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言警句 - 常常告誡的文言文

常常告誡的文言文

1. 用來告誡自己的文言文有哪些

《莫生氣》(記得許多扇子上都有這種字,試著買壹個)

人生就象壹場戲,今世有緣才相聚。

相處壹處不容易,人人應該去珍惜。

世上萬物般般有,哪能件件如我意。

為了小事發脾氣,回想起來又何必。

他人氣我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

生氣分泌有害物,促人衰老又生疾。

看病花錢又受罪,還說氣病治非易。

小人量小不讓人,常常氣人氣自己。

君子量大同天地,好事壞事包在裏。

他人罵我我裝聾,高聲上天低入地。

我若錯了真該罵,誠心改正受教育。

要是根本沒那事,全當他是罵自己。

左親右鄰團結好,家庭和睦樂無比。

夫妻互助又親愛,朝夕相伴笑嘻嘻。

政通人和想天倫,晚年幸福甜如蜜。

鄰裏親友不要比,兒孫鎖事隨他去。

淡泊名利促健康,文明禮貌爭第壹。

三國有個周公瑾,因氣喪命中人計。

清朝有個閆敬銘,領悟危害不生氣。

彌勒就是布袋僧,袒胸大肚能忍氣。

笑口常開無憂慮,壹切疾病皆消去。

不氣不氣真不氣,不氣歌兒記心裏。

只要妳能做得到,活到百歲不足奇。

2. 老子對孔子說的幾句忠告的文言文

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貴,竊仁人之號,送子以言,曰:‘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說,“我聽說富貴之人用財物來送人,仁義之人用言語來送人。我不能富貴,只好盜用仁人的名義,用言語來送妳,這幾句話是:‘壹個聰慧又能深思洞察壹切的人,卻常遭到困厄、瀕臨死亡,那是因為他喜好議論別人的緣故;學問淵博見識廣大的人,卻常使自己遭到危險不測,那是因為他喜好揭發別人罪惡的緣故。做人子女的應該心存父母,不該只想到自己;做人臣子的應該心存君上,不能只顧到自己。’”

這是老子在孔子問禮於他之後送別孔子時所說的道別之語,此時,老子已成為得道的長者,孔子則是有為的後生。老子送孔子之言,可以看作是長者對後生的諄諄告誡,飽含著深奧的睿智而且充滿了善意:其壹,告誡孔子註意禍從口出。那些聰明深察者之所以常常瀕臨死亡,就在於好議論別人;那些博學善辯者之所以常常危及生命,就在於好揭人惡端。其二,做兒女者,要做到心中只有父母而無自己,做臣子者,要做到心中只有君主而無自己。

3. 老子對孔子說的幾句忠告的文言文

原文:

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貴,竊仁人之號,送子以言,曰:‘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

白話譯文:

我聽說富貴之人用財物來送人,仁義之人用言語來送人。我不能富貴,只好盜用仁人的名義,用言語來送妳,這幾句話是:壹個聰慧又能深思洞察壹切的人,卻常遭到困厄、瀕臨死亡,那是因為他喜好議論別人的緣故;

學問淵博見識廣大的人,卻常使自己遭到危險不測,那是因為他喜好揭發別人罪惡的緣故。做人子女的應該心存父母,不該只想到自己;做人臣子的應該心存君上,不能只顧到自己。

此文出自西漢·司馬遷《孔子世家》

擴展資料

寫作背景:

《孔子世家》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創作的壹篇文言文,收錄於《史記》中。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學習吸收夏、商、周三代文明與知識。

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偉大的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世家》為司馬遷《史記》中之壹篇,詳細地記述了孔子的生平活動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最重要文獻之壹。

作者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的祖上是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的貴族,先祖是商朝開國君主商湯。周初三監之亂後,為了安撫商朝的貴族及後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紂王之兄微子啟於商丘建立宋國,奉殷商祀。微子啟死後,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

六世祖得孔氏,是為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國大夫,曾為大司馬,封地位於宋國栗邑,後來在宮廷內亂中被太宰華督所殺。孔父嘉子木金父,木金父子孔防叔,孔防叔的孫子叔梁紇就是孔子的父親,叔梁紇為避宋國戰亂逃到魯國的陬邑(今山東曲阜)定居,其官職為陬邑大夫。

魯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孔子另壹得意門生子路死於衛國內亂,而且還被剁成肉醬。經過這壹系列打擊後,孔子知道自己時日不多。

