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言警句 - 《羅生門》中的羅生門和竹林中這兩篇小故事有什麽意義?

《羅生門》中的羅生門和竹林中這兩篇小故事有什麽意義?

與這個故事的緣分產生於壹年前的暑期,剛結束高考輕松而又百無聊賴的我在圖書館裏閑逛,擡頭瞥見了日本著名小說家芥川龍之介先生的小說文集《羅生門》。因為早就聽聞過黑澤明導演執導的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同名電影的赫赫大名,所以我毫不猶豫地從書架上拿下了這本書。直到看完這本書我才發現《羅生門》其實是壹本收錄了十三篇短小精悍構思奇巧的精品小說的文集。同名電影僅改編自此文集中收錄的懸疑小說《竹林中》。

《竹林中》故事以在公堂上對嫌疑犯和證人的審訊為背景展開,七個不同人物從各自角度敘述還原“真相”,然而最終呈現出的證詞匯總卻既相互印證又互相矛盾。為什麽呢?因為其實每個人都在說對自己有利的“真話”。人是最高級的動物,有著典型的趨利避害性,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為了使自己處於有利地位,在表述壹件客觀事實時,我們會添油加醋,會模糊細枝末節。季羨林老先生有壹句醒世名言:假話全不說,真話不全說。由此可見,就算是真話,不全盤托出明明白白,也會使人陷入誤解,更何況是為著將情況扭轉成對自己有利的局面的嫌疑犯呢。

不得不說,這篇小說的寫作手法相當新奇,七段公堂上的供詞就組成了全文,作家沒有摻雜壹句本人的總結或暗示,毫無疑問,事情的真相撲朔迷離,讀者永遠不可知。或許這樣壹篇“吊人胃口”的小說會使某些強迫癥讀者坐立難安,但這恰恰是芥川龍之介先生想要真正表達的觀點:真相不可知,人性多復雜。

我們每壹次的認知就類似於小說描繪的場景,是部分的、不全面的認知,真相不可得,事件的性質隨著個人認知的不同而變化,真相就在自己的認知中。另壹種角度來看,每壹種真相都有發生的潛在可能性,我們之所以無法輕易否決其中之壹,正是因為如此。這正說明事件的或是人的本質就是這樣的,不是單壹的而是具有多面性。在此前提下,真相無關緊要,真正重要的是不以單壹性質為事件或人物定性,而要認識到人性的多樣和復雜,善與惡都潛藏其中,表現出來的只是壹部分。

時隔壹年,又再次在大學的課堂上與這篇文章相遇,更讓我對這篇小說產生了興趣。意猶未盡的我在網上了解了更多與《竹林中》相關的背景故事。其實《竹林中》並不是芥川龍之介原創的故事,他借鑒了日本平安時代的民間傳說故事集《今昔物語》中的壹個小故事:壹位武士和他的妻子出遠門,途中被壹個強盜騙至樹林中捆綁,強盜侮辱他的妻子後逃走。妻子哭著為他松綁,並責罵武士:妳身為武士,卻連自己的妻子都保護不了!這個故事顯然是想要表達對武士階層的嘲笑,因為武士階層曾是日本封建王朝國家機器的支柱,擔負著維護政權和社會治安的責任。在傳統觀念中,武士應該果敢睿智、重義輕利、武藝高強。而這個小故事卻恰恰展現了武士懦弱無能、膽怯若鼠的壹面。

芥川龍之介先生對這個故事進行了大幅度的改寫,轉而揭示出人生真相的難以把握和人性的復雜。讀完畫風奇詭的《竹林中》,我們很難不對現實的醜惡與黑暗產生懷疑,藝術常常來源於現實,所以往往對作者的創作背景稍加了解就能明白為何它傳遞出如此消沈的思想暗示,通過查閱作者生平經歷我得知芥川龍之介自小便受到中國古典文學熏陶,壹直對書中繁榮昌盛富麗堂皇的千年泱泱古國充滿向往,在1921年的3月他曾有幸以大阪每日新聞視察員的身份受邀到中國上海、湖南、北京、天津等城市旅行,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迎接興高采烈的作家的卻是滿目瘡痍混亂貧窮又骯臟的舊中國,壹間聳立在陰沈天空裏的中國式破舊亭子,壹泓布滿病態綠色的池水,壹大泡斜斜射入池中的小便,都是對這又老又大的國家可怕且具有辛辣諷刺意味的象征。這次的跨國旅行徹底破壞了作家心中純潔的精神天堂,而美好的想象壹旦失落,往往現實的醜惡就愈加凸顯。《竹林中》正是這種種經歷和體驗的合成品,其中苦澀可想而知。

如果現在讓我總結芥川先生想要啟迪我們的東西,那大概是:利己主義、真相不可得和人性多復雜。現在想想,這篇小說大概算是命運贈予我的壹個小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