日)

以下內容為,回答“小紅書”(智能手機社交平臺應用軟件)網友發布關於臧克家先生被收錄在初中七年級《語文》課本中的文章《說和做——記聞壹多先生的言行片段》的學習方法。

對於我這個要考試的人來說,真的有很大的幫助。本來只是略懂些皮毛,這回是真的深入了解,且學懂壹篇文章的內容,把文章的內容從1變成10,這樣壹來,不僅知道了1+1可以等於2,還知道了1+9可以等於10。這就很像是壹個進步的過程,從最開始的知識短淺,再到滿腹經綸,腹有詩書氣自華,在這個過程當中,沒有指導是做不到的,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只有自學,更重要的還要有交流,這也是閱讀文章之後讓我們明白了,說話是為自己辯護的武器,語言是辯護時所運用的方式,這便是學習後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