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言警句 - 想看書總是無法專心看?《認知覺醒》告訴妳:可以這樣做

想看書總是無法專心看?《認知覺醒》告訴妳:可以這樣做

“我總是拿起書本想要學習的,卻又不自覺地拿起了手機,事後又很迷茫。唉,我真的不是壹塊學習的料。”小美跟我抱怨。

她是壹位全職媽媽,32歲的她很想要通過閱讀,改變自己,可她每次手裏拿著書,卻被手機牽著走,結果壹刷幾個小時就又過去了。

真的是她學習能力差嗎?只是因為她壹邊拿著手機,壹邊又拿著壹本書。本來計劃好看書的,結果卻總是被壹時刷手機的快感吸引。盡管手裏拿著書,心裏卻靜不下心來好好看。

很多人看書都曾遇到像她這樣的問題,想學習卻無法專心,最初的想法很好,但卻忍不住又被其他的事物幹擾,原以為自己不是壹塊學習的料,實際卻是專註力的問題。

周嶺老師在《認知覺醒》壹書中提出,當我們認知覺醒了,通過元認知思維規律看清自己,就不會迷茫,看清底層內在規律和真相,提升自己的專註力和行動力,我們才能真正的開啟自我改變。

為什麽明明拿著壹本書,卻不能專註地看完壹頁?

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買的時候手壹抖那叫壹個痛快,壹本接壹本的把書往家裏買。想象著看要很多書,學很多知識。可現實很殘酷,壹拿起書本就發現根本靜不下心來看,所以就放在壹旁積灰。

為什麽我們總是這樣很難做到專註的看書呢?書中提到,這跟人的大腦有關。

人的大腦分三重:“本能腦”、“情緒腦”、“理智腦”。從名稱不難看出,本能腦主管本能反應,情緒腦主管情緒,也就是喜怒哀樂等。理智腦相對高級,會理性思考主管認知。

在生活中,我們大部分做決定的往往是依靠本能和情緒,而不是應用理智思考決策。人的天性就是喜歡做簡單和舒適的事情,喜歡在舒適區逃避真正的困難。不管做什麽事情,都希望立竿見影的效果,對不能馬上見到結果的事情,就會放棄行動。

比如小美,趁孩子睡著的時候,看著手機視頻,正高興呢。就算手裏拿著書,心裏特別想看,那也沒有看視頻來的開心舒服啊!因為畢竟孩子沒睡著的時候,她是多麽多麽想看,又身不由己不能看啊!網絡世界那麽精彩有趣,也往往比壹本書要吸引眼球得多啊。

這就是人的天性,喜歡做不動腦的事情,所以她本想好好看本書,卻總是被手機網絡吸引。想要專註的做壹件事情,就要訓練理智腦,經常習慣性的讓它工作。人的成長過程就是不斷的克服天性。

人類面對不確定時,會選擇不自覺的逃避。

人們的天生就不喜歡學習和思考,因為這類的事情非常的費腦。生命的進化過程中,我們對威脅生命的事情會避而遠之,而對於娛樂、享受、不加思考的事情欣然接受,並且喜歡被它們牽著鼻子走,還往往不想放下。

比如,小美在看書的時候,抱壹堆書放旁邊,覺得既想看這本,又想看那本。結果壹本都沒有看成。就又不由自主的拿起手機,刷刷視頻刷刷信息。以至於當她每每捧起書本的時候,而看的卻是手機。長此以往,就變得焦慮、拖延、迷茫,越來越沒辦法靜心看。

當我們沒有足夠清晰的指令或者目標時,就容易選擇享樂,放棄那些本該堅持但比較燒腦的選項。

小美想消除行動模糊,就只能選擇看壹本書,把看書的目標細化和明確化,帶著問題去書中找答案,這樣行動就不容易模糊,那種迷茫拖延焦慮就不會困擾妳,也更容易享受專心看書。

高爾基曾經說:每壹次克制自己,就意味著比以前更強大。

缺乏自我反思的人,往往會無意識的順著自己的感覺和喜好做事。會不假思索地追求眼前的舒適和簡單,直到撞了南墻才悔過。

“元認知能力”總能讓妳站在高處俯瞰全局,不會讓妳壹頭紮進生活的細節中,迷失自己。

比如,小美看書的時候,壹遇到書中有看不懂的,就又去網絡上搜索別人的解說或者評論。或者看到金句的時候,總想去搜索出處,看金句的背景故事。就這樣不知不覺半小時就過去了,這都是精力發散,幹擾了持續專註看書的思路。

