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士培在他的《大學的理念》中再三強調:大學必須具有“知識上自由的流”。
蒙羅指出:學術自由之存在,不是為了大學教師的利益,而是為了他服務的社會的福祉,最終則是為了人類的福祉。
懷海德說:大學的存在就是為結合老成與少壯以從事創造性之學習,而謀求知識與生命熱情的融合。
培克把大學描繪為:純粹學術之聖杯的堡壘,把教師譽為奉事聖職的騎士。
大學不在訓練人力(manpower),而在培育“人之獨立性”(manhood)。大學教育在知識以外,更應重視德性的問題。
——赫欽斯,被譽為“20世紀最具人文情懷的大學校長”。1929年起擔 任芝加哥大學長期間,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改革措施
大學必須經常給予社會壹些東西,這些東西不是社會想要的(wants),而是社會需要的(needs)。
——弗蘭克斯納,美國著名教育家,1930年創建了普林斯頓高級研究中心
大學之所以稱為大學,關鍵在於它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學的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嚴謹求實的文化,是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負的文化,是崇尚學術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論聯系實際的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是具有強烈批判精神的文化。
——楊福家,復旦大學前校長,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首位英國大學華人校長
大學應該拋棄其研究職能,把精力集中到從事自由教育和專業教育上。
——悉尼?胡克,法蘭克福學派著名學者,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
大學的榮譽,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數,而在於它壹代壹代人的質量。
——詹姆斯?科南特,曾任哈佛大學校長。二戰期間,他是組織美國科學的中心人物
諸君皆系大學生,然所謂大學者,非校舍之大之謂,非學生年齡之大之謂,亦非教員薪水之大之謂,系道德高尚,學問淵深之謂也。
——馬相伯,1903年創辦震旦學院。1905年創辦復旦公學,並兩度擔任該校校長(監督)
壹個大學的歷史存在於什麽地方呢?在書面的記載裏,在建築的實物上,當然是的。但是,它同樣也存在於人們的記憶中,相對而言,存在於人們的記憶中,時間是有限的,但它畢竟是存在,而且這個存在更具體,更生動,更動人心魄。
——季羨林,著名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作家
判斷壹所學校,我看人,不看大學。
——陳丹青,當代藝術家
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的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徐誌摩,中國詩人、散文家。代表作有《再別康橋》
大學能培養壹切能力,包括愚蠢。
——契河夫,19世紀末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建壹所大學,等於毀掉十所監獄。
——雨果,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