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言警句 - 辯論講究什麽技巧?

辯論講究什麽技巧?

辯論中的立論戰術

辯論是由立論(辯護)和反駁兩個基本環節構成的,其中立論就是為了證明己方的基本立場,它是反駁的基礎和必要的階梯。辯論中如果沒有必要的立論,反駁就會顯得強詞奪理,蒼白無力,而且,辯論中如果自己的立論不穩,自然會被對方攻擊得只有招架之功,更談不上對對方的攻擊了。可見,立論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辯論的成敗。因此,辯論中要特別註意加強立論的力度。下面簡單介紹幾種立論戰術:

邏輯嚴密,框架嚴整

立論中,運用嚴密的邏輯思維,構建嚴密無懈的理論框架,從而使自己的立論堅實。嚴謹,無任何漏洞可尋,這是使辯論獲勝的關鍵。如“萬家樂杯”電視辯論大賽上,北京大學隊與國際關系學院隊的辯論題目是:“我國現階段應該鼓勵私人購買轎車。”這壹題目的關鍵是“轎車”“鼓勵”和“我國現階段”這三個詞。如何找準這三者之間的邏輯關系,從而形成壹條強有力的立論思路,這是能否構建嚴密的攻防體系的關鍵。最後,作為正方的北大隊根據其內在的邏輯聯系推導出了這樣的思路:現階段發展轎車工業是我國工業發展的主導方向之壹。由於轎車工業“三高壹快”的特點,轎車工業被證明是經濟起飛最有力的助推器,轎車的質量和產量也是衡量壹個國家發展水平高低的標誌。我國也不例外.要想促進工業發展,必須發展轎車工業。其次,轎車工業要發展,關鍵在市場。如何擴大轎車市場,最便捷的辦法是使轎車“飛人尋常百姓家”。所以,轎車工業同鼓勵私人購買就存在著必然的聯系。在此基礎上,他們再依據其必然的邏輯聯系充分論證了“鼓勵購買”的現實可能性和必要性,並充分考慮了對方立論中可能會提出的問題(即我國的公路交通的擁擠憎況,轎車的私人消費是否會是壹種奢華的超前消費傾向),並對此壹壹作了周密合理的論述準備。由於北大隊在立論中充分運用嚴密的邏輯思維來確立自己的論證體系,確保了該體系的嚴整周密,所以他們的立論在實踐中既立得起,又防得住,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出其不意,“破”中求“立”

辯論,說到底是壹種知識、智謀的較量,辯論的壹方在立論時如能充分運用自己的知識和智謀,在透徹地分析辯題的基礎上,突破對方立論的防線,巧妙地提出壹個全新的概念,給對手壹個“措手不及”,這樣便能大大削弱對方的攻擊力。如94長虹杯全國大學生辯論賽南京大學隊迎戰吉林大學隊,吉大隊作為正方的立場是:大學畢業生擇業的首要標準是發揮個人專長。南大隊作為反方其立論思路有很多,比如可以說“首要的標準是社會需要”,也可說“是收入豐厚”“是興趣”等等,但所有這些都是因為太平常而可能落人吉大隊事先準備好的猛烈進攻中。妳說“社會需要”,他講擇業是主觀行為,“發揮個人專長”正是更好地滿足“社會需要”,妳說“收入豐厚”,他說:對方辯友在養育自己的祖國最需要的時候,以壹己私利為先,向人民討價還價,多麽讓人痛心和失望!如此,南大隊將難以招架。最後,南大隊經過縝密的思考,提出了壹個極其大膽的觀念:大學生擇業復雜多樣,沒有也不應該有壹個統壹的首要標準!並指出,沒有證明大學生擇業應當有壹個統壹的首要標準,就去強調這個首要標準是“發揮個人專長”,這無疑於在流沙上蓋樓。此語壹出,舉座皆驚。由於南大隊的觀點從根本上動搖了對方精心設計的立論,吉大隊毫無準備,頓時亂了陣腳,以致在規範性發言中幾乎未對此進行反駁。南大隊在以前所未有的創新勇氣擊破對方的同時,又進壹步明確了自己的立論:大學生應以個人的自我完善和推動社會進步為擇業方向。如此壹來,南大隊便很快占據了場上的主動,收到了十分明顯的場上的效果。

