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陂杏花
(北宋)王安石
壹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
縱被東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蔔算子 詠梅
(南宋)陸遊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壹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石灰吟
(明)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早梅(柳宗元)
(五律·景物)
(唐) 柳宗元
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
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裏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早梅(張謂)
(七律·景物)
(唐) 張謂
壹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早梅(齊已)
(唐) 齊已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樹深雪裏,昨夜壹枝開。
風遞幽香去,禽窺素艷來。
明年獨自律,先發映春臺。
望梅花
(唐 )和凝
春草全無消息,臘雪猶餘蹤跡。
越嶺寒枝香自拆,冷艷奇芳堪惜。
何事壽陽無處覓,吹入誰家橫笛?
憶梅
(五絕)(唐)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早梅
(唐)孟浩然
園中有早梅,年例犯寒開。
少婦爭攀折,將歸插鏡臺。
猶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
菊花
(唐)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2.運用了托物言誌的寫作手法的詩句有哪些壹、運用了托物言誌的寫作手法的詩句運用托物言誌的寫作手法的詩句很多,如下 石灰吟明 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意思是石灰石經過千錘萬鑿才從深山中開采出來,用烈火焚燒也是件平常普通的事。
粉骨碎身都不怕,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間。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發自己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品質和不同流合汙與惡勢力鬥爭到底的思想感情 。
梅花宋 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那墻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盛開。為什麽遠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作為北宋傑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王安石托物言誌,借物抒懷,借此詩之寒梅傲然綻放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卓爾不群,遺世獨立的忠貞節操。 4. 瀑布聯句 唐代:李忱 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
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譯文: 溪流不辭辛苦,穿過千巖萬壑來到山崖前,從遠處看去,可以發現這溪流的源頭在很高出; 但是小小的山溝怎麽可能留的住他呢,他最終會流入大海化成洶湧的波濤。
5. 古劍篇 / 寶劍篇 唐代:郭震 君不見昆吾鐵冶飛炎煙,紅光紫氣俱赫然。 良工鍛煉凡幾年,鑄得寶劍名龍泉。
龍泉顏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嘆奇絕。 琉璃玉匣吐蓮花,錯鏤金環映明月。
正逢天下無風塵,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綠龜鱗。
非直結交遊俠子,亦曾親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棄捐,零落漂淪古獄邊。
雖復塵埋無所用, 猶能夜夜氣沖天。 譯文: 妳難道沒有看到昆吾的寶石被煉成寶劍,通紅的爐火,劍鋒上射出紫色的光焰? 良工巧匠們不知經過多少年的鍛造冶煉,才鑄出這把無雙的寶劍名曰龍泉。
劍工自己也得意非凡地驚嘆,鋥亮得如雪如霜寒芒四閃。 像琉璃玉匣裏吐出壹朵白蓮,劍柄上的金環是日月的光輝鍍染。
此劍出世,正逢天下沒有戰爭,好慶幸被君子佩帶防身。 耀眼的劍芒像青蛇遊動,鞘上的花紋如浮起綠色的龜鱗。
不只是遊俠們見了十分珍愛,英難豪傑亦曾格外鐘情。 為什麽要壹個勁兒地說它曾中途遭到拋棄,飄零淪落在荒涼的古獄旁邊呢? 雖然被泥土掩埋不能發揮作用,但其赫赫劍氣形成的不凡光焰仍然夜夜照亮了夜空。
3.托物言誌的詩句托物言誌詩,指的是詩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興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種理想和人格融於某種具體事物的壹類詩歌。那麽,壹首好的托物言誌詩,應該具有什麽特點呢?