其實,小美在遇到有疑問的地方,可以先自己思考。或者把問題在本子上記下來,限定時間去查找資料。在被幹擾後,實在沒辦法再繼續專註了,就靜坐冥想。看累了的休息時間,不用手機調節大腦,換做家務或其他活動來調節

監控自己的註意力,然後將其集中到自己需要的地方。

小美雖然有學習的動機,但是認知能力不足,喜歡做簡單和舒適的事情。卻不能專註的學習。也沒有去思考怎麽監控自己的註意力。所以,就沒有辦法去選擇專註做更重要的事情。

遇到像小美這樣的情況,被幹擾是常事,沒辦法專註看書,又該怎麽辦呢?

我們常常認為壹次只做壹件事就是專註,其實這並不完全是。需要情緒、智慧和行動達到統壹,也就是行動和感受二合壹,才是高度的專註。

每天面對生活瑣事中的雞飛狗跳,孩子的頑皮和耍潑哭鬧,分分鐘要氣到爆炸。等孩子睡著了,還要繼續看書是痛苦的。就算是拿著壹本書,也是沒有辦法安靜下來的。明明是翻開書的。但是妳的腦海中卻在想著,要如何去更好的和孩子相處,怎麽說話孩子才肯聽,怎麽避避免對孩子大吼大叫。

行動和感受不統壹的時候,就像失去了靈魂的軀殼,註意力也就會越來越少。身心分離模式對身體上的影響是小事,但真正嚴重的是他對我們的情緒狀態和能力提升產生了持續的負面影響。

想要做到情緒專註,壹招就可以:讓感受回歸行動,壹個享受當下很好的方法就是冥想。

在日益紛繁的當今社會,我們的思緒容易雜念橫生,而冥想恰恰可以讓妳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獲得內在動力,可以獲得內在專註、祥和與安寧。每個時間段可以大約練習5~15分鐘,時長可以循序漸進。可以在臨睡前或者早起後,每天在固定時間冥想,會取得更快的進步。養成習慣時常練習,並堅持下去,妳就能漸漸走出情緒困境,成為壹個淡定從容,處事不驚的人。

(1)有定義明確的目標。

比如,妳要看書,帶著目的去看書,列出需要找的問題,再去書中找答案。記住其中壹個章節的壹個核心內容,並且列入清單入便於日後踐行。

(2)練習時極度專註。

如果在吵雜的環境下很難專註,試著看書時主動斷網,或者把手機放到其他房間裏,不做與看書毫無相關的事情,盡快讓自己進入心流狀態。

(3)能得到有效反饋。

閉門造車式學習容易分神,也容易讓我們自嗨,遊走在低水平的層面中。

看書時把核心觀點抄下來,試著當作選題寫壹篇文章,或者用自己的話寫壹篇短文。給他人看或者發平臺上和大家壹起交流。通過交流不斷的反思精進。

(4)始終在拉伸區練習。

壹開始就拿著妳覺得無趣又難啃的書,就會覺得讀書越來越痛苦,根本看不下去。

我們看書,可以選擇對妳的生活工作有幫助的書,自己較容易看懂的開始,在學以致用的驅使下,能夠讓妳進入深度的沈浸狀態,有了深度就能走向更高的領域。

咱們不是有句千古佳話: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名言足以說明行動的重要性。我們明明知道看書學習很重要,碎片的時間要學習,可是沒有明確的學習方向和標準,壹切都很模糊。

光有行動沒有目標也是很致命的,壹切源於“想清楚”。具備清晰力才是行動力。也就是把目標細化、具體化的能力,做到心中有數。建立清晰力其實並不難,這三個字就能做到:寫下來。

比如小美在看書前計劃壹下,幾點進行,大概幾點結束。利用番茄鐘進行有效學習和主動休息,才能讓行動更靜心專註,才能讓學習更有效。

目標不能只是大概,寫的越明確,腦子越清晰,行動也就越堅定,狀態也會更專註。

道理都是空頭支票,改變才是真金白銀。對於成長來說,懂得百點不如我們改變壹點,唯有行動能解千愁!當妳認知覺醒,又何懼迷茫?看清規律和真相,從本質上提升情緒力、專註力和行動力。願我們都做壹個人間清醒,有清爽的情緒,有清晰的目標,做個做高效的行動派,拼壹個不悔的春秋。周嶺老師的《認知覺醒》這本書,理論與實踐並存,推薦給我朋友小美,也推薦給所有面對成長經常焦慮奔潰的朋友。嘗試壹下,願妳在閱讀中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