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工業的高漲,同時必須有農業生產的高漲與之相配合。因為工業的發展,需要日益增多的糧食供應,需要日益增多的棉花等等工業原料的供應。需要日益廣闊的國內市場,和來自農業的資金積累。因此,絕不能等待工業完全發展起來之後再來著手發展農業,而必須圍繞工業重心,根據國家工業化的需要相適應地發展農業生產,這是國家工業化對農業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們整個農村工作所必須完成的基本任務。但是目前壹家壹戶為單位的分散落後的小農經濟生產,無力采用新式農具和新的耕作方法,也無力大量造林、育林和興修水利,以抵禦水旱風沙等自然災害,更不能很快地擴大耕地面積和提高產量,因而也就無法滿足人民和社會主義工業化事業對農產品的日益增長的需要。工農業發展不平衡,這是目前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過程中的矛盾所在。如果不能解決這個矛盾。如果讓農業發展長期落後於工業發展的需要,結果又必然要影響到工業化的進行。那麽出路何在呢?出路只能采取有效辦法:逐步來改造這種小農經濟,使之由小生產變為大生產,但又不能采取富農式的資本主義制度。當然雇傭勞動的富農式的資本主義農業也可能發展成為大生產,它比之個體農民的生產力是較大的,但因為它是建立在剝削別人的基礎之上,實行這種制度的結果,就少數富農本身來說生產是發展了。但另壹方面卻帶來大批勞動農民的破產困窮,這和廣大農民利益是不相容的,和實行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與農業社會主義改造這個國家總任務也是完全矛盾的。我們決不能采取資本主義的道路來改造小農經濟,而只能按照社會主義原則,采取合作化的道路,去逐步改造小農經濟,使個體小農經濟逐步變成合作社的大農經濟,這樣才能提高農業生產,適應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事業發展的需要,並使農民生活逐步地普遍得利提高,大家招展,***同富裕,避免農村經濟兩極分化的現象——少數農民發財致富,大多數農民破產困窮。這樣就自然得出如下的結論:發展農業
生產和對農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乃是壹個任務的兩個方面,絕不能分裂開來。
二
要促進農村合作化,逐步實現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必須通過生產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三種形式,而發展農業生產上的互助合作運動則是農村合作化的基礎。
全國解放以來,農業合作化事業已有了較大的發展。到去年為止,全國已經有用近半數的農民參加了農業生產互助組,有二十幾萬農戶參加了農業生產合作社,到現在為止,全國生產合作社已將近七萬個。廣大的農民,廣大的農村青年已經從自己的親身經驗中認識到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好處。去年冬天計劃收購糧食當中,又進行了空前規模的關於過渡時期黨的總路線的教育。農民互助合作的積極性更加高漲了。許多農民在醞釀組織互助組,許多互助組要求轉為合作社,許多農村青年在這當中表現了他們的積極作用。事實證明,靠自己勞動為生,力求擺脫剝削的農民,是可能走向社會主義的。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組織將會壹年比壹年發展、鞏固與提高,最後壹定會吸引所有勞動農民參加合作化,並引導他們走到社會主義。
但是農業合作化,這是關系到壹萬萬戶以上農民的生產生活問題,關系到整個農業生產與國家工業化的配合問題,關系到黨與億萬農民的合作問題,關系到工農聯盟這個基本政策問題,而這個合作化事業除老解放區及幾年來互助合作已辦有成績的地區外,對廣大農民及壹般幹部來說還是壹種新的課題,新的創舉,要把壹萬萬戶以上的農民吸引到合作化的道路,這是壹個比之土地改革還要艱巨的工作,也是壹個比之土地改革更加復雜的鬥爭。因此要真正把互助合作辦好,完成農業合作化這個偉大事業,就必須正確處理以下三個問題:
首先必須堅持自願原則,無論參加互助也好,合作也好,必須出於農民真正自願,不能絲毫勉強,而要農民反正自願,又只能采取說服教育方針與典型示範辦法,不能有其他方針與辦法。農民是勞動者,他們是不願受剝削,也不靠剝削別人為生,這就決定了他們可能在工人階級領導下走向社會主義合作化道路。但他們同時又是小私有者,他們依靠在自己小塊的私有土地上獨立勞動來生活,這種土地私有制和個體生產制,就養成了農民的個人主義心理與單獨經營習慣,從而使他們在參加互助合作時產生許多顧慮,這是很自然的。特別是占有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較多的中農與富裕中農這種顧慮就更多,他們常常害怕別人揩油,自己吃虧。自己單獨經營慣了,壹旦集體勞動,也害怕與別人相處不好。或者自己不自由,這些顧慮是可以設想到的。正由於農民特別是中農,有各種顧慮,所以他們中間的許多人對於社會主義合作化的道路開始總是觀望的動搖的。黨與人民政府對他們應該采取什麽態度呢?無疑的,只能采取說服教育方針,幫助他們消除顧慮,而使之自願參加,絕不能采取任何強制或變相的強制手段來對待他們。有些人經過說服教育還未能覺悟,就只好采取等待他們覺悟的方針。等到我們把別的互助組合作社辦出成績來,使他們親眼看到了互助組比單幹強,合作社比互助組強的事實,這些人最後是會願意參加互助合作運動的。這裏應該明確肯定說,我們對待動搖的農民和對待剝削者是絕對不能采取同壹政策的。列寧主義教導說:“必須按照自願原則,用說服為民相信公***集體農業優越於個體農業的方法來引導農民走上集體農業的軌道。”“只有在農民面前具體表明,並用事實、用經驗證明了集體農莊確實優於個體農莊,集體農莊確實是比個體農莊有利些,集體農莊確實能使農民——貧農和中農——擺脫貧窮困苦狀現時,才能說服農民相信集體農莊的優越性。”“沒有這些條件,集體農莊便不能穩固。”“企圖用強力建立集體農莊……結果是只能壞事,使農民離開集體農莊運動的。”列寧說:“在這裏采用強力,就等於葬送全部事業。”列寧還說過:“改造小農,改造小農底全部心理和習慣是需要有幾代功夫的事情。要解決這個小農問題,要健全小農底全部心理,就要有物質基礎,要有技術,要在農業中大規模采用拖拉機和機器,大規模實行電氣化。”這些至理名言,說明合作化運動必須堅持自願原則,必須經過說服教育與示範辦法,使他們真正自願,而不能采取強制方法。可是在實際工作中有許多同誌卻往往違反了這個自願原則,他們為了趕任務,常常喜歡用行政命令勉強農民編組編社,有些同誌開始時也采取說服教育方針,但壹到說服教育無效時,便不耐煩地拋去了這個方針,而采用強制辦法。或者不適當地給那些壹時不願參加組社的農民帶上許多政治帽子,如說“單幹戶不光榮”“單幹戶是小臺灣”“單幹就是自發資本主義思想”“互助組落後,合作社進步”等等,想用這些政治帽子來促使農民入組入社,這也是很不適當的。這樣做的結果可能強使農民暫時入組入社,但這樣做並不能取得農民自願,反而可能引起他們的懷疑與反感,壹有機會他們還要退組退社。因此,必須使全體農村工作同誌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