首先,既然是詠物詩,當然要能逼真地寫出所詠之物的特征,並能深入其裏,攝出事物的神韻、品格來,即要做到“神似”。如南宋故臣鄭思肖的《畫菊》:
花開不並百花從,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菊花獨立疏芳,自甘寂寞,不求虛榮,不屑與“百花”為伍。它堅持節操,傲霜怒放,光彩照人,誌趣未窮。這裏的菊花具有了某種神韻,而菊花同時又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相對應的“百花”則是影射那些屈節仕元的故宋臣屬。
詩三四兩句化用朱淑貞“寧可抱頭枝上老,不隨黃葉舞西風”的詩句,精心刻畫了菊花寧帶著清香枯死枝頭,決不向北風屈服飄零落地的頑強精神,絕好地體現其耿耿忠心、錚錚鐵骨,及“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高風亮節。這裏的“北風”壹語雙關,字面上指大自然凜冽呼嘯的北風,實際上隱喻來自北方的元朝統治者。他們雖憑借強大的武力滅亡了南宋,但去無法征服像詩人這樣的孤臣義士。詩人以詠菊為題,運用擬人手法詠菊寫人,通過贊美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自己的心聲。
其次,在欣賞詠物詩時,要註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如下面這首明人於謙17歲時寫的《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
詩的首句寫石灰的來之不易,鏗鏘有力的字句中寄寓了千錘百煉才能造就人才的深意。次句以擬人化的手法表現了石灰臨難不懼、處變不驚的不凡氣度,從中也寄寓了少年於謙不畏艱險的性格。第三句詩人再次以擬人化的手法充分表現了石灰不怕粉身碎骨的崇高精神和甘願獻身的美德。同樣,從中也展示了詩人不怕犧牲、視死如歸的英雄情懷。詩的末句“要留青白在人間”是前三句的收結與歸宿,是全詩的畫龍點睛之筆。石灰何以能如前面所吟唱的那樣,關鍵在於它具有“要留清白在人間”的誌向,這也是詩人的誌向和理想。我們可以說,作者句句寫石灰,正是句句寫自己。
再者,要註意分析詠物詩的寫作技巧。手法的不同,往往能反映出所詠之物與詩人自我形象融合的深淺程度。
如黃巢落第後所作的《菊花》: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作者親切地稱“菊花”為“我花”,顯然把它作為廣大被壓迫人民的象征。那麽,與之相對應的“百花”自然是喻反動腐朽的封建統治集團。
詩的三、四兩句極寫菊花盛開的壯麗情景,“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整個長安城,都開滿了帶著黃金盔甲的菊花,它們散發出陣陣濃郁香氣,直沖雲天,浸透全城。這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國,也是菊花的盛大節日。思想的深刻,想象的奇特、設喻的新穎、辭采的壯麗、意境的闊大,都可謂前無古人。正因為這樣,作者筆下的菊花也就壹變過去那種幽獨淡雅的靜態美,顯示出壹種豪邁粗獷、充滿戰鬥氣息的動態美。它既非“孤標”,也不止“叢菊”,而是花開滿城,占盡秋光,散發出陣陣濃郁的戰鬥芳香,所以用“香陣”來形容。因此這首詩,無論意境、形象、語言、手法都有“奇”的特點,使人於詩作中讀出抒情詩人的高大形象,精神為之壹振,耳目為之壹新。
4.運用托物言誌的五言詩句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蟬
作者:李商隱 年代:唐五代主題類別:托物言誌題材:五言律詩韻類:ingㄧㄥ英
本以高難飽,
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
壹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
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
我亦舉家清.
望嶽
作者:杜甫 年代:唐五代主題類別:托物言誌題材:五言古詩韻類:aoㄠ熬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名言名句: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註 釋:
1、岱宗:泰山別名岱,居五嶽之首,故又名岱宗.
2、鐘:賦予、集中.
3、決:裂開.
4、淩:躍上.
評 析:
詩以“望”入題,贊嘆東嶽,謳歌造化.希望淩頂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壯誌.
?開首兩句,寫泰山的高峻偉大,先寫對它的仰慕,再寫它橫跨齊魯兩地的壯偉.三、四句寫近望,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寫遙望,見山中雲氣層出不窮,心胸為之蕩滌.最後兩句寫望嶽而生登臨峰頂之意願.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之雄心,顯示出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遠大的政治抱負.
青溪
作者:王維 年代:唐五代主題類別:托物言誌題材:五言古詩韻類:iㄧ衣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裏.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裏.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淡如此.
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註 釋:
1、逐:循、沿.
2、趣:同“趨”.
3、淡:安靜.
評 析:
此詩借頌揚名不見經傳的青溪,來印證自己的素願.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素願安閑.
