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宋.陸遊《病起書懷》譯文:雖然職位低微卻從未敢忘記憂慮國事,但若想實現統壹理想,只有死後才能蓋棺定論。2.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三國.魏.曹植《白馬篇》譯文:為國家解危難奮勇獻身,看死亡就好像回歸故裏。3.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戰國.楚.屈原《國殤》譯文: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為鬼中英雄。4.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唐.王昌齡《出塞》譯文:倘若龍城的飛將衛青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5.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
——唐.杜牧《泊秦淮》譯文: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為亡國之恨黍離之悲,竟依然在對岸吟唱著淫靡之曲《玉樹後庭花》。6.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唐.戴叔倫《塞上曲二首》譯文:作為子民我願以此身終生報效國家,大丈夫建功立業何須活著返回家園。7.臣心壹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揚子江》譯文:我的心就像那壹根磁針,不永遠指向南方誓不罷休。8.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
——宋.文天祥《過零丁洋》譯文: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自己壹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沈。
2.家國情懷名句家國情懷的經典詩句
1、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王翰《涼州詞》
原文
涼州詞
朝代:唐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譯文
新釀成的葡萄美酒,盛滿夜光杯;
正想開懷暢飲,馬上琵琶聲頻催。
即使醉倒沙場,請諸君不要見笑;
自古男兒出征,有幾人活著歸回?
2、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原文
出塞
朝代:唐朝
作者: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譯文
依舊是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邊關,
征戰長久延續萬裏征夫不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而今健在,
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3、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原文
月夜憶舍弟
朝代:唐朝
作者: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壹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譯文
戌樓響過更鼓,路上斷了行人形影;秋天的邊境,傳來孤雁悲切的鳴聲。
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遠方兄弟;望月懷思,覺得故鄉月兒更圓更明。
可憐有兄弟,卻各自東西海角天涯;有家若無,是死是生我何處去打聽?
平時寄去書信,常常總是無法到達;更何況烽火連天,叛亂還沒有治平。
4、此中何處無人世,只恐難酬壯士心。——顧炎武《海上》
原文
海上
朝代:清
作者:顧炎武
日入空山海氣侵,秋光千裏自登臨。
十年天地幹戈老,四海蒼生痛哭深。
水湧神山來白鳥,雲浮仙闕見黃金。
此中何處無人世,只恐難酬烈士心。
譯文
日光照耀著海上的這座小島,海氣侵潤,千裏秋光中,我獨自登上了這座小島。
天地之間,十幾年的戰爭沒有休止,四誨之內百姓深深陷在痛苦之中。
水湧浪來,小島上幾只白色的海鳥翩然飛落,雲霧繚繞,島上房屋似乎鍍上了壹層黃金,金碧輝煌。
這美麗的小島啊,沒有什麽地方不適合人居住,(但此處雖好,我卻不能久留於此,)只恐怕無法酬寄自己的壹顆壯懷激烈的心啊!
5、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原文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朝代:唐代
作者:岑參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譯文
九月九日重陽佳節,我勉強登上高處遠眺,然而在這戰亂的行軍途中,沒有誰能送酒來。
我心情沈重地遙望我的故鄉長安,那菊花大概傍在這戰場零星的開放了。
3.表達愛國情懷的名句1. 位卑未敢忘憂國——宋.陸遊《病起書懷》
2.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黃遵憲《贈梁任父母同年》
3.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三國.魏.曹植《白馬篇》
4.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戰國.楚.屈原《國殤》
5.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唐.王昌齡《出塞》
6.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 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唐.戴叔倫《塞上曲二首》
8. 臣心壹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揚子江》
9.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10. 讀書本意在元元——宋.陸遊《讀書》
11.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陸遊《示兒》
12. 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壹年——宋.陸遊《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13. 楚雖三戶能抗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宋.陸遊《金錯刀行》
14. 胸中有誓深於海,肯使神州竟陸沈——宋.鄭思肖《二礪 》
15.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戰國.楚.屈原《離騷》
4.家國情懷的古詩文有哪些1,《就義詩》 明代 楊繼盛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報國,留作忠魂補。譯文:我本為浩然正氣而生,僅為國而死,浩氣當還於太空,雖我將死,但丹心可永存,可千秋萬代照耀後世。
生平早有報國心,卻未能報國留下遺憾,留下忠魂作厲鬼仍要為國除害殺敵作補償。2,《出塞》 清代 徐錫麟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譯文:出征的戰士應當高唱軍歌勝利日來。
決心把滿族統治者趕出山海關。戰士只知道在戰場上,要為國捐軀。
何必考慮把屍體運回家鄉。 3,《病起書懷》 宋代 陸遊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裏客江幹。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譯文:病體虛弱消瘦,以致頭上的紗帽也顯得寬大了,孤單壹人客居在萬裏之外的成都江邊。
雖然職位低微卻從未敢忘記憂慮國事,但若想實現統壹理想,只有死後才能蓋棺定論。4,《關山月》 宋代 陸遊中原幹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譯文:中原壹帶的戰爭古代也聽說有,但哪有異族統治者能在中原傳子傳孫?淪陷的人民忍痛生存盼復國,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眾在流淚!5,《別雲間》明代 夏完淳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
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譯文:三年為抗清兵東走西飄蕩,今天兵敗被俘作囚入牢房。
無限美好河山失陷傷痛淚,誰還敢說天庭寬闊地又廣。已經知道黃泉之路相逼近,想到永別故鄉實在心犯難。
鬼雄魂魄等到歸來那壹日,靈旗下面要將故鄉河山看。
5.關於愛國情懷的詩句嗯,壹下是本人推薦的壹些詩句,僅供參考
1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過零丁洋》
2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李賀《雁門太守行》
3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辛棄疾《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4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崗。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江城子 密州出獵》
5楚天千裏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裏,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怕變,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換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辛棄疾《登建康賞心亭》
6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7位卑未敢忘憂國
6.寫壹首關於家國情懷的詩歌1、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陳陶《隴西行》
3、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黃遵憲《贈梁任父同年》
4、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魯迅《自題小像》
5、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李綱《病牛》
6、門外若無南北路,人間應免別離愁。——杜牧《贈別》
7、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仲淹《嶽陽樓記》
8、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9、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杜甫《贈衛八處士》
10、世間無限丹青手,壹片傷心畫不成。——高蟾《金陵晚望》
7.有關戰士們的家國情懷有關的古詩從軍行七首 其四(唐·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南園十三首 其五(唐·李賀)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出塞二首 其壹(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塞上曲二首 其二(唐·戴叔倫)
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
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8.有哪些關於家國情懷,自由主義的古詩1、去年花裏逢君別,今日花開已壹年。——韋應物《寄李儋元錫》
2、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
3、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嚴武《軍城早秋》
4、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5、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曲》
6、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7、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陳陶《隴西行》
8、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黃遵憲《贈梁任父同年》
9、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魯迅《自題小像》
10、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李綱《病牛》
11、門外若無南北路,人間應免別離愁。——杜牧《贈別》
12、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仲淹《嶽陽樓記》
1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14、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杜甫《贈衛八處士》
15、世間無限丹青手,壹片傷心畫不成。——高蟾《金陵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