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言警句 - 如何提高公文寫作能力

如何提高公文寫作能力

壹、要善於積累和運用資料。巴甫洛夫曾說過:“不管鳥的翅膀怎麽完善,它任何時候也不可能不依賴空氣飛向天空。事實和資料就是科學家的空氣,沒有它,妳任何時候也不可能起飛;沒有它,妳的理論就是無用的掙紮。”對於機關幹部來說,要想做好本職工作,把材料寫好,手中沒有各種有價值的資料供自己參考借鑒是不行的。要想實現自我的提高和超越,盡管途徑是多方面的,但有壹條是***同的,那就是要善於積累各種資料,學習運用他人的經驗,也可叫做“借梯上樓”。實踐證明,有些同誌雖然同時調進機關,壹開始的基礎和條件都差不多,但經過壹兩年就拉開了距離,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看他是否善於學習和借鑒“它山之石”。法國著名幻想小說家凡爾納,壹生***創作了100多部科學幻想小說,內容幾乎遍涉當時科學技術各個領域。然而,比他的創作本身,似乎更令人驚嘆的是,在他死後,人們從他的書房裏發現,他親手整理摘錄的各種資料有25000多本。60年代,批判赫魯曉夫時,新華社發表了九篇評論,在寫每壹篇評論的過程中,都邀請《人民日報》社國際部的兩個老資料員出謀劃策,提供資料,由於他們的參與合作,對評論的起草形成起到了“絕對”效果。古今中外,大凡在事業上有成就者,無不與大量積累和運用資料有關。事實上,機關裏許多優秀的同誌,大都是在善於積累和運用各種資料中,慢慢成長,成熟起來的。搜集資料的方法很多,無非是自我積累,單位、部門、組織提供、調查研究、查閱諸如大秘書網之類的網站等,什麽方法好,就用什麽方法,沒有固定的模式。無論采用什麽方法,只要能夠把妳所需要的資料搜集到手,就達到了目的。當然,搜集資料要遵守有關保密規定,不能發生失泄密問題。

積累資料是為了利用資料,如何用好資料大有學問。壹是要認真學習資料。在剪貼資料時,要自己動手,不要讓別人代勞,做到邊剪貼邊過目;對搜集到的資料,要經常熟悉,仔細翻閱,抓緊壹切時間學習、理解、消化;對重要的思想、觀點、事例做上記號,有啟發意義或直接能用的還要記在腦子裏,認真思考,反復領會。這樣做的目的是消化資料內容,做到溫故而知新。通過消化吸收,壹方面可以將資料真正變成壹種有用的信息,記憶在頭腦中的壹定位置,需要的時候就信手拈來,為我所用;另壹方面可以學習其中的思想觀點,掌握其中的寫作技巧,體會其中的思想境界,從中汲取營養。二是要精心選擇資料。要根據公文內容的需要選擇資料,選出最有典型意義、最能說明問題資料。為便於使用,篩選出來的資料還要加以分類,把入選的資料按照公文內容表述要求,分門別類梳理排隊。同時,對壹些有聯系但又不能直接用的,要進行粗加工;對壹些重要的觀點、表述和名人名言等,要認真查找出處;對壹些重要的事實和數字,要加以核實整理,確保準確無誤。三是要用活用好資料。常見到這種現象,有的人沒有資料寫不了材料,有了資料又跳不出資料,這抄抄,那貼貼,搞出來的東西千孔壹面,沒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這實際上是沒有用好資料。任何資料的價值都是相對的,只能用於開啟思想的門,壹般不要搞“拿來主義”。用資料既要廣納博采,又要超越常規。寫材料時,要敢於丟掉資料,站在理解資料的基礎上去寫;或者把資料作為比較、鑒別的參照系,取其當中的成功和高明之處;還可以選擇資料中的弱點甚至敗筆作為“反面鏡子”進行對照,看看差在如裏,原因是什麽,哪些方面不到位,由此尋求突破。只有這樣,才會產生比原資料更新的思想飛躍,才會寫出超越資料本身的高質量材料。如果起草的文字材料,能夠源於資料,而又高於資料,就達到了積累和運用資料的新境界。

二、要切實領會和把握領導意圖。公文不是為了記敘個人見聞,也不是闡發個人的見解,而是秉承領導旨意,根據工作需要而擬制的。起草人的職責就是通過文字表述,充分體現領導意圖,想方設法把領導的思想完整表述出來,而不能斷章取義、隨心所欲,更不能“另起爐竈”。這就要求起草人用心琢磨領導的意圖、思維方向、關註重點等,全面掌握,悉心揣摩,掌握得越全面、深刻,寫起來也就越順利,領導也就越滿意。

1是積極擴展領導意圖。有的領導同誌交代意圖時,只是壹些初步想法,或僅僅從某壹個角度、某壹個側面提出問題。遇到這種情況,起草人要從更多的層次和角度去思考問題,舉壹反三,擴展和延伸領導形成的基本觀點,對領導暫時未想到但又比較重要的問題補充進來,把領導簡單分散的意見擴充為比較全面、系統的意見,不能聽壹就是壹,機械呆板地領會領導意圖,切實把領導想說而沒有說出來的話完整地表達出來。