魯哀公十六年二月初四日(公元前479年4月4日),子貢來見孔子,孔子柱杖依於門前遙遙相望。他責問子貢為何那麽晚來見自己。於是嘆息說泰山將要坍塌了,梁柱將要腐朽折斷了,哲人將要如同草木壹樣枯萎腐爛了。

孔子流下了眼淚,說:天下無道已經很久很久了,沒有人肯采納自己的主張。自己的主張不可能實現了。夏朝的人死時在東階殯殮,周朝的人死時在西階殯殮,殷商的人死時在兩個楹柱之間。昨天黃昏夢見自己坐在兩楹之間祭奠,自己的祖先就是殷商人啊。

魯哀公十六年二月十壹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終年73歲,葬於魯城北泗水岸邊。不少弟子為之守墓三年,唯獨子貢為孔子守墓六年。弟子及魯國人從墓而家者上百家,得名孔裏。孔子的故居改為廟堂,受到人們的奉祀。

4. 有警示的文言文,要超短,有警示,三分鐘之內要就可以背完的,快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

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驢壹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

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斷其喉,盡其肉,乃去。——《柳河東集》如果嫌這個長,還有: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上善若水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後壹則可能有點牽強,湊合吧。

5. 勸誡別人懂禮貌的文言文是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壹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曰:“其言也讱,斯謂之仁已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讱乎?”

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

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知

子張問明。子曰:“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遠也已矣。”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棘子成曰:“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也,質猶文也。虎豹之鞟猶犬羊之鞟。

6. 誰能告訴我壹些簡短的文言文 並且帶 有翻譯 只要5篇就行 謝謝拉 註意

1.<;石奢自刎>;石奢者,楚昭王相也。

堅直廉正,無所阿避。行縣,道有殺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

縱其父,還而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殺人者,臣之父也。

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廢法縱罪,非忠也。臣罪當死。”

王曰:“追而不及,不當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王法,非忠臣也。

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誅而死,臣職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譯文:石奢,是楚昭王的國相,他為人剛強正直廉潔公正,既不阿諛逢迎,也不膽小避事。壹次出行屬縣,恰逢途中有兇手殺人,他追捕兇犯,竟是自己的父親。

他放走父親,歸來便把自己囚禁起來。他派人告訴昭王說:“殺人兇犯,是為臣的父親。

若以懲治父親來樹立政績,這是不孝;若廢棄法度縱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我該當死罪。”昭王說:“妳追捕兇犯而沒抓獲,不該論罪伏法,妳還是去治理國事吧。”

石奢說:“不偏袒自己父親,不是孝子;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您赦免我的罪責,是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則是為臣的職責。”

於是石奢不聽從楚王的命令,刎頸而死。2.<;寺人披見文公>;呂、卻畏逼,將焚公宮而弒晉侯。

寺人披請見,公使讓之,且辭焉,曰:“蒲城之役,君命壹宿,女即至。其後余從狄君以田渭濱,女為惠公來求殺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

雖有君命,何其速也?夫祛猶在,女其行乎!”對曰:“臣謂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猶未也,又將及難。

君命無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惡,唯力是視,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無蒲、狄乎?齊桓公置射鉤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眾,豈唯刑臣?”公見之,以難告。

晉侯潛會秦伯於王城。已醜晦,公宮火。

瑕甥、卻芮不獲公,乃如河上,秦伯誘而殺之。 譯文:呂甥、卻芮害怕受到威逼,要焚燒晉文公的宮室而殺死文公。

寺人披請求進見,文公令人訓斥他,並且拒絕接見,說:“蒲城的戰役,君王命妳第二天趕到,妳馬上就來了。後來我陪同狄國國君到渭河邊打獵,妳替惠公前來謀殺我,惠公命妳三天後趕到,妳過了第二天就到了。

雖然有君王的命令,怎麽那樣快呢?那只袖口還在。妳就走吧!”披回答說:“小臣以為君王這次返國,大概已懂得了君臣之間的道理。

如果還沒有懂,又要遇到災難。對國君的命令沒有二心,這是古代的制度。

除掉國君所憎惡的人,就看自己有多大的力量,盡多大的力量。至於他是蒲人,還是狄人,關我什麽事?現在君王即位,就會沒有蒲、狄那樣的事件嗎?齊桓公拋棄射鉤之仇,而讓管仲輔佐自己,君王如果改變桓公的做法,又何必辱蒙君王下驅逐的命令?走的人很多,豈只受刑的小臣我壹人?”文公接見了披,他把即將發生的災難報告了文公。

