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他的學生詳細分析了ⅲ-ⅴ族化合物量子阱和超晶格中空穴帶的電子態,發展了壹種適用於超晶格結構的簡單有效的計算方法,從而從理論上計算了量子阱和超晶格中空穴帶的性質、價帶雜化和外加電場對量子阱和超晶格中激子吸收的影響。他和他的學生系統地研究了超晶格中的長波光學振動模式,指出流行的連續介質模型的結果是錯誤的。基於他在1951中提出的偶極振子晶格模型,他們提出了壹個可以描述目前已知實驗事實的理論模型,得到了壹維、二維量子系統中縱向光振動和橫向光振動的類體模的正確描述。他們的工作對理解半導體超晶格的光學性質、光散射效應以及電子與晶格波的相互作用起到了重要作用。黃昆和朱邦芬提出的超晶格光學聲子模型被稱為“黃-朱模型”。
黃昆得到了愛丁堡大學M.Born教授的賞識,受邀合著《晶格動力學》。這部專著至今仍是固體物理學領域的權威著作。從1975到2006年3月5438+0,該書英文版被引用5254次,俄文版被引用376次,平均壹年200多次。
除了寫晶格動力學,黃昆在此期間還做出了兩項開創性的學術貢獻。壹個是提出了著名的“黃方程”和“聲子極化子”概念,另壹個是後來成為他妻子的A.Rhys(中文名傅)提出的“黃-Rhys理論”。他和妻子在1950年寫的這篇論文,至今仍是從事該領域研究的科學家的經典文獻。前不久發現,自1975以來,這篇文章在SCI期刊上被他人引用734次,其中自1994以來被引用240次,平均壹年20次以上。1956年夏天,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吉林大學在北大聯合成立了中國第壹個半導體專業,黃昆任主任,謝喜德任副主任。在黃昆、謝喜德的帶領下,五所高校師生通力合作,開設了固體物理、半導體物理、半導體實驗、半導體材料、晶體管電路、半導體器件等綜合性半導體專業課程,培養了1957、1958等200多名首批半導體畢業生。這些學生成為我國新興半導體產業的第壹批骨幹力量,為我國半導體科學、技術和產業體系從無到有的建立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隨後,全國許多高校相繼開設了半導體專業,建立了生產半導體材料和器件的研究所和車間,使我國的半導體學科和半導體技術得以獨立發展。學生:秦國剛院士。甘、秦國剛、夏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黃昆把自己壹生的科研經歷總結為:壹是學習知識,二是創造知識。對於做科研的人來說,歸根結底在於創造知識。黃昆在學習知識和創造知識的同時,從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觀察別人的經驗教訓中總結出兩句名言:
(1)“學的知識越多越深越好,但要服從應用,要和自己駕馭知識的能力相匹配。”
(2)“創造知識,要在科學研究上有所作為,真正做出壹些有價值的研究成果。為此,要善於做好三件事,即要善於發現和提出問題,尤其是那些在科學上有意義的問題;善於提出解決問題的模型或方法,因為只提問題不解決問題會失去實際意義;我們還必須善於做出最重要、最有意義的結論。”這兩句名言真的是黃昆的經驗,我們要作為座右銘牢記在心。固體中雜質缺陷引起的X射線漫散射理論稱為“黃散射”。黃昆得到了愛丁堡大學M.Born教授的賞識,並受邀合著《晶格動力學》壹書。這部專著至今仍是固體物理領域的權威著作,與裏斯壹起提出了多聲子輻射和無輻射躍遷的量子理論;同壹時期,佩卡爾發表了平行理論,國際上稱之為“黃-佩卡爾理論”或“黃-裏斯理論”。提出了晶體中聲子與電磁波的耦合振蕩模式,當時提出的方程稱為“黃方程”;研究半導體量子阱超晶格物理。建立了超晶格的光振動理論,並發表了後來被國際物理學界稱為“黃-朱模型”的理論。國外很多研究生教材詳細介紹了這個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