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童年,滋養壹生;不幸的童年,用盡壹生來治愈。
這句話,大概已是心理圈的至理名言了!
幾年以前,我也時常沈淪在自己童年的“不幸”中,難以自拔。各種負面能量,層出不窮。
我把那個階段稱之為,間歇性頹廢癱瘓與間接性躊躇滿誌!
那段日子,實在是不好過!
直到我學會了原諒、寬容、接受和放下,不知不覺中走出了那個心裏囚籠。
回想過去十年,時常感到慚愧,壹事無成,沒有什麽成就,也好像沒什麽長進。
但現在我想告訴自己:“我用了十年,學會了不爭。”
從壹個爭強好勝、脾氣暴躁的年輕男孩,變成壹個比較沈穩內斂、不爭不比、有自己獨立思想的男人。
雖然,我還有太多的不足和缺點。
我常常告訴自己壹句話,能夠掌控自己情緒和脾氣的布衣,勝過壹個攻下城池的將軍。
用中國的古話說——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
我還沒達到這麽高的境界,但相比幾年前來說,現在的脾氣似乎越來越溫和了,情緒也平和了許多。
什麽都可以遺傳,唯獨這暴脾氣是我深惡痛絕的,我並不想在我身上看見父親當年動不動大發脾氣的樣子。
那時年齡弱小,著實讓我恐懼了好幾年。
暴脾氣,在我看來是壹種無能的表現。
我現在還是會鼓勵年輕的小兄弟,敢拼就會贏。這兩天壹個20歲的小舅子,去當兵了。
我鼓勵他們去爭,去證明自己,去挖掘自己的潛能,去做更好的自己,去創造更好的未來。
但過了而立三十後,我告訴自己,不爭了,沒有什麽壹定要爭個對錯和輸贏;把對和贏,讓給別人又有何妨呢?
堵車的時候,退的為什麽不能是自己呢?
讓別人先過吧,何必壹直杵著。
當我有這種想法,也這麽做時,我發現自己心態平和了許多。
哪有那麽多事情值得生氣。
我時常回憶自己壹路走來的經歷,我發現自己做的很多事情,都是為了想要證明和被認可的心理。
而這份心理需求,恰恰是童年和少年時,壹直不被父母滿足的!
我壹直在用對抗的方式,想去證明自己。
前幾天,我父親說了壹句話:妳18歲以後,像是沒有人管的壹樣。
是啊!的確如此。
其實,我早已意識到。
但是,我不後悔,與其被父母無意識的控制欲操控,我寧願自己趁年輕出去撞個頭破血流。
自己經歷風雨,自個兒成長。
管好自己,愛自己;自律,自愛。
我有自己獨立的思想,獨立的人格,不願也不必依托於父母與他人。
最近,我告訴自己:放下這份心理需求,妳不再是過去那個小男孩,妳不必再去奢求父母與他人的認可,妳也不必為了誰去證明自己。
活好自己,別人認不認可,沒有那麽重要,世俗的標準未必是妳的價值標準。
壹定要證明自己很行,才有自信嘛?
妳知道,妳想要的是什麽嘛?
妳的追求是什麽?
過去十年,我只學會——不爭。
現在,我要告訴自己,學會壹個字——靜。
靜下來,讀書、寫作、健身、工作、生活、陪家人;
靜下來,好好和自己獨處;
靜下來,問問自己,心裏真正想要的是什麽?
靜下來,不急不躁,默默耕耘自己;
靜下來,做好內心建設,讓身心歸位;
靜下來,內心會逐漸清明。
-END-