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言警句 - 跟著《西方美術史話》來壹場空前的視覺盛宴

跟著《西方美術史話》來壹場空前的視覺盛宴

《西方美術史話》是微信讀書裏壹位朋友推薦的,放著很久都沒有觸及。最初源於西方美術史而感興趣想讀,卻也生生被“西方”“美術史”這兩個詞嚇著了,多高大上的書啊,始終不敢輕易涉足。

真正讀下來,發現不只是收獲對西方美術史脈絡的了解,對每壹個時期著名的影響人物代表作的理解更深入了,懂得聯系從時代背景去欣賞畫家和他的作品風格、特點,當然開闊視野的同時更加提升了審美能力。

如果2007年去歐洲之前,我就讀了這本書,當站在法國的凱旋門、巴黎聖母院、盧浮宮和凡爾賽宮等博物館前的壹幅幅巨作前,我看到和吸收的可不僅僅是導遊給我講解的部分了。

花了壹上午時間將本書整理出來,內心感到特別有成就感。不論是分享給更多人了解,還是日後自己翻閱,都是特別有意義的。

人類的藝術史上,或者說造型藝術史上,作品大致就在這麽兩種風格間來回擺動:壹端叫作應該的、理想的,另壹端就是本來的、真實的。

人的精神史也是這樣,就像壹個小孩子學畫壹樣,從不會畫畫,到掌握了壹定的技巧;然後覺得技巧不夠了,要更多地表現自我了;最後又返璞歸真,覺得還是最簡單的、最樸素的最打動我。

整個西方美術史跟小孩的成長是壹個脈絡的,所以我們可以按這個脈絡去理解它。

為什麽波提切利會是揭示了文藝復興最重要主題的畫家?

慕容引刀老師說:我們看美術史和畫家,壹定要看在他之前發生了什麽,或者說他當時處在壹個什麽樣的環境之下,才會有如此的成就。因為我們不能抱著現代人的傲慢去看待,妳說壹個現代人什麽沒見過?各種大電影、寬熒幕,妳什麽都見過了之後再去看波提切利的畫,可能覺得不過如此,但是妳要想想波提切利之前發生了什麽。我們剛剛還介紹了中世紀,那都是壹些畫得很刻板的人物,連小孩都長了成人的臉。

這種情況下,突然有這麽壹張畫,畫著壹個裸體的女神很美地站在那裏,向人們展現美神誕生了。看到這樣的畫面,妳壹下子就被震撼到了,覺得原來還是有活生生的、特別能打動人的東西。因為人還是天然地會被人的那些情感所打動。您剛才講被震驚到了,對吧?那種婀娜的體態、那種姿勢、那種質感,壹下子就讓人們覺得新世紀開始了。所以它的題目也特別好——《春》《維納斯的誕生》。

文藝復興的“三傑”

達·芬奇 有點像壹座高山,他是這種刺破雲端的天才型人物,他什麽都會,像壹座高峰壹樣。

那麽 米開朗基羅 呢,像大海,他就更遼闊、更雄渾,也有巨大的力量感。

那到了 拉斐爾 呢,他像壹望無際的草原,讓妳感覺很舒適、很甜美、現世安好、很寧靜,他是這樣的壹種氣場。

洛可可時期

? 《劫奪留西帕斯的女兒》這幅畫,馬奔騰交錯,他用的都是斜線構圖,以往更多的是水平線、豎線的這種構圖。但它是斜的,互相交錯,整個畫面就有壹種動蕩的、特別有沖擊力的感覺,這是他的壹個構圖特點。

? 17世紀的荷蘭畫派

倫勃朗厲害的地方應該在於他的用光,有壹種光叫作“倫勃朗光”。如果之前畫作的體積感沒有那麽強的話,可能是因為光打得還不夠精彩。他的光就成為固定的範式了,卡拉瓦喬的光打得很高,倫勃朗稍微再低壹點,就差不多從畫面前四分之三的角度打下來,也不會太高。然後這邊都是陰影,但陰影的地方還有個亮的小三角,是這樣壹個光的組合。

另外壹個特點,其實還是因為他畫了更多世俗生活的題材,他不是為了宗教服務的。比方他成名的《杜普教授的解剖課》,他就畫了壹群老師,正在給學生講解剖是怎麽回事。這種東西以前不會入畫的,但他入畫了。《夜巡》畫的是民兵自衛隊,這樣的壹組人物出現在繪畫裏面,而且還強調了故事性。