另辟蹊徑,李代桃僵

當辯論中碰到壹些在邏輯上或理論上都比較難辯的辯題時,在立論過程中就不得不采用“李代桃僵”的辦法,引入新的概念來化解困難。比如“艾滋病是醫學問題,不是社會問題”這壹辯題就是很難辯的,因為艾滋病既是醫學問題,又是社會問題,從常識上看,是很難把這兩個問題截然分開的。復旦大學在處理這個問題時,首先做了以下設想:如果讓他們去辯正方的話,他們就會引入“社會影響”這壹新概念,從而肯定艾滋病有壹定的“社會影響”.但不是“社會問題”,並嚴格地確定“社會影響”的含義,這樣,對方就很難攻進來。後來在辯論時他們卻抽到了反方的簽,要闡述“艾滋病是社會問題。不是醫學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完全否認艾滋病是醫學問題,也會於理太悖,因此,他們在辯論中引入了“醫學途徑”這壹概念,強調要用“社會系統工程’’的方法去解決艾滋病,而在這壹工程中,“醫學途徑”則是必要的部分之壹。這樣壹來,他們的周旋余地就大了,對方得花很大氣力糾纏在他們提出的概念上,其攻擊力就大大地弱化了。“李代桃僵”這壹戰術的意義就在於引入壹個新概念與對方周旋,從而確保己方立論中的某些關鍵概念隱在後面,不直接受到對方的攻擊。

少下定義,多做描述

在立論(辯護)中,我們時常會遇到壹個無法回避的事實,即給概念下定義。可以說,下定義是明確我們的基本觀點,澄清我們的基本立場的主要方法。但要特別註意的是,如果我們在辯論中熱衷於給每壹個概念都下明確的定義,很可能因此給對方提供許多意想不到的炮彈,而且,把辯題和概念交代得大清楚了,辯論中也就沒有了回旋的余地。比如“溫飽”這個概念,如果把它定義為壹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社會的大部分人都無衣食之困”、那麽對方馬上就可以追問:“妳的社會概念的內涵是什麽?它指壹個團體。壹個民族,還是壹個國家?”也可以問:“妳的‘大部分人’的含義是什麽?是人口60%、70%還是80%?”對這些問題,如果妳繼續回答,就又可能會暴露出許多新問題,從而完全陷入被動應對的局面。因此,在解釋概念時,既要說出什麽,又必須隱藏什麽,即采用描述的方法來搪塞。所謂“描述”,也就是不揭示概念的本質涵義,只是從現象上對概念進行描述,甚至是同義反復的描述。如對“什麽是溫飽”的問題,復旦大學隊是這樣回答的:“溫飽,就是飽食暖衣”。這個口答實際上是同義反復,沒有提供任何新的東西,但它給人的感覺是,他們已清楚地闡釋了這個概念,而對方又抓不住任何把柄實施攻擊。這樣,在後面的辯論過程中,當復旦大學隊對“溫飽”這壹概念作出新的補充和說明時,他們就顯得比較靈活、自由,不至於被對方抓住什麽矛盾。

總的來說,在辯論中要註意恰當使用描述和定義的方法,兩者不可偏廢,但要盡量多用描述,從而達到既講清某些問題,又隱蔽另壹些問題的境界,使對方不能迅速地判斷並抓住己方觀點中根本性的東西來攻擊。辯論中的立論是壹個靈活多變的過程,在這壹過程中可以運用的戰術也是靈活多樣的,上面列舉的只不過是實踐中幾種最重要的也最常用的故術,還有很多的好的戰術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去不斷地積累、總結,這樣,才保證我們在辯論賽中取得較好的成績

論辯中的反客為主的技巧

反客為主的原意是:客人反過來成為主人。比喻變被動為主動。在論辯賽中,被動是賽場上常見的劣勢,也往往是敗北的先兆。論辯中的反客為主,通俗他說,就是在論辯中變被動為主動。下面,本文試以技法理論結合對實際辯例的分析,向大家介紹幾種反客為主的技巧。

壹、借力打力

武俠小說中有壹招數,名叫“借力打力”,是說內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對方攻擊之力反擊對方。這種方法也可以運用到論辯中來。

例如,在關於“知難行易”的辯論中,有這麽壹個回合:

反方:我們要請教對方辨友,今天基本上任何壹個中國人或者說任何壹個種族的人都知道殺人者死,或者都知道殺人是不對的,“知”是如此容易,那麽為什麽還是有那麽多人無法克制內心的欲望而去殺人呢?所以說“行難”啊!(掌聲)

正方:對啊!那些人正是因為上了刑場死到臨頭才知道法律的威力。法律的尊嚴,可謂“知難”哪,對方辨友!(熱烈掌聲)