晉文公暗地裏和秦穆公在秦國的王城會晤。三月的最後壹天,文公宮室被燒。

瑕甥、卻芮沒有捉到文公,於是跑到黃河邊上,秦穆公誘他們過河而殺了他們。3.<;範仲淹有誌天下>;範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靠,再適常山朱氏。

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

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經之旨,慨然有誌於天下。

常自誦曰: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譯文:範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

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範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

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裏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

(範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麽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壹點東西。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誌向。

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4.<;陳藩願掃除天下>;藩年十五,嘗閑處壹室,而庭宇蕪歲。

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藩曰:“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藩曰:“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壹室乎?”勤知其有清世誌,甚奇之。譯文:陳藩十五歲的時候,曾經獨自住在壹處,庭院以及屋舍十分雜亂。

他父親同城的朋友薛勤來拜訪他,對他說:“小夥子妳為什麽不整理打掃房間來迎接客人?”陳藩說:“大丈夫處理事情,應當以掃除天下的壞事為己任。不能在乎壹間屋子的事情。”

薛勤認為他有讓世道澄清的誌向,與眾不同。 5.<;苛政猛於虎也>;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夫子問:“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

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譯文:孔子路過泰山的壹側,有壹個在墳墓前哭的婦人看上去十分憂傷。

孔子立起身來靠在橫木上,派遣子路去問訊那個婦人。孔子說:“妳哭得那麽傷心,好像有很傷心的事。”

那個婦人說:“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現在我的兒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問:“那為什麽不離開這裏呢?”婦人回答說:“(這裏)沒有苛刻的暴政。”

孔子說:“學生們記住,苛刻的。

7. 告誡人們切勿財大氣粗的文言或者句子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李商隱)

小處不省錢袋空(托莫爾)

儉是妳壹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愛默生)

錢幣是圓的,所以容易滾走(托裏安)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

儉,德之***也;侈,惡之大也。

大意:節儉,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惡中的大惡。

儉節則昌,淫佚則亡。

大意:節儉就會昌盛,淫佚享樂就會敗亡。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大意:憂慮操勞國事可以使國家興盛發達,追求安逸享樂可以招致自己的滅亡。

我從那些促人勤儉的名言警句中給妳揀出了壹些與財大氣粗\驕奢淫逸有關的,是從反面告訴人們切勿財大氣粗.

8. 告誡人們要節約的文言警句

節省下來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麥)

●黃金本無種,出自勤儉家

●飽時省壹口,餓時得壹鬥

●細水長流,遇災不愁

●省下煙酒錢,急難免求人

●有荒節約度荒,天荒節約備荒

●好處安身,苦處用錢

●精打細算夠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難

●年年有儲存,荒年不荒人

●奢侈的必然後果風化的解體反過來又引起趣味的腐化(英國)

●奢侈會破壞人們的心靈純質,因為不幸的是,妳獲得愈多,就愈貪婪,而且確實總感到不能滿足自己(安格爾)

●奢侈好像酒,既使人興奮,又使人衰弱(卡爾)

●奢侈和 *** 只是壹種社會腐化的現像,決不是原因(魯迅)

●不擇手段地追求高級物質生活的人,他的思想品德,必然是低級的(潛夫)

●奢侈乃德義之滅亡(瑞士)

●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點(古巴)

●知足是天然的財富,奢侈是人為的貧困(希臘)

●良田萬頃,日食壹升。廣廈千間,夜眠七尺

●壹飽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軀,安用千門萬戶?

●身後有余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壹粥壹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9. 警示“少說話”的文言文有哪些

1.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出自:《論語·裏仁》

譯文:君子的修養要盡力使自己做到話語謹慎,做事行動敏捷

2、言多必有數短之處。出自《鬼谷子·中經》

譯文:話說多了壹定有失誤

3.閑靜少言,不慕名利。出自: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譯文:性情閑靜,說話不多,不羨慕名利。

4、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出自:《弟子規》

譯文:多說話不如少說話,說話要恰當無誤,實事求是,千萬不要花言巧語不如少說話。

5.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出自《老子·五十六章》

譯文:也就知道不能描述其本質,故而不言。 言者不知,能描述出來的道理的人,還是沒有了解大道之變化無窮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