?全詩自然清淡素雅,寫景抒情皆輕輕松松,然而韻味卻雋永醇厚.詩人筆下的青溪是喧鬧與沈郁的統壹,活潑與安祥的揉合,幽深與素靜的融和.吟來令人羨慕向往.
題李迪牡丹圖
花後無語荒草肥,
焉知天外無驚雷?
囊括涯內群魔亂,
難忍鼠輩稱強賊.
沖天壹怒寒星落,
十萬義士遙相隨.
長驅直入九萬裏,
槍林彈雨奪金魁.
5.托物言誌詩的名句 3個詩歌鑒賞分類十二講4:托物言誌詩 托物言誌詩,指的是詩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興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種理想和人格融於某種具體事物的壹類詩歌。
那麽,壹首好的托物言誌詩,應該具有什麽特點呢? 首先,既然是詠物詩,當然要能逼真地寫出所詠之物的特征,並能深入其裏,攝出事物的神韻、品格來,即要做到“神似”。如南宋故臣鄭思肖的《畫菊》: 花開不並百花從,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菊花獨立疏芳,自甘寂寞,不求虛榮,不屑與“百花”為伍。
它堅持節操,傲霜怒放,光彩照人,誌趣未窮。這裏的菊花具有了某種神韻,而菊花同時又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相對應的“百花”則是影射那些屈節仕元的故宋臣屬。
詩三四兩句化用朱淑貞“寧可抱頭枝上老,不隨黃葉舞西風”的詩句,精心刻畫了菊花寧帶著清香枯死枝頭,決不向北風屈服飄零落地的頑強精神,絕好地體現其耿耿忠心、錚錚鐵骨,及“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高風亮節。這裏的“北風”壹語雙關,字面上指大自然凜冽呼嘯的北風,實際上隱喻來自北方的元朝統治者。
他們雖憑借強大的武力滅亡了南宋,但去無法征服像詩人這樣的孤臣義士。詩人以詠菊為題,運用擬人手法詠菊寫人,通過贊美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自己的心聲。
其次,在欣賞詠物詩時,要註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如下面這首明人於謙17歲時寫的《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 詩的首句寫石灰的來之不易,鏗鏘有力的字句中寄寓了千錘百煉才能造就人才的深意。
次句以擬人化的手法表現了石灰臨難不懼、處變不驚的不凡氣度,從中也寄寓了少年於謙不畏艱險的性格。第三句詩人再次以擬人化的手法充分表現了石灰不怕粉身碎骨的崇高精神和甘願獻身的美德。
同樣,從中也展示了詩人不怕犧牲、視死如歸的英雄情懷。詩的末句“要留青白在人間”是前三句的收結與歸宿,是全詩的畫龍點睛之筆。
石灰何以能如前面所吟唱的那樣,關鍵在於它具有“要留清白在人間”的誌向,這也是詩人的誌向和理想。我們可以說,作者句句寫石灰,正是句句寫自己。
再者,要註意分析詠物詩的寫作技巧。手法的不同,往往能反映出所詠之物與詩人自我形象融合的深淺程度。
如黃巢落第後所作的《菊花》: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作者親切地稱“菊花”為“我花”,顯然把它作為廣大被壓迫人民的象征。那麽,與之相對應的“百花”自然是喻反動腐朽的封建統治集團。
詩的三、四兩句極寫菊花盛開的壯麗情景,“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整個長安城,都開滿了帶著黃金盔甲的菊花,它們散發出陣陣濃郁香氣,直沖雲天,浸透全城。這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國,也是菊花的盛大節日。
思想的深刻,想象的奇特、設喻的新穎、辭采的壯麗、意境的闊大,都可謂前無古人。正因為這樣,作者筆下的菊花也就壹變過去那種幽獨淡雅的靜態美,顯示出壹種豪邁粗獷、充滿戰鬥氣息的動態美。
它既非“孤標”,也不止“叢菊”,而是花開滿城,占盡秋光,散發出陣陣濃郁的戰鬥芳香,所以用“香陣”來形容。因此這首詩,無論意境、形象、語言、手法都有“奇”的特點,使人於詩作中讀出抒情詩人的高大形象,精神為之壹振,耳目為之壹新。
(轉引洪方煜先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