當對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難”的實例論證於知易行難”時,正方馬上轉而化之從:“知法不易”的角度強化己方觀點,給對方以有力的回擊。扭轉了被動局勢。

這裏,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證反治其身,是因為他有壹系列並沒有表現在口頭上的、重新解釋字詞的理論作為堅強的後盾:辯題中的“知”,不僅僅是“知道”的“知”.更應該是建立在人類理性基礎上的“知”;守法並不難,作為壹個行為過程,殺人也不難,但是要懂得保持人的理性,克制內心滋生出惡毒的殺人欲望,卻是很難。這樣,正方寬廣、高位定義的“知難”和”行易”借反方狹隘、低位定義的“知易”和“行難…的攻擊之力,有效地回擊了反方,使反方構建在“知”和“行”表淺層面上的立論框架崩潰了。

二、移花接木

剔除對方論據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換上於我方有利的觀點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兩撥千斤”的奇效。我們把這壹技法喻名為“移花接木”。

例如.在《知難行易》的論辯中曾出現過如下壹例:

反方:古人說“蜀遭難,難於上青天”,是說蜀道難走,“走”就是“行”嘛!要是行不難,孫行者為什麽不叫孫知者?

正方:孫大聖的小名是叫孫行者,可對方辯友知不知道,他的法名叫孫悟空,“悟”是不是“知”?

這是壹個非常漂亮的“移花接木”的辯例。反方的例證看似有板有眼,實際上有些牽強附會:以“孫行者為什麽不叫孫知者”為駁難,雖然是壹種近乎強詞奪理的主動,但畢竟在氣勢上占了上風。正方敏銳地發現了對方論據的片面性,果斷地從“孫悟空”這壹面著手,以“悟”就是“知”反詰對方,使對方提出關於“孫大聖”的引證成為抱薪救火、惹火燒身。

移花接木的技法在論辯理論中屬於強攻,它要求辯手勇於接招,勇於反擊,因而它也是壹種難度較大、對抗性很高。說服力極強的論辯技巧。誠然,實際臨場上雄辯滔滔,風雲變幻,不是隨時都有“孫行者”“孫悟空”這樣現成的材料可供使用的,也就是說,更多的“移花接木”。需要辯手對對方當時的觀點和我方立場進行精當的歸納或演繹。

比如,在關於“治貧比治愚更重要”的論辯中,正方有這樣壹段陳詞:“…對方辯友以迫切性來衡量重要性,那我倒要告訴您,我現在肚子餓得很,十萬火急地需要食物來充饑,但我還是要辯下去,因為我意識到論辯比充饑更重要。”話音壹落,掌聲四起。這時反方從容辯道:“對方辯友,我認為‘有飯不吃’和‘無飯可吃’是兩碼事……”反方的答辯激起了更熱烈的掌聲。正方以“有飯不吃”來論證貧困不足以畏懼和治愚的相對重要性,反方立即從己方觀點中歸納出“無飯可吃”的旨要,鮮明地比較出了兩者本質上的天差地別,有效地扼制了對方偷換概念的傾向。

三、順水推舟

表面上認同對方觀點,順應對方的邏輯進行推導,並在推導中根據我方需要,設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礙,使對方觀點在所增設的條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與對方觀點截然相反的結論。

例如,在“愚公應該移山還是應該搬家”的論辯中:

反方:……我們要請教對方辨友,愚公搬家解決了困難,保護了資源,節省了人力、財力,這究竟有什麽不應該?

正方:愚公搬家不失為壹種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可愚公所處的地方連門都難出去,家又怎麽搬?……可見,搬家姑且可以考慮,也得在移完山之後再搬呀!

神話故事都是誇大其事以顯其理的,其精要不在本身而在寓意,因而正方絕對不能讓反方迂旋於就事論事之上,否則,反方符合現代價值取向的“方法論”必占上手。從上面的辯詞來看,反方的就事論事,理據充分,根基紮實,正方先順勢肯定“搬家不失為壹種解決問題的好辦法”,既而均人“愚公所處的地方連門都難出去”這壹條件,自然而然地導出“家又怎麽搬”的詰問,最後水到渠成,得出“先移山,後搬家”的結論。如此壹系列理論環環相扣。節節貫穿,以勢不可當的攻擊力把對方的就事論事打得落花流水,真可謂精彩絕倫!