2是善於挖掘領導意圖。有的領導只出個大題目,至於公文寫作中的具體問題涉及不多。碰到這類情況,起草人首先應主動和領導同誌商量研究,爭取領導的指導,深化領導的意圖,然後順著領導的思想脈絡,弄清楚領導要求寫什麽,為什麽要寫,要達到什麽目的,從而研究挖掘出更新更深的東西。挖掘領導意圖時,起草人還要善於將主管領導的意圖與其他領導的意圖結合起來領會,集思廣益,體現集體領導和分工負責的原則。

3是努力完善領導意圖。公文寫作過程中,有的領導深思熟慮不夠,講得意見不甚明了、比較雜亂;有的壹時未想清楚、說明白,只是壹些感性認識;有的不完全合理和必需;有的不集中、不完整。對此,起草人要與領導多交流,善於提煉概括、拾遺補缺,慎重恰當地處理,合理地加以吸收、集中,把不確定的確定下來,把感性的東西上升為理性的東西,把不必要、不完整的加以剔除補充,把不清楚的問題講清楚,把不壹致的地方進壹步調整充實,從而比較全面、完整、準確地體現領導意圖,保證公文質量。

4是及時捕捉領導意圖。機關幹部有經常接觸領導和公文材料的方便條件,了解和捕捉領導意圖的途徑比較多,可以從主動詢問中獲得,從領導批示中領會,從批評表揚中領悟,從講話材料中把握,從積零為整中綜合。尤其是與領導在壹起檢查工作、參加會議、研究材料,壹塊就餐、散步、閑聊時,要註意把領導談話中最新閃光點,特別是壹些新思想、新觀點,要不失時機的記下來,並進行歸納分析。因為這個閃光點或這些新思想、新觀點,很可能是領導對某個問題思考的突破。

三、要努力體現和增強文字材料的思想性。思想是壹切文字材料的骨幹和核心,是人們對矛盾問題的深刻認識和解決辦法的深刻見解。沒有思想的文字材料等於沒有“靈魂”。文章賴“思想”而永生,無“靈魂”而猝死。增強文字材料的思想性,最重要的是要善於站在全局和思想理論的制高點上思考問題、提出對策,善於借助唯物辯證法這個偉大的認識工具,獨具慧眼地觀察和分析問題,形成統壹、完整和辯證的邏輯思路,引起大家的***鳴,給人以深刻啟示。實踐中,要註意把握好以下幾點:

1是針對性。文字材料大都是圍繞問題展開的,問題是材料的基礎和靈魂。文字材料影響的大小,根本就在於是不是真正抓住了問題,是不是針對普通存在的問題去寫的。如果是針對問題去寫的,影響就大,相反影響就小。因此,必須註意抓問題,抓“壹碰就響”的問題,抓普遍存在的難以解決的突出問題。這就要求深入調查研究,以高度的敏感性洞察和分析問題,緊緊抓住影響和制約單位建設的主要問題,確立文字材料的主題思想。

2是要有概括性。要從局部的、感性的、表面的現象裏跳出來,用全面的、理性的、辯證的分析提煉和升華思想,總結出來帶有規律性的東西。這種高度的概括性,是領導思想的精華,也是文字材料的“眼睛”,具有畫龍點睛的效果。比如,有壹個材料,關於增進班子成員感情的概括就比較好:“感情好,有事不當事;感情差,沒事會找事。感情深,大事能化小;感情淺,小事能鬧大,大事能鬧炸。”非常給人啟迪、發人深省。而有的材料總的看上去不錯,但又覺得少點什麽,往往就是少幾句高度概括、很凝練的話,讓人打不下深刻的烙印。

3是要有深刻性。深刻性往往決定文字材料的思想性。分析問題要有深度,不滿足於抓住次要的、現象或枝節的東西,而是要了解主要的、本質的東西;不滿足於掌握事物外部的特征,而要挖掘事物的內在聯系;不滿足於眼前的結果,還要追蹤發展的趨勢;不滿足於掌握淺易的、粗線條的問題,還要鉆研疑難問題和考察細節。要從眾多的矛盾中提出主要矛盾,從復雜的問題中提出核心、本質原因。只有這樣,寫出的材料思想性才深刻,才令人回味。

4是要有獨創性。現在,文字材料中普遍存在的壹個毛病就是大話、空話、套話比較多,空洞無物,說白了就是“正確的大實話”的拼湊,上級文件的翻版,報刊文章的剪輯。要增強文字材料的思想性,就要學會用自己的腦袋去思考,不依賴別人,不抄襲別人的成果,用自己的話去表達,不能人雲亦雲,趨奉迎合,確實能夠獨立地提出自己的見解。

5是要有說理性。文字材料的主要功能是用來指導工作的,既要使大家聽得懂、聽得明白,又要便於大家準確地理解和貫徹執行。這就決定了文字材料必須能夠透徹地講清道理,做到了這壹點,思想性也就在其中了。要把握好講道理的藝術,通常是既要符合上級精神,又要貼近單位實際;既要有對上級會議、文件精神的中肯評價和深刻理解,又要有變虛為實、變大為小、變抽象為形象、變原則為具體的本事;既要全面辯證,不顧此失彼甚至自相矛盾,又要準確生動,不離腔走板甚至脫離上級和黨委意圖另搞壹套,使人不得要領,感到莫名其妙。有經驗的同誌,還常常寓事於理,用壹個典型事例說明壹個道理,把深刻埋在淺顯中,常常會使人得到多方面的啟示,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