生活中有壹些寧靜的瞬間是很打動人的,但我們可能過得匆匆忙忙,就忽略掉了這部分。 只有像維米爾這樣,壹張畫畫兩三年,也不著急,慢慢來,他就特別擅長捕捉這種瞬間,所以我覺得這個是打動人的地方。

倫勃朗激烈得多。壹般畫家的特點就動和靜這兩者,維米爾是屬於靜的。倫勃朗的畫因為它有很強烈的戲劇沖突在,不管是用光,還是像《夜巡》這樣的戲劇性特別強的畫面。妳能感覺到倫勃朗的光是跳動的,他那個自畫像,臉上好像有火光在映照壹樣;但是維米爾的畫,好像時間停滯了。他的畫面,窗外也有光進來,但那是陰天的光,妳都感覺不到陽光燦爛,他的光都是像《窗前讀信的少女》或者《倒牛奶的女仆》那種漫反射的光。

學院派

最早的代表人物就是普桑和勒布朗,普桑畫過《阿爾卡迪的牧人》,勒布朗最有名的作品是凡爾賽宮。

洛可可風格的時代,重裝飾、重細節、表現柔美、更偏重情感類。

從意大利到荷蘭,再到法國。法國人的風格和荷蘭人真是不同,荷蘭人的風格會有很多鄉土氣息,有生活、有土豆,是樸實壹點的感覺,有農田、林蔭道。但是 到了法國以後,那就是以宮廷為主 。“暖風熏得遊人醉”,都是特別享受的感覺。

隨著路易十五、路易十六繼位,整個法國變得越來越糟糕,然後就開始出現拿破侖,開始出現大革命,於是接下來的整個藝術走向也發生了變化,這壹段叫作革命風雲。

在革命風雲中,首先引領藝術發生改變的兩個人,就是戈雅和大衛。為什麽這個時候會成為壹個分界線?革命風雲的畫作和之前學院派的畫作,最大的區別又在哪兒呢?

歲月靜好的時候,或者在“暖風熏得遊人醉”、大家很奢靡的那個時代,妳就會天然地去接受那些甜蜜的東西。但是革命風雲時代,壹聽名字就知道,它壹定非常動蕩、非常激烈,那麽在這種情況下,就容不下壹張所謂平靜的書桌,或者壹個平靜的畫架了。妳的畫布上壹定會反映出來那個時代的壹些變化。

美術史也是記錄歷史的壹個過程,這個時候的畫作中有了大量的宣傳精神,就是他們會用這幅畫去感召人民,感召大量的人去做壹些事。

大衛就有這樣的觀點,他說我們的藝術是為了政治,或者為了這種革命趨勢的需要去服務的。

視覺的力量在於壹目了然。我今天講,妳得聽;我今天寫,妳得看,而且看好久,對不對?但是壹幅畫,妳壹眼看到,那種氣場、氛圍、所有東西,都壹目了然,所以它的煽動力確實很強。

在革命風雲當中,大衛有壹個學生叫安格爾,也很了不起,安格爾有壹幅著名的畫作叫《大宮女》,是新古典主義的典範,他那壹代叫新古典主義,就是精準到無以復加。還有壹副《泉》,畫的是壹個女孩拿著壹個甕在澆水。

安格爾不在革命的範圍內。只是因為他正好是大衛的學生,所以被安排在了那個時期,而且他繼承了學院派的典範,他是學院派最後的榮光。

真正繼承了大衛的革命力量的人,是德拉克羅瓦。

在歷史上經常會看到,兩個人互為反面。安格爾的反面就是德拉克羅瓦,安格爾就是那種精準、嚴謹、莊重、美、理想化,然後到了德拉克羅瓦那裏,就是真實的、充滿動感的,所以他也是浪漫主義的壹個代表人物。人們把他叫作“浪漫主義的獅子”。

? 印象派的時期

印象派的集大成者,或者說最有名的、現在被最多粉絲追捧的就是莫奈,莫奈畫了《睡蓮》和《吉維尼花園的日本古橋》等。

? 塞尚是被畢加索稱作“現代主義之父”的人。

塞尚的思考方式不再按照原來的方式,去還原壹個現實世界,不再考慮這張桌子、這個杯子、這個透視應該是這個樣子。他更多考慮的是它的構成,這幾樣東西組合在壹起,背後是壹種什麽樣的構圖。

他希望看到它的結構在裏面,所有的這些杯子的結構、桌子的結構。哪怕這個結構不精準,在他看來,這個就是他要追求的永恒的東西。那些精準的造型、那些色彩斑駁的東西,他看不上眼的。 他想要的是這樣壹種剝離了物體表面的、更偏形而上的思考方式。

馬蒂斯的名言:“對啊,這是壹幅畫,這不是人。”

馬蒂斯和畢加索都同時受到了非洲面具藝術的啟發,為什麽後來畢加索會成為壹個更集大成的人呢?