四、正本清源

所謂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義而言,就是指出對方論據與論題的關聯不緊或者背道而馳,從根本上矯正對方論據的立足點,把它拉人我方“勢力範圍”,使其恰好為我方觀點服務。較之正向推理的“順水推舟”法,這種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例如,在“跳槽是否有利於人才發揮作用”的論辯中,有這樣壹節辯詞:

正方:張勇,全國乒乓球錦標賽的冠軍,就是從江蘇跳槽到陜西,對方辯友還說他沒有為陜西人民作出貢獻,真叫人心寒啊!(掌聲)

反方:請問到體工隊可能是跳槽去的嗎?這恰恰是我們這裏提倡的合理流動啊!(掌聲)對方辨友戴著跳槽眼鏡看問題,當然天下烏鴉壹般黑,所有的流動都是跳槽了。(掌聲)

正方舉張勇為例,他從江蘇到陜西後,獲得了更好地發展自己的空間,這是事實。反方馬上指出對方具體例證引用失誤:張勇到體工隊,不可能是通過“跳槽”這種不規範的人才流動方式去的,而恰恰是在“公平、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下“合理流動”去的,可信度高、說服力強、震撼力大,收到了較為明顯的反客為主的效果。

五、釜底抽薪

刁鉆的選擇性提問,是許多辯手慣用的進攻招式之壹。通常,這種提問是有預謀的,它能置人於“二難”境地,無論對方作哪種選擇都於己不利。對付這種提問的壹個具體技法是,從對方的選擇性提問中,抽出壹個預設選項進行強有力的反詰,從根本上挫敗對方的銳氣,這種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例如,在“思想道德應該適應(超越)市場經濟”的論辯中,有如下壹輪交鋒:

反方:……我問雷鋒精神到底是無私奉獻精神還是等價交換精神?

正方:對方辨友這裏錯誤地理解了等價交換,等價交換就是說,所有的交換都要等價,但並不是說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交換,雷鋒還沒有想到交換,當然雷鋒精神談不上等價了。(全場掌聲)

反方:那我還要請問對方辯友,我們的思想道德它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還是求利的精神?

正方:為人民服務難道不是市場經濟的要求嗎?(掌聲)

第壹回合中,反方有“請君人甕”之意,有備而來。顯然,如果以定勢思維被動答問,就難以處理反方預設的“二難”:選擇前者,則剛好證明了反方“思想道德應該超越市場經濟”的觀點;選擇後者,則有背事實,更是謬之千裏。但是,正方辯手卻跳出了反方“非此即彼”的框框設定,反過來單刀直人,從兩個預設選項抽出“等價交換”,以倒樹尋根之勢徹徹底底地推翻了它作為預設選項的正確性,語氣從容,語鋒犀利,其應變之靈活、技法之高明,令人嘆為觀止!

當然,辯場上的實際情況十分復雜,要想在論辯中變被動為主動,掌握壹些反客為主的技巧還僅僅是壹方面的因素,另壹方面,反客為主還需要仰仗於非常到位的即興發揮,而這壹點卻是無章可循的。

讓道理說服雙方

我們知道,論辯賽的論辯並不需要說服對方,而只需要說服評委與聽眾;只要評委與聽眾被說服,論辯也就勝利了。以軟化對立為目的的日常論辯則不壹樣,它不僅要求說服對方而且要求自己做好被說服的準備(這壹點正是論辯賽的大忌),可以這樣說,在日常論辯中,不是壹方被另壹方說服,而是雙方都被道理說服。在論辯中,只有雙方都講道理,對“能夠找到真正的對立,才能夠真正地軟化對立。

因此,日常論辯的要求是:力求讓道理去說服雙方。要做到這壹點,就必須講清自己的立場,聽清對方的立場,將雙方的立場辨析清楚,並在可能的情況下巧妙地改變自己的立場。

壹、自己的立場要講清楚

講清自己的立場,包括講清自己的論點。論據和論證(尤其是論點),講清自己的立場,不致使對方誤解自己,引發不必要的新對立。例如:

四川的小劉和浙江的小楊是好朋友,零花錢經常壹塊兒花。壹次,兩人買榨萊,小劉買了壹袋四川榨菜。小楊很不樂意:“妳怎麽不買浙江榨萊?”小劉:“浙江榨菜的味道哪能有四川榨菜純正呢?”小楊:“妳真不會吃。浙江榨菜的味道才叫純正呢!”小劉:“我不會吃?我是吃榨菜長大的,吃了幾十年,恐怕是妳不會吃吧。”……

雙方都沒有把自己的立場講清楚。什麽叫“純正”?這是壹個含義模糊的詞。也許雙方真正的對立是:小劉是四川人,喜歡吃麻辣味的榨菜;小楊是浙江人,習慣吃甜味的榨菜。由於沒有講清立場,反倒引發了新的對立:誰更會吃榨菜?

二、對方的立場要聽清

對於對方的立場,重在壹個“聽”字。做壹個良好的傾聽者,聽清對方的立場,有助於正確理解對方,不致發生誤會。

1.對方已說的話,要註意他是在什麽意義上說的。聽話聽音,壹方面指要聽出對方有意義的弦外之音(如雙關語),這壹點做到不難。難的是在另壹方面,要聽出說話者本人也不壹定意識到的含義,例如:

奧運會亞洲九強賽中國對巴林壹役中,李金羽射入兩球讓中國以2:1獲勝。但他又有兩個單刀球沒進,讓中國隊的凈勝球難以超過韓國隊。經常看足球的甲與經常踢足球的乙展開論辯。甲:“李金羽不行,中國前鋒不行。”乙:“李金羽不行?妳上去試試看。沒踢過球就不要亂講。”甲:“沒踢過球,難道我就沒看過球嗎?”……

球迷甲說李金羽不行,也許是在跟世界級前鋒作比較;球員乙說李金羽行,顯然是在跟自己作比較,在這個意義上,雙方並無真正意義上的對立。問題糟糕在:由於互相沒有弄清楚對方的話是在什麽意義上說的,反而因虛假的對立而引發新的對立:誰有資格評球----經常看球的還是經常踢球的。

2.對方沒有說出來的,不要貿然替對方下判斷。

首先,與對方肯定的話相對的判斷,對方不壹定否定它;與對方否定的話相對的判斷,對方不壹定肯定它。因為相對判斷不是相反判斷。舉個例子,老師斥責小明:“作文裏該用句號的地方妳怎麽不用句號呢?”日常論辯裏人們往往認為老師的話包括這個意思:小明在作文裏該用句號的地方沒用句號,其實不壹定,老師說這句話也許是因為小明的作文裏沒有句號,或者是僅僅在某壹處該用句號的地方用了別的標點。在日常論辯裏這類錯誤也很常見。例如:

主人請客。丁壹直沒來,主人等得不耐煩:“該來的怎麽還不來。”甲想主人是想說“不該來的卻來了”,於是扭頭就走。主人見狀,說道:“不該走的走了。”乙壹聽不樂意了,這不明擺著說:“該走的沒走嗎?”於是起身就走。主人急了,追了出去:“我沒說妳。”丙壹聽,心想是在說我吧,也回家去了。

人們壹般從這則流傳甚廣的笑話(其中論辯並未持續,而且語言形式不完整)中引出說話要小心謹慎的教訓;但從另壹方面看,又何嘗引不出聽話要小心謹慎的教訓呢?甲乙丙若不替主人下判斷,對立也就不會不可收拾了。

其次,不要任意擴大對方的話。任意擴大對方的結論,使之變得荒謬可笑,這是論辯賽的常用技巧。日常論辯要求用道理說服雙方,而非壹方戰勝另壹方,這樣做就不妥了。例如:

甲乙二人買完體育彩票後,甲說:“發行體育彩票好。可以為體育事業籌集大量資金。”乙說:“我看不好,這是在助長群眾的賭博心理。”甲:“畢竟目的不同嘛。買彩票是為體育事業做貢獻,哪能等同於賭博?”乙:“既然發行彩票可以集資,是不是要發行航空母艦彩票,登月彩票?是不是我家修房子缺錢,也來發行彩票呢?”……

在這場論辯裏,乙擴大了甲的論點,甲贊成發行體育彩票,但他不壹定贊成凡是缺錢就發行彩票。乙的這種作法是在給軟化對立找麻煩。

三、雙方的立場要辯析清楚

通過講清自己的立場,聽清對方的立場,從而對雙方觀點的優劣得失有個清楚的了解,明白真正對立之所在,這是從道理上軟化對立的關鍵。例如:

1999年高校擴招,輿論褒貶不壹。在某電臺的直播訪談節目裏,壹個高中畢業的外企總經理與壹個大學青年講師為此事展開論辨。總經理認為:擴招無甚意義,絕大多數人都沒有上大學的必要,因為他們同樣可以生活得好好的;少數人也沒必要上大學,因為通過努力他們壹樣可以有汽車,有洋房。大學講師則持相反的觀點:高等教育應該向更多的人敞開大門,因為人們應該學習更多的知識。在節目的最後,大學講師總結道:“我與總經理的根本分歧其實並不在於是否贊成高校擴招,而在於:到底是知識還是物質生活應該成為人們追求的目標。”