畢加索凝聚了壹部美術史的發展。妳看他小的時候,很早就展現出了天分,他十三四歲時畫的那種寫實的油畫,很早就把人類早年擁有的繪畫經驗學會了,然後再壹路往下走,就漸漸走到了形體越來越不可辨、越畫越不像的階段。

他同樣受到了非洲雕塑藝術的影響,所以 他發展出的畫風是人物更變形、更概括、更提煉,模仿非洲雕塑的造型特點。可是他不止步於此,他壹直在變,壹直在推陳出新,走下壹步,所以他是壹個從來沒有停步的人。

同樣受到了這些影響之後, 馬蒂斯可能走向了偏剪紙的效果;可是對畢加索來講,他發展出了立體主義,後面更無法去判斷到底是屬於什麽主義了,他壹直在不停地推陳出新 ,所以他就更厲害。

後印象派

梵高被歸入“後印象派”

從時間上看,他們幾乎都是同壹代人,大家彼此也都認識。“後”的原因在於,像莫奈,無論他怎麽變形,他其實還是照著那壹片荷塘畫的,這是清晰可辨的,自己個人的因素並不多,多的還是光影造成的這壹畫面的效果,其實還是寫實的。但到後印象派這幾位,梵高、高更這些人,他們其實畫的不是眼中看到的世界了,他們更多地畫心裏面想的、理解的。

看梵高畫的《星空》,好像星空都流動起來了,星星都熔化了壹樣的感覺。

象征、夢幻和潛意識的時期

那時候康定斯基、蒙德裏安這樣的人,他們畫的很多畫,就是壹些輻射或者壹塊壹塊的顏色,為什麽會這樣呢?

這也是壹種觀念上的開創。妳看我們之前說到畢加索,妳仔細辨認畢加索所有的東西,還是有跡可循的,這是和平鴿,這是壹頭牛,這是壹個人的臉,這是壹匹馬……就像《格爾尼卡》裏面,也總能找到對應的、小孩子都能識別的圖形。

可是到了蒙德裏安,那不就是色塊嗎?他完全沒有這些圖形了。到了康定斯基的時候,做壹些放射性的顏色或者線條或者點線面的組合。這個就是“把繪畫還給繪畫了”,他不再是為了表現壹個形體,我畫出壹個妳看得懂的東西,沒有這件事,不存在,我就是讓它這個東西是好看的。

他們表現的是這些色彩,點線面組合起來,它會是美的。如果沒有蒙德裏安的探索,不會有我們後世的這些現代建築。比如方房子,怎麽會有這種美的東西出現呢?就是因為他們這些人的探索。

我們這些普通人,我們可以回家甩甩嗎?

“美是有法則的”。妳得有節奏感、有起伏、有變化、有韻律、有互相的沖突,可是又和諧、對立統壹。 這個是基本的美的法則,包含了這個法則的東西,妳會覺得是美的;不包含,哪怕再抽象,它還是不美的。

後來商業社會越來越發展起來以後,就有了波普主義。波普主義開始是剪貼畫。

最後,再從頭回顧壹下,從巖畫開始,然後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之後進入黑暗的中世紀,然後文藝復興。文藝復興後期出現了提香、威尼斯畫派,還有德國的和尼德蘭的畫派;之後到巴洛克——浪漫主義;然後從這兒開始進入17世紀的荷蘭畫派,荷蘭畫派是維米爾和倫勃朗的那個時期;接下來到學院派;然後開始鬧大革命,大革命之後進入現代的印象派;然後開始後現代主義,壹直到最後的這種抽象、立體,最後到波普。

希望我們以後在欣賞這些畫作的時候,不會壹無所知。當妳心中有壹點認知的時候,妳再去看那幅畫,豁然開朗和油然而生的幸福感壹定會更強烈。願我們都是生活的藝術家,喜歡藝術欣賞藝術,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