講師與總經理的根本對立是壹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可貴的是講師在表面的對立之下找到了真正的對立。只有軟化了真正的對立,才算是真正軟化了對立。辨 析雙方立場,找出真正的對立,這是軟化對立的前提。

四,巧妙地改變自己的立場

日常論辯要軟化對立,所以不講究論辯賽的“守住底線”。打個比方,論辯賽雙方是兩塊拒絕融化的冰(誰融化誰輸);而日常論辯的雙方則是兩團燃燒的火(真理之火),湊在壹起火焰才旺。為了軟化對立,日常論辯要求適時變化自己的觀點,以與對方取得壹致。以下是兩種較好的作法。

1.把自己的觀點歸結到對方的觀點中去,讓雙方的立場都得到改造。例如:

某公司市場部經理與開發部經理為壹種新產品的開發論辨起來。市場部經理認為:在開發壹種新產品之前,應先作詳細的市場調查,看看消費者有無這種需求。開發部經理則認為:新產品的開發必須保密,讓顧客和同業競爭對手都感到神秘才好,兩人論辯了壹會兒,都感到自己的立場有問題。市場部經理主動提出:開發部經理的主張是正確的,但開發之前最好進行壹次壹般性的市場調研。

市場部經理把自己的立場從詳細的市場調查調整為壹般性的市場調研,以此來符合對方的觀點(要保密),從而軟化了對立。

2.把對方的觀點歸結到自己的觀點中來,以引導對方,例如:

目前在校生近視眼發病率很高,醫生 A認為主要是個衛生問題,是用眼不衛生引起的。醫生 B則認為主要是個教育問題。 A:“近視眼大多是由看書時間過長。看書姿勢不正確等用眼不衛生引起的,自然是個衛生問題。” B:“妳想過沒有,如果學生壓力不重,學生會長時間看書嗎?”A:“也會呀,他們也許會長時間看課外書。” B:“既然這樣,學校又為什麽不加強用眼衛生教育呢?”A:“可能教育了沒起作用嘛。”B:“教育居然不起作用,這難道還不是壹個教育問題嗎?”

在這場論辯裏,醫生B巧妙地把A的觀點引入自己的觀點之中:即便是個衛生問題,也首先是壹個衛生教育問題,從而還是壹個教育問題。

當詭辯者引用名言時……

生活中常有爭辯或辯論,這些論爭有時合乎邏輯,有時也有詭辯攙雜其中。詭辯者在理屈詞窮之時,往往引用名言對自己的觀點、論題進行證明,“拉大旗作虎皮”,擺出自己與名人、與真理站在壹起的架式,使對方“措手不及”而自己“絕處逢生”。遇到這種情況怎麽辦? 這裏介紹幾種化解的“招數”:

1.針鋒相對法。意即當詭辯者引用名言佐證時,反駁者則“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引用名方論證反駁。這樣把對方給妳施加的難以辯駁的窘況,如法炮制地施加給對方。有壹次, 幾位男女朋友相聚,爭辯起家庭教育中父母責任問題,女同胞壹致認為父親作為家長應承擔主要責任,男同胞多數則持相反意見,雙方都言之鑿鑿,相持不下,無論東道主如何“調和”(闡明兩者都重要)地無濟於事。忽壹女同胞說:“我國古語就說了養不教,父之過而不說母之過,可見做父親的肩負著教育子女的主要責任。”言者有點得意。男同胞們壹時語塞,東道主連忙反駁:“這也不盡然。我們知道法國著名思想家盧梭,他在著名的教育著作《愛彌兒》中指出:母不母,則子不子,說明母親對教育子女也負有責任。”這下,女同胞也語塞了。東道主接著闡明自己觀點,“我們都可以證明父親和母親對教育子女有重要作用與責任,但是只強調壹方而否定另壹方,或者把責任推給另壹方都是片面的。正如魯迅所說:父母對於子女,應該健全的產生,盡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這樣旁征博引地反駁與論證,容易使對方心服口服。

2.推至極端法。詭辯得出的結論是荒謬的,即使引用名言來印證也掩蓋不了其荒謬性。某青年夫婦,因新婚不入,男的仍未改單身漢特性,下班後自由自在,不大沾家,甚至